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理论一【史上最全】【众筹】最低1200 元即可参加著名精神分析自体心理 学家徐钧老师(乌鲁木齐 8月5-7)三天的研习班,岂能错 过! 自体心理学理论 科胡特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家他 岀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9年3月为逃避 纳粹迫害来到英国,1940午2月来到美国芝加哥,1946年 秋,科胡特往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开始接受精神分析训练, 1950 年毕业以后一直在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工作,直 至去世他先后担任过芝加哥精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美国精 神分析协会主席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主要论文和著 作有《神入、内省和精神分析:对观察模式和理论之间关系 的考察》 (1957)、《自体的分析》 (1971)、《自体的修复》 (1977)、《如何进行分析治疗》(1984) 第一节 自体心理学 的社会、思想背景科胡特先后发展岀了狭义自体心理学理论 和广义自体心理学理论广义自体心理学理论是继驱力理论、 自我心理学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之后的又一个精神分析范 式科胡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传统阶段、转 变阶段和激进阶段在传统阶段,科胡特笃信传统精神分析 理论在转变阶段,科胡特提岀了狭义自体心理学理论,《自 体的分析》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通过改变有关利比多的观 念,科胡特对传统的自恋理论进行了改造他认为,不能用 利比多投注的目标来界定自恋,而应该用利比多释放的性质 来界定自恋他假定存在着自恋利比多,认为自恋利比多具 有自体夸大和理想化这两个特征这一阶段,科胡特还没有 赋予自体以独尊的地位,仍然认为自体是心理装备之中的内 容和表征;仍然认为狭义自体心理学和正统精神分析理论是 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统摄的,两者各有其有效的领域 前者适用于自恋神经症和前俄狄浦斯期,而后者适用于结构 性神经症,适用于俄狄浦斯期及以后的时期狭义自体心理 学所关注的自体障碍是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所没有注意到 的,也是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在激进阶段, 科胡特提出了广义自体心理学理论《自体的修复》和《如 何进行分析治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广义自体心理学彻 底抛弃了利比多的观念,完全用新的理论模式取代传统的本 能模式来说明自恋的发展,视自体为人格的核心,主要用个 体对自体一自体客体关系的体验来说明自体的发展、变化 20 世纪美国主流科胡特广义自体心理学的出现有其深刻的 时代背景 20 世纪初文化和价值观的变迁对人的心理和行 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 20世纪初开始,禁欲主义、重视 家庭和婚姻的新教价值观受到了一系列严重挑战,特别 20 世纪 60-70 年代,接连爆发的青年造反运动、女权运动、黑 人革命、反战示威等反主流文化事件,导致传统价值观的崩 溃,导致性解放思潮的泛滥、离婚率的上升,导致传统的个 人主义价值观蜕变成享乐主义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人的 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新的冲击: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 疏远了人际关系,导致心灵空虚、孤寂,人际的冷漠影响了 儿童人格的健康成长;②核心家庭取代传统大家庭,离婚率 上升,单亲家庭增加,妇女就业率提高,所有这些使儿童感 到空虚、孤独;③性解放思潮和享乐主义盛行,性的禁忌和 压抑不复存在,由性引起的心理冲突、性的压抑不再是心理 疾病的主因所有这些都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形态发生变化 与自体缺陷有关的心理障碍逐渐取代与俄狄浦斯情结有关 的心理障碍而占主导地位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就是在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理论的 发展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康德的哲学传统影响了科胡特的 认识论立场,使得科胡特认为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科 胡特的自体观念来源于康德的先验的自体这一观念康德认 为人类的认识只及于现象界而不及于物自体。
