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2KB
约5页
文档ID:414641786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_第1页
1/5

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处方设计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抗坏血酸注射液制剂工艺的优选, 科学地选择原 料药物(供注射用原料及质量要求)、附加剂(品种、用量)及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本统筹兼 顾从制剂的稳定性和内毒素检查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科学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关键词:抗坏血酸注射液;正交试验法;稳定性;热原检查;处方;质量控制1、抗坏血酸简介、理化性质图一、维生素cIUPAC 名: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本品为无色晶体,熔点: 190 - 192°C,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水溶性,比旋度:+°至+°,酸性,具 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 糖衍生物[1] 、药理毒理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 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 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 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每日l-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 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 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 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

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⑵ 、抗坏血酸注射剂药效学研究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 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l4»g/ml时,尿内排 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2、 处方筛选实验证明,抗坏血酸注射液的色泽变化比含量下降敏感得多,注射剂在贮存或加热过程 中,当透光率降至 80%左右时,含量一般仍维持在95%左右,因而在筛选处方时以透光率作 为考察指标本文采用初筛和正交试验法对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溶液的PH以及制剂工艺条件作了较 大量的筛选工作,经过多次重复和对比试验,最后拟定以下处方配制的抗坏血酸注射液经 过滤后,在CO2气流下灌封于2ml曲颈安瓿中,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后备用[3]3、处方设计、处方[4]维生素c碳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盐酸盐EDTA- Na2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制成2ml/支,共500支处方分析维生素C :主药;碳酸氢钠:pH调节剂;焦亚硫酸钠:抗氧剂;L-半胱氨酸 盐酸盐:抗氧剂;EDTA- Na :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剂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显强酸性,注射时刺激性大,产生疼痛,故 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以避免疼痛,并增强本品稳定性。

本品易氧化水解,原辅料的质量,特别是维生素C原料和碳酸氢钠,是影响维 生素C注射液的关键空气中的氧气、溶液PH和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因此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及pH调节剂,工艺中采用充惰性气体 等措施,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但实验表明,抗氧剂只能改善本品色泽,对制剂 含量变化几乎无作用,亚硫酸盐和半胱氨酸对改善本品色泽作用显著[4]4、抗坏血酸稳定性研究、•不同pH值对抗坏血酸注射液质量的影响:称取抗坏血酸,配成5%溶液150ml,取样进行含量测定余液分成4份、 分别用化学纯碳酸氢钠(固体)调pH值原液、、,然后分别用20ml注射器分装于 2ml安甑中,熔封,编号放入沸水中,按表1观察色泽变化及测定含量表1. pH对抗坏血酸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号PH煮沸后不同时间的色泽变化含量0’ 60’含量下降比例(%)20z40z 60’1原液243648、抗氧剂的作用称取抗坏血酸,加注射用水100ml溶解,用NaHCO3(固体)调节pH至〜, 测定含量后,分成三份,第一份加入,第二份加%半胱氨酸,第三份作对照将 上述溶液分别灌封于2ml安甑中,标记、煮沸、观察颜色变化及含量测定,按下 表记录结果:表2.抗氧剂的作用样品号抗氧剂煮沸后不同时间色泽变化20’ 40’ 60’1NaHSO32半胱氨酸3、金属离子的影响及金属络合剂的作用微量的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主成分的分解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其催化作用顺序为:Cu2+>Go2+>Mn2+>Zn2+>Fe2+,以Cu2+最为显著⑸称取抗坏血酸8g,加注射用水62ml,溶解后,用碳酸氢钠(固体)调〜,分 别精密量取10ml,放入25ml容量瓶中,共分六份,分成三组(每组2份)按组 号顺序分别加入 硫酸铜溶液1ml、0ml (用刻度吸管精取),将其中相同一组 各取出一份,再分别加入5%EDTA-2Na溶液4ml,最后加注射用水至25ml,摇匀, 取其中1份立即测含量,代表原始含量然后分别灌封于2ml安甑中,标记放入 沸水浴中观察,按表3记录: 表3金属离子的影响及金属络合剂的作用 样品号CuSO EDTA-2Na煮沸后不同时间的色泽变化 含量 含量下降比例4用量 用量 20z 40z 60z 0z 60z (%)11ml0ml1ml4ml20ml4ml30ml0ml0ml4ml、空气中氧的含量对抗坏血酸注射液质量的影响称取抗坏血酸 用新鲜煮沸放冷的注射用水配成5%的溶液100ml,用碳酸氢钠 (固体)调〜取样测定含量后,将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于 2ml 安瓿中灌装1ml溶液;封口,标记;第二份于2ml安甑中灌装2ml溶液,封口标记;第三份 于2ml安甑中灌装2ml溶液通入CO2 (约5秒钟)后立即封口,标记,然后放入 水浴锅内煮沸,按表4观察色泽变化并测定含量:表4. 氧含量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号条件煮沸后不同时间的色泽变化20z 40z 60’含量0’ 60’含量下降比例(%)11ml22ml32ml+CO25、内毒素检查[6]试验前的处理试验中用到的试管、西林瓶、加样头等玻璃用具用硫酸洗液浸泡 12h 后,用清水洗净,再放入超声波清洗器用蒸馏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三 遍并用铝箔纸包好放入烤箱,在250°C的温度下烘烤1h。

