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0KB
约5页
文档ID:414290685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_第1页
1/5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体外培养细胞的名称,随培养细胞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种类的增多而演变最早采 用的名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以后又出现细胞系(Cell Line) 一词,两者曾一度 混用致概念不明确,导致文献中也很混乱我国也曾有类似情况,在我国尚未制定 出统一名词前,本书用的名词基本参考Schaeffer,W.I. (1979)和国内有关会议、 以及国内外杂志常用名词为准一)初代培养 初代培养又称原代培养,即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 培养物一旦已进行传代培养(Subculture)的细胞,便不再称为初代培养,而改称 为细胞系二)细胞系 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持续生存的细 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 )无限细胞系大多已发生异 倍化,具异倍体核型,有的可能已成为恶性细胞,因此本质上已是发生转化的细胞 系无限细胞系有的只有永生性(或不死性),但仍保留接触抑制和无异体接种致 癌性;有的不仅有永生性,异体接种也有致瘤性,说明已恶性化这两种不同性质 的无限细胞系,在国内外文献中对这些名词的应用上也常不十分严格。

为概念上的 明确,本书中对有恶性的无限细胞系采用“恶性转化细胞系”一词表示可能更妥而 对那些只具永生性而无恶性的细胞系,则用无限细胞系或转化细胞系即可当前流初代培养物开始第一次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即称之为细胞系如胞系的生存期传的 NIH3T3、 Rat-1、 10T1/2 等均属这类细胞系由某一细胞系分离出来的、在性状上与原细胞系不同的细胞系,称该细胞系的亚系(Subline)三) 克隆细胞株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 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再由原细胞株进一步分离培养出与原株性状不同的 细胞群,亦可称之为亚株(Substrain)(四) 二倍体细胞细胞群染色体数目具有与原供体二倍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或基本相同(2n细胞占 75%或80%以上)的细胞群,称二倍体细胞培养如仅数目相同,而核型不同的即 染色体形态有改变者为假二倍体二倍体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限生命期,故属有 限细胞系但随供体年龄和组织细胞的不同,二倍体细胞的寿命长短各异人胚肺 成纤维细胞可传50代土 10代,人胚肾只有8〜10代,人胚神经胶质细胞15〜30 代;如从老龄个体取可传50则细胞生存期更短。

由不同年龄供体取材建立的二倍 体细胞系可供研究衰老之用为保持二倍体细胞能长期被利用,一般在初代或2〜5 代即大量冻存作为原种(Stook Cells),用时再进行繁殖,用后再继续冻存,可供长 期使用或延缓细胞的衰老五)遗传缺陷细胞从有先天遗传缺陷者取材(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或用人工方法诱发 突变的细胞,都属遗传缺欠细胞这类细胞可能具有二倍体核型,也可呈异倍体六)肿瘤细胞系或株这是现有细胞系中最多的一类,我国已建细胞系主要为这类细胞肿瘤细胞系多 由癌瘤建成,多呈类上皮型细胞,常已传几十代或百代以上,并具有不死性和异体 接种致瘤性对已建成的各种细胞系或细胞株习惯上都给以名称;细胞的命名无严格统一规 定,大多采用有一定意义缩写字或代号表示但不论什么形式,均不宜太长,以便 记忆和了解,今别举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细胞名称供参考:HeLa:为供体患者的姓名(来源于宫颈癌)CHO: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宫-743:宫颈癌上皮细胞,1974 年 3 月建立NIH3T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建立;每3天传代, 每次接种3x105细胞/毫升。

