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5页
文档ID:415641732
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_第1页
1/5

题目: 浅谈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专业: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号:2114051664 姓名: 伍浅谈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摘要:个人行为的发生总是受一定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 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即动机对个人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 学理解和处理好动机的内涵、特征、作用以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对于学习、工作和为人处 事的各方面行为有这就大的意义关键词:动机 行为 特征 作用 影响因素 个体的行为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但内部动机的驱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动机是构成人类大 部分行为的基础因此,对动机的内涵、特征、作用以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应该有正确、 准确、深刻的理解,了解、掌握动机的认知理论,对于把握动机对个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可以趋利避害,利用该理论从源头改善个人的行为方式,这对于促进个人健康、 全面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 动机的科学内涵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 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的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成为行 为的动力,进而推动行为并且,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目标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动机对个人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 个人具体行为的本质体现,从中可透射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根本需要当代动机心理学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R・Pintrich & D. H. Schunk, 1996)也就 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并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①这种原动力从 何而来呢?它是由于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的诱因变成为内部的需要,这种需要成为 行为的动力,进而推动行为去从事某种活动例如,对于将要上学的儿童来说,学校是一 个外部诱因,在成人的引导下或同龄小朋友的引诱下,儿童对学校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 产生了入学的愿望或要求,也就是有了一种入学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儿童进入学校学 习的原动力,进入学校学习是他们行为的目标这就是说,只有目标成为个体的需要才可 能成为动机,所以需要是人们行为真正的原动力对于个体来讲,目标最初可能是不完善 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影响,个人的认识、需求的改变,它也可能会发生改 变动机所要求的活动,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主要有认知活动,如计划、组 织、监督、决策、解决问题和评估,还有情绪活动的参与,例如,兴趣、爱好、热情和激 情等。

生理活动承受着个体活动的努力和坚持并且负责一些外在的行为只有身心协同活 动才可以达到动机所追求的目标,也才能满足个体的需求二、 动机的显著特征② 为了进一步理解动机的本质,我们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分析动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 动力性 动力性是动机心理学家所公认的动机特征,它是指动机能激发、维持、调节和支配行的 强度动机具有激发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例如,饥饿激发觅食、孤独引起合群也就是说动机可以引起个体的行为活动的方式发生改变,行为的产生就是动机存在的证据动机的动力性还表现在动机具有维持的功能即坚持性当个体的活动产生后,能否坚持 进行这种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行为的结果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 应的动机便获得强化,这种行为便能维持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当行为的结果背离个体所 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也就得不到强化,也就会降低个体继续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 甚至会使个体放弃这种行为例如,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经常获得的是不及格的成绩,无 论他如何努力效果都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他学习数学的动机就会减弱甚至想放弃,从 而产生厌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习数学也就没有动力了。

但是,有时人们在成功机会 很小的时候,也常常会坚持着某种行为方式,这往往是由于人们具有更长远的目标或形成 了某种信念,这也是动机坚持性的证据反应的活力或动机的强度也是动机动力性特征的表现动机强度随着个体需要的程度、 目标达到的可能性而增强或减弱这种强度直接影响着行为例如,当人们口渴行走时, 行走的时间越长,寻找水源的动机强度就越大,而当找到水源时,寻找水源的动机强度也 随之而降低所以,一般认为,动机水平高则行为强度大,表现出活跃的行为;而动机水 平低,行为表现较迟缓例如,被剥夺食物48 小时的老鼠比被剥夺食物3小时的老鼠奔向 食物的速度要快所以说,个体的反应性、坚持性和活动强度的大小都是动机动力性的特征阿特金森等 人(J. W. Atkinson, et. al., 1974)认为动力性是动机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不是独具 特色的特征,因为有机体就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他们认为方向性是动机更重要的特征二) 方向性方向性是指动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 们去图书馆看书;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去影院、游乐场或高尔夫球场等动机不但 能激发行为,还能指引行为的方向。