科胡特认为自 体本身是不可认识的只有自体的表现才是可以认识的这 一观点也是科胡特以内省和神入作为精神分析研究的基本 方法的认识论基础科胡特深受现代物理学的影响现代物 理学的整体观使得科胡特反对还原论,视自体为一个整体; 测不准原理使得科胡特摒弃了经典精神分析的因果决定论, 采取一种介于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之间的立场现代物理学 认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受此影响,科胡 特认为在用神入和内省的方法观察复杂心理状态的过程中, 观察的手段与观察的对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艺 术对现代人分裂的精神世界的描述,也对科胡特洞察现代人 的精神状态深有启发此外,既存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科胡特 自体心理学理论也产生了影响科胡特将弗洛伊德和布洛伊 尔有关神入和内省的思想萌芽发展成为精神分析的方法论;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确立了精神分析研究健康心理机能的 合法性,而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正是精神分析朝这一方向进 一步发展的产物;科胡特狭义自体心理学的自体概念直接取 自于哈特曼;哈特曼强调环境因素,科胡特强调自体客体环 境对自体发展的作用尽管科胡特否认自体心理学理论与客 体关系理论之间的联系,但还是可以看出自体心理学理论与 某些客体关系理论之间的某些关联。
自体心理学理论和沙利 文、范尔贝因、温尼考特、雅各布森的理论也有着相似之处 第二节 科胡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科胡特精神分析思想的 发展、变化与其所信奉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密切相关本节详 细阐述科胡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并深入剖析这一方法论所 具有的理论意义科胡特认为:“精神分析是研究复杂心理状 态的心理学,它通过观察者持久地专注于人类的内心生活来 收集人类内心生活的资料,以解释复杂的心理状态 可见, 科胡特是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来界定精神分 析的实质的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复杂的心理状态, 包括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而要研究人类复杂的心理 状态,只有运用神入和内省这样的主观方法神入就是替代 的内省,是“思考和感受另一个人内心生活的能力” ;其中包 含认知的成分和情感的成分科胡特认为,外部观察和替代 的外部观察适用于研究外部现实的科学,即物理学和生物学, 而内省和神入则是研究内部现实的有效方法,是心理学,特 别是精神分析所采用的方法神入的观察适用于心理学的领 域,而非神入的观察适用于心理学以外的领域因此,神入 是心理学观察的基本成分精神分析学家应当努力从被分析 者的立场去体察和理解其主观经验。
要研究复杂的心理状态, 只有运用神入和内省,由神入和内省得来的资料是精神分析 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科胡特还强调神入和内省在确定精神分 析实质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神入和内省界定了精神分析的研 究领域他指出,精神分析的研究领域是由神入和内省来确 定的,是内省和神 是内省和神入可以感受到的那部分现 实他认为,真正能说明精神分析实质的是神入和内省,神 入和内省使得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研究人的科学,精神分析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贯以内省和神入得来的资料为基础” 精神分析运用神入和内省来研究复杂的心理状态,其科学性 由这两个方面来保证首先,神入是人类的基本天赋,这保 证了精神分析有可能对复杂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研究其次, 作为经验科学家,精神分析师运用神入的方式与非科学的纯粹内省论者有所不同科胡特认为,在运用神入的方式上, 精神分析师和非科学的纯粹内省论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对所 收集的经验资料的研究对精神分析学家而言,用神入和内 省的方法来收集有关人类内心生活的资料只是第一步,在此 基础上,他必须运用明晰的概念架构,必须运用与所收集的 经验资料相关的明确的符号系统来整理这些资料,从而得出 科学结论与此相反,非科学的纯粹内省论者从所收集的资 料中得出的思想,要么是描述性的,与所收集的资料太过接 近,要么是走向另一极端,直接从观察资料跃升至最高的概 括水平。
