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手工工场生产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3、开始国家:英国4、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 5、开始的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6、最重要的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7、进程:棉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业 8、动力变化:水力—→蒸汽 9、能源:煤炭10、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即火车 11、影响:①、实质: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变革②、改变生产力: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③、改变世界格局:初步形成了西方(英、法、美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进,东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落后的世界格局12、对中国的影响:a、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掀起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成就较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德国人西门子运用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发电机3、电力能够广泛应用的发明: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法国人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输电法4、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5、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电影放映机…… 6、动力变化:蒸汽—→电力(工厂) 石油(交通工具)7、交通工具:1885年,德国人本茨发明汽车;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交通工具发明的前提:德国人本茨发明内燃机,成为汽车、飞机的发动机8、能源:电力、石油 9、动力机器:电动机、内燃机10、新通讯手段: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11、影响:①改变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使世界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②、改变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2、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1、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4、起源国家:美国 5、高潮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6、时代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7、动力:核能(原子能)、太阳能、风能等 8、新能源:原子能 (核能) 9、新经济的特征:全球化、信息化 10、影响:A、改变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知识转化为经济的速度加快B、改变生产关系: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对中国的影响:初期对中国的影响较小,后期中国努力追赶,制定了“863计划”11、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