二、 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关于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细胞群,可被确认为是已被鉴定的细胞(Certified Cells), 国际上也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依具体情况而定在只用作初代培养细胞,只要供 体性别、年龄等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做鉴定的项目无需很多, 有几项能说明细胞的相关性状的即可如能长期保存并可供其它研究室使用,特别 是做反复传代的细胞,习惯上有以下一些要求,并在刊物上报道时应加以说明-)组织来源应说明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动物或其它;供体的年龄、性别、取材的 器官或组织;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病理诊断,组织来源,以及病例号等二) 细胞生物学检测应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 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特异性,如为腺细胞有否特殊产物包括分泌 蛋白或激素等;如为肿瘤细胞,应力求证明细胞确系来源于原肿瘤组织而非其它, 并仍保持性性,为此需做软琼脂培养、异体动物接种致瘤性和对正常组织浸润力等 实验三) 培养条件和方法 各种细胞都有自己比较适应的生存环境,因此应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细胞生存的适宜pH等三、 已建立细胞系或株的鉴定、管理和使用近些年,当一个细胞系或细胞林建成后,我国常通过组织专家开鉴定会的形式予 以鉴定,从学术角度考虑,此举实非必要。

按国际惯例,只要研究认真负责地把有 关资料在杂志或刊物上报道,详细介绍上述各项目即可以前因未建立统一的细胞库时,对已建立的细胞系(株)多由作者单位自行保管, 有浪费人力、交流使用不便、细胞易污染和丢失等弊病我国已初建成小规模贮存 细胞机构,待获进一步发展,这对我国细胞培养必将有更大促进作用国际上美、英和日本等国已建有细胞库;美国已有美国标准细胞库或细胞银行(ATCC)和人遗传突变细胞库(HGMR)、细胞衰老细胞库(CAR)等,其中ATCC 不仅是美国也世界最大的细胞库 ATCC 下属有一组协作实验室和一个由众多专家 组成的咨询委员会ATCC也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美国卫生研究所中(NIH)的资源库,尤与NCI有密切的关系ATCC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 际培养细胞文献中心ATCC现液氮冻存有3200个已经过鉴定的细胞系(1992), 其中包括来自正常人和各种疾病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和来自不同物种的近75 个杂交瘤细胞株 ATCC 接纳来自世界各国已经鉴定的细胞予以贮存,同时也向世 界各国的研究者或实验室免费提供研究用细胞(做盈利性研究时收费 ATCC 接 纳入库细胞时,必须符合其入库标准,ATCC入库细胞要求检测项目如下: 培养简历:组织来源日期、物种、组织起源、性别、年龄、供体正常或异常健康状 态、细胞已传代数等冻 存 液:培养基和防冻液名称 细胞活力:融解前后细胞接种存活率和生长特性 培 养 液:培养基种类和名称(一般要求不含抗生素)、血清来源和含量 细胞形态:类型,如为上皮或成纤维细胞等,融解后细胞生长特性 核 型:二倍体或多倍体,标记染色体的有无 无污染检测: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原虫和病毒等物种检测:检测同工酶,主要为G6PD和LDH,以证明细胞有否交叉污染以及反转 录酶检测免疫检测:一两种血清学检测 细胞建立者:建立者姓名;检测者姓名以上为ATCC入库基本要求,杂交瘤入库标准尚有所不同,详细情况请参阅ATCC 的“Catalogue of Cell Lines and Hybridomas”十二、细胞培养方式1. 静止培养 应用细胞管,多孔板,空斑瓶,罗氏瓶等。

