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160264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测试卷成绩 一、填空题。1、比例6:3=48:24写成分数的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2、把0.580410改写成比例式,也许是( )。3、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种比的后项增长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当加上( )才干使比例成立。4、大圆直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2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朴的整数比是( )。5、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6,白兔56只,灰兔( )只。6、一幢楼的模型高度是7厘米,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40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 )米。7、甲数的相称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8、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达实际距离( )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450千米,那么在图上要画( )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5:( )=( ):1210、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千米。11、在4:9中,如果比的前项减少2,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当减少( )。二、判断题。1、比例尺只有数值比例尺。 ( )2、两个比可以构成一种比例。 ( )3、在比例里,两个内项和外项的积的比值一定是1。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步乘上同一种数,比值不变。 ( )5、把一种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

3、比的比值不变 ( )三、选择题。1、下面两个比不能构成比例的是( )A、10:12和35:42 B、4:3和60:45 C、20:10和60:202、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到本来的5倍,图上距离( )A、不变 B、扩大到本来的5倍 C、缩小到本来的3、一种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A、1:1000 B、1:1500 C、1:5004、小洋家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用比例尺( )较合适。A、 B、 C、5、一种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2。A、32 B、72 C、

4、1286、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量的一种零件的长度是1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1.5 厘米 B、0.96米 C、9.6厘米7、甲数比乙数多80,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A、54 B、45 C、95 D、59四、解比例。:=25%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五、操作题。1、(1)按1:3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2)按2:1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2、如图所示:小明家距医院1000米。(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 )。(1)求出小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 )米。(2)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向1500米处要建少年宫,请你在图上画出少年宫的位置。医院北学校小明家 六、解决问题。

5、1、国内“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着陆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在一幅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四子王旗与北京的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概是多少千米?2、在一幅比例尺是1: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3、在一块平行四边形小麦实验田。底长120米,高80米,用 1:4000 的比例尺画在平面图上,这块实验田在图纸上的面积是多少?4、一辆汽车行驶225千米节省汽油15升,照这样计算,行驶720千米,节省汽油多少升?(用比例解)5、一辆汽车要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

6、再行3小时能达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6、一种修路队,本来筹划每天修400米,15天可以完毕任务成果12天完毕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用比例解)7、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筹划每天生产200件,25天可以完毕任务,实际每天超产25%,实际生产了多少天?(用比例解)比例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本卷共有六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基本知识、计算题、应用题三部分,整个试题注重基本性知识,波及了比例的计算及应用的有关知识。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知识点的分布大体均衡,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步,灵活性大,注重了基本性和实践性的互相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察。二、考

7、情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太抱负,及格率为91.5,优秀率为66.2。三、考生答卷状况分析从试卷得分状况来看,填空题较简朴,填空、判断、选择题均有超范畴,波及到正反比例,学生失分较多。判断第2、3题,选择第1、2题,灵活性强,出错率较高,这阐明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等掌握的不牢固,运算能力还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重要反映在:1、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特别是能运用简便措施的,学生对某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特别是乘法分派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4、缺少良好的学习

8、习惯,有些同窗卷面不整洁,笔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浮现漏题现象。四、对此后教学的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觉得此后在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种方面来改善:1、注重基本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因此然。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成果规定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由已知条件如何推导出问题。解决应用题尚有一种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画线段示意图。学生能很纯熟的运用。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五、对此后教学工作建议1、应当还要多多关注新课标的教学措施,在协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某些基本方略,提高分析、解决实

9、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把一种点一种点的教学,连接成平面、立体,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运用教材,又要走出教材,注重对教材例题、习题资源的开发;同步,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丰富数学教学,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协助她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因素,保证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措施协助学困生,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协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教师的助手。4、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要备情境以激发爱好,要注重迁移规律的运用以形成措施。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过

10、程教学要到位,给学生摸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练习作用,让学生练有目的,练得有趣,练有所得。通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练习课练习内容:练习课练习目的: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2.能对的地、纯熟地解比例。3.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对的进行判断。练习过程:一、填空简朴我细心。(24分)1、在 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和( )。2、24的约数有( )个,从中选择4个数构成比例,这个比例是( )。3、写出两个比的比值是 比例是()。4、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

11、纸上,画一种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5、从1、2、3、4、5、6、7、8、9、10这十个自然数中,选出4个构成一种比例,构成的比例是( )。6、已如3、4、12三个数,再添一种能构成比例的数,所构成的比例是( )。7、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5.4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千米。8、在比例尺1: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7.2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米。如果小明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从桥上通过,需( )分钟。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若3a=4b,那么 =( ),若一种比例的两个外项是4和5,则两个内项可为( )

12、 ( ) 或( ) ( )。9、在 :4,12:1,1:12中,能与 :3构成比例的是( )。10、在一幅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2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11、如果把一种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达,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它属于(放大、缩小)比例尺。12、把比例尺 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13、在一种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0,其中一种外项是 ,另一种外项是( )。二、众里寻她,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能与6 :8 构成比例的是( )A、4:3 B、3:4 C、5:3 D、6 :42、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长的线段表达30千米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1500 B、1:150000 C、1:15000 D、1:1500000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2,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A、1:2 B、1:4 C、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