总之,在精神分析中,神入的观察是为经验科学服 务的工具,而在非科学的纯粹内省论中,神入并不是为经验 科学服务的工具科胡特强调,精神分析的所有概念和理论 都必须以神入和内省所观察到的主观经验为基础,应当绝对 尊重病人的主观经验,概念和理论如果与由神入和内省得来 的经验资料不相符,就应该进行修正 第三 节 广义自体心理学一、自体是人格的核心广义自体心理学 认为,自体是人格的核心,所谓自体就是“在空间上是内聚的, 在时间上是持久的单元,是积极性的核心,是影响的接受 者” 从结构上来说,自体有两个极、三个成分一是促使 个体为权力和成功进行奋斗的一极--- 志向;二是怀有基本 的理想化目标的另一极 理想;三是介于两极之间的,也就是介于志向和理想之间的,由基本的才能和技艺所构成的 中间区域志向和理想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志向为 个体的活动提供推动力,而理想则引导个体的活动,为其提 供方向志向的推动和理想的引导构成促使个体行动的条件, 科胡特称这一条件为张力梯度自体的两极志向和理想之间 存在着持续的心理活动之流,科胡特称之为张力弧也就是 说,个体在志向的驱动下,在理想的指引下,运用其基本的 才能和技艺来从事一定的活动。
自体“在空间上是内聚的”, 是指个体对自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身心的各个方面从属于 同一个整体的意识自体“在时间上是持久的”,是指个体的 自体一旦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在身心各个方面、 人格结构之中的各个成分、所生活的环境会,仍然能够意识 到自有许多变化,但个体仍然具有“自体连续性的意识” 仍 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我仍然是过去的我自体是 “积极性的核心”,是指自体是一个积极的主体,有其自己内 在动力,自体本身就是一个动力源,它是整个人格发展的动 力自体的动力来自于志向的推动和理想化的引导,他促使 个体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技艺来从事现实的活动以提高自尊 所谓自体是“影响的接受者”,是指自体直接同外界发生联系, 直接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自体本身就是经验的主体 在科胡特看来,自体是一个统摄性的结构,驱力和防御包含 于其中自体的发展不但独立于驱力(这里指性驱力和攻击性) 和自我的发展变化,而且对驱力的发展变化来说是第一性的, 驱力的发展变化从属于自体的发展变化,是自体发展变化的 一个方面,必须用自体的发展变化来解释 将自体当作包 含驱力在内的人格的核心,导致广义自体心理学颠覆传统精 神分析以驱力及其相关的无意识冲突来解释人格发展和心 理病态的传统,而以自体为焦点解释人格的发展,以自体的 发展变化来重新解释驱力、焦虑、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 和阳具妒羡等传统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进而以自体结构的 缺陷来解释所有的心理病态,这样,对心理病态的解释就从 传统精神分析的冲突范式,转变成广义自体心理学的缺陷范 式,并使得自体心理学普遍化、范式化。
二、自体的起源 和发展(一)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人格发展的机制,基本 的自恋结构及其发展、成熟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人 格发展的机制广义自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发展(即自体的 发展)取决于个体的遗传特征和自体客体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作为个体的自体客体,特征对个体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 性影响如果父母和照料者人格健全、自体完备,就能够以 神入的态度理解个体的自体客体需要,并以适当的反应满足 这种需要,那么,他们不可避免的失误只会造成适度挫折, 使得自体客体及其功能通过变形性内化而形成个体自体的 结构和功能,这样个体就能够发挥原先自体客体为其发挥的 心理功能;反之,如果父母和照料者自己人格不全、自体有 缺陷,就会长期不能以神入的态度来理解个体的自体客体需要,就会长期不能以适当的行动来满足个体的自体客体需要, 个体就会遭受创伤性挫折,这样自体客体及其功能就不可能 通过变形性内化转变成个体的自体结构,这会造成自体结构 的缺陷,从而导致各种自体障碍 2.基本的自恋结构及其发 展 夸大的自体和理想化父母表象、各种与生俱来的才能是 儿童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潜能,是基本的自恋的结构与此 相应,个体有三种自体客体需要,即镜映性需要、理想化需 要和他一我需要。
满足个体自体客体需要的自体客体也有三 种,即镜映性自体客体、理想化自体客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