培养时静止不动注意以下几点:(1) 培养量一般不要超过总体积的1/3,液体厚度不要超过lcm,这样就可以有足 够的空间以保证细胞培养中对氧的需要2) 若用普通孵箱培养,必须盖紧盖子或塞紧橡皮塞,或贴紧胶纸,以防培基碱化, 如用CO2孵箱培养则不要盖紧瓶盖,并将CO2浓度控制在5%、(3) 一般 2d 换一次液,细胞长成单层要及时分种传代4) 用过的培养瓶可再次使用,但不要超过3次,一般来说,静止培养的细胞质量 较好,产量也高,故有人将其扩大成多层盘,用以大量生产HuIFN-po2. 旋转培养应用转瓶并放置在转床上培养该法较静止培养更能多地利用培养面积,并使细胞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 它是经典的用以生产生物制品的培养方式,目前仍被广泛采用为了进一步增加面积,有人在转瓶内加入多层同心圈3. 悬浮培养它适于一切能在悬浮条件下生长增殖的细胞,即非贴附依赖性细胞 用于该类细胞培养的设备结构基本与培养细菌的相同,一般将用于细菌培养的称为 发酵罐,用于细胞培养的称为生物发应器一般小于5L的可采用玻璃罐,玻璃要求用低碱的硼硅酸盐玻璃,大于5L的改用不 锈钢或肽钢4. 微载体培养 它适于一切贴附依赖性细胞,即贴壁细胞的培养,这类细胞与悬浮细胞不同,必须 贴附于物体表面才能生长。

为了增加单位培养容积内的表面积,1967年荷兰的van Wezel创造了用葡聚糖制成 微球,即微载体培养贴壁细胞的新技术,到80年代已被正式用于HuIFN—卩的工业 化生产理想的微载体需具备如下一些条件: 表面性质适于细胞的附着、伸展和增殖微载体的比重在1.030〜1.045g/ml,使载体在低速搅拌时就可悬浮,而在静止时又可 很快沉降,便于换液和收获大小以直径在100〜230pm为好,并要尽可能地均一,这样有利于细胞均匀地分布 于各微载体表面透明,适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载体上的生长情况 无毒性、不仅要求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而且也不会产生有害因子于培养基内 基质的性质最好是软性的,避免在搅拌中由于载体相互摩擦损伤细胞5. 微载体培养的传代和扩大培养6. 微载体的再生回用 为了降低载体的消耗,有些类型的微载体还可以再生利用7. 巨载体和微囊培养 它与微载体培养不同,细胞不是贴附在载体表面而是包埋在凝胶载体或微囊内,因 此它们被统称为包埋法由于有的凝胶载体制备得较大,直径2〜3mm,因此又称为巨载体培养8. 多孔微球培养 它把微载体和巨载体两者优点结合在一起,细胞既可附着在载体表面,又可以渗入 载体较大的孔隙而生长在载体内。

1985年Verax公司介绍了它们的产品IMMO微球,并成功地用以生产单克隆抗体9. 中空纤维培养 该培养器模拟机体的毛细血管系统,由数百乃至数千根中空纤维集束组成该纤维的材料为聚砜或丙烯共聚物,纤维壁厚50〜75pm,成多孔性内层为超滤膜,可用以截留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内径200pm,两端用环氧树脂等材 料将纤维粘合在一起,并使内腔开口于外加塑料圆筒内,使形成两个隔开的腔内 腔用以灌流充以氧气的培基,外腔用以培养细胞如图所示)细胞可附着于纤维表面,也可渗入海绵状纤维壁, 1 至 3 周后细胞可占据所有纤维 内空间,并在纤维表面堆积成多层,细胞密度可达106〜107/cm2此时细胞的分裂 处于停顿,但其它代谢和分化功能可保持数日之久10. 灌流培养 有人称它为过滤培养法,它的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地灌流补充新鲜培基,同 时不断地排走已消耗的培基以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这样就可大大 提高细胞的培养密度,也就提高了细胞产物的产量为了进行灌流培养大致有如下4 种方法:① 附加有滤孔直径小于微载体或细胞的滤器;② 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③ 利用流化床反应器;④ 采用特制的排液柱正常细胞培养的世代数有限,只有癌细胞和发生转化的细胞才能无限生长下去。

所谓转化即是指正常细胞在某种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而具有癌性的细胞目前 世界上许多实验室所广泛传用的HeLa细胞系就是1951年从一位名叫Henrietta Lacks的妇女身上取下的宫颈癌细胞培养而成此细胞系一直延用 至今1. 原代培养 (primary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