而且方向或目标才是激发行为真正的原动力,也才是 个体需要的所在所以动机性质的不同,有机体的行为方向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 同的特定动机所引导的行为方向是确定的,但是,当某一种动机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目标时, 动机的方向性就不是那样确定了例如,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有许多专业或职业可供选择 只有当学生作决策确定某一专业或职业时,也就确定了行为的方向在这样的决策中,学 生的偏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偏好文科,有的偏好理科,有的偏好医学,有 的偏好工科学生的这种偏好就是动机方向性的最好证据三) 隐蔽性隐蔽性是指动机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动机是一种中间变量,不能直接观察,心理学 家只能根据个体当时所处情境及其行为表现推断个体行为的原因例如,一名学生周末在 图书馆看书,对于他的学习动机,我们观察不到,只能通过他的学习行为表现、态度是否 认真,坚持学习时间的长短、努力的程度如何进行推断,同时,对他学习的一贯表现、学 习成绩等作进一步地考察,才可能对这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较准确的推理性的解释四) 复杂性复杂性是指动机产生因素的多重性及对行为调节的多样性动机的产生受着有机体内外 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内部生理结构、生理的激活水平、心理的认知能力、风格、 情绪、情感状态和个性特征等。

外部受着自然的变化、社会变迁的影响,如生活条件、社 会地位、传统文化、风气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地影响着动机的形成例如,一个人投掷石 头砸玻璃,可能是由于受了挫折而愤怒或者试图给朋友留下印象,也可能是因为生活乏味 寻求刺激等同时,个体某一种动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饥饿动机在一种场 合下可能引起狼吞虎咽地吃,在另一种场合下则表现得非常有节制在同一种情境中,不 同的个体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受到朋友的拒绝,有的人可能愤怒,有的人伤心 有的人无所谓这一切表明动机不是简单地起作用三、 动机的作用动机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③动机的作用:动机与注意.在任何特定时间内对注意的控制关于奖励的科学研究 :艾森克研究发现奖励可提高有目的学习的效果 .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志 内在的指导作用,使被试把注意集中在那些与奖励腾的刺激项目上 ,同时抑制其他刺激项目. 高奖励与低奖励相比,高奖励项目学习效果更好.而高奖励只是扩大了项目加工的广度,没有 提高项目加工的深度.动机的作用:动机与知觉间的关系.成就动机对知觉的选择性有重要影响.动机的作用:动机对记忆有重要影响.有意识记忆组的加快成绩明显高于无意识记忆组. 动机的作用:动机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奖励对有机体的操作活动会起积极作用.但是给予 部奖励者在工作中似乎更努力,活动更多些,但他们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问题,工作质量低,错 误多,缺乏创造性.奖励减低了人们思维的灵活性,使人们倾向于采用先前建立起来的思维模 式去解决新问题.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引起学习的兴趣与需要确立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领悟科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启动功能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它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 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而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巨大的学习主动性,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 为去接收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导向功能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各种资源、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 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 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 择有意义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摒除对目标实现不利的行为,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 直到实现学习目标维持和监督功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 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要求颇高若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小,极易半途而废,失败气馁而强 烈的学习动机可以驱使学生严格自律,积极调控学习行为,服从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 要,自觉制订学习目标、拟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战胜学习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四、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 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由此便形成动力。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父母、老师的督促虽然起着 一定的作用,但个人对于活的好成绩的渴望才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根本原因 可见该理论对于教育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因''就是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 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影响行为动力的因素1. 认知:(1)效价和期望评价:行为动机=效价*期望;(2)自我效能感:胜任能力 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性、坚持性和对活动中遇到困难的态度和情绪状态,还有新行为 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3)目标意识表现:目的明确性、适切性、价值性、自觉 性;(4)归因:行为结果原因的推论三个维度:控制性、稳定性和原因源;(5)认知 冲突五、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 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包括: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间接行为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 在: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装修舒适的房子——努力赚钱、省吃俭用、歪 门邪道)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3、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5、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总之,个人行为的发生总是受个体内部动机的驱动,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动机是 个体行为发生的源动力,它直接主导者个体行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内在的、直接的动 力;同时,个体的先前或之前的行为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发生的动机个体 行为与动机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对个体的某一行为进行分析,不仅要看外在表 现,更要分析其内在动机,只有将外在表现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从内因与外因,整体与 部分、内涵与外延,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 和分析个人的行为及其心理特征,从而更好的改善自我的行为方式,更好的为人处事,促 进自己的全面、健康发展!参考文献:①(美)弗兰肯(Pranken, R・F・。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