建立标准曲线稀释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取试剂盒内效价为100Eu/ml工作标准品1支,在100级净化工作台中开启 (先用砂轮画痕,再用酒精棉球将瓶颈擦净后开启,以后这类瓶开启均按此法) 加入1 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超纯水)溶解,然后用封口膜封闭瓶口,在混旋 器上混合15min,混旋后得到100Eu/ml的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液按十倍稀释法制备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浓度梯度,使其最终内毒素浓度分别为 10Eu/ml、1Eu/ml、ml、ml 稀释系列制备鲎试剂溶液取出鲎试剂,分别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放置3min,待其充分溶解后,将它们混合在一支试管内轻轻摇匀,待用 取出10支定量专用小试管,分别加入鲎试剂加样 将稀释好的内毒素标准品溶液加入鲎试剂中,每试管加,每个浓度加2管, 加完后轻轻摇匀并用封口膜将试管口封好反应 将试管按顺序插到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在反应的同时可以观察全部反应曲 线数据处理 反应结束后,保存数据,将反应不正常的点剔除,生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r<制作标准曲线的结果分析6、质量控制[7]【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鉴别】 (1)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lml含维生素C 10mg的溶液,取4ml,加L的盐酸 溶液4ml,混匀,加%亚甲蓝乙醇溶液4滴,置40°C水浴中加热,3分钟内溶液应由深蓝色 变为浅蓝色或完全褪色。

2) 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1ml含维生素C 1mg的溶液为供试液;另取维生素C对照 品适量,加水溶解制成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B)试 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乙醇一水254(5: 4: 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立即(1小时内)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 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3) 取本品4mL,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试液颜色即消失⑻【检查】 pH值 取本品1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VI H进行测定,pH应为 5.0〜 7.0颜色 取本品,配制成每1mL含抗坏血酸50mg的溶液,按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 A)进行测定于420nm波长处吸收度(A)不得超过0. 06草酸 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中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加2mol/L 醋酸溶液1ml,加氯化钙试液,摇匀,放置1小时,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草酸75mg, 置5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加2mol/L醋酸溶液1ml,加氯化 钙试液,摇匀,放置1小时,作为对照溶液。

供试品溶液产生的浑浊不得浓于对照溶液(%)细菌内毒素[9] 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XI E),每1ml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热原 取每1mL中含抗坏血酸25mg(以无水物计算)的本品适量,按热原检查法进行检查,剂量按家兔体重每lkg注射2mL5批样品均符合规定装最差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检查 均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 相关内容进行检查5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含量测定】(1)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 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 不褪色每毫升碘滴定液(L)相当于的C6H8O6.(2)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氨基柱(4. 6 mmx250 mm, 5 Ix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 钾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体积比1: 1),浓度为0. 02 mol/L, pH由磷酸调至3. 0;柱温为25C ; 系统流速为1. 0 rnYmin;检测波长为245 nm进样量:20uL对照品:精密称取0.10 g 维生素C对照品,用流动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得1 rag/m1的储备液,避光保存口0】8、参考文献[1] 郑虎•药物化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25.[2] 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维生素C说明书[Z].[3] 郭英喜,陈小林,赵荣伟等•抗坏血酸注射液新处方的筛选及稳定性研究[J]. 华西医大学报1996,27(3).[4] 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85.[5] 安登魁.药物分析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175-176.[6] 宁康健,洪占丽,吕锦芳.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209-212[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二部.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2010,903-904.[8] 张雷,林艳,王旭.抗坏血酸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 房,2007,25(18) :1961-1962.[9] 柴振平,段江涛,郑淑艳.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探讨[J].临 床合理用药,2011,8A (4): 98-99.[10] 刘永锁,陈振玲,王伟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J].中 国医药导报2011,27(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