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发生现状及运动康复干预对肺功能的影响 -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论文上交叉综合征运动康复PNF牵伸技术及力量训练 本文是一篇康复医学论文,本文的结论有:〔1〕韩山师院上交叉综合征大学生发生率男生较高于女生,且上交叉综合征体态学生肺活量成绩低于正常体态学生;〔2〕8 周的运动康复干涉策略可有效改善上交叉综合征男性大学生肩颈疼痛程度、头前伸及圆肩的不良体态;〔3〕8 周的运动康复干涉策略对中重度上交叉综合征男性大学生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轻度组;〔4〕重度上交叉综合征学生肺功能差于轻、中度上交叉综合征学生1 前言1.1 选题依据颈部慢性劳损是康复科常见疾病,不良姿势又是引起颈部慢性劳损和不适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遍及,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加大,久坐现象加重,颈部劳损的发病日益增多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中长期保持头部前伸、含胸伏案等不良姿势,这种不良姿势会启动肌肉骨骼系统的自我爱护机制,引起颈肩等结构改变,产生疼痛,主导稳定姿势的肌肉更容易紧张,最终导致肌肉失衡等适应性反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常见的是形成一种头部前倾、圆肩、驼背的不良身体姿态,Janda 将这种异常姿态称为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1]。
长久的肌肉失衡、肌肉骨骼疼痛等结构变化最终会影响机体其他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胸廓形态、呼吸肌肌力改变等引起肺功能的改变从上交叉综合征的发生年龄来看有年轻化趋势,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发生现状的调查报告文献,上交叉综合征对肺功能的影响也不分明,相关研究极少见到在运动康复的实践中,提出了不少矫正形态、调整肌力等办法,但是否能影响肺功能尚未见到研究从近年大学生体质测试报告来看,包括肺活量在内的身体机能指标持续下降,其原因尚不十分分明,但上交叉综合征有可能是潜在的原因本研究以在校上交叉综合征大学生和正常体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查评估在校大学生身体姿势和肺功能情况,分析讨论姿势不良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探讨运动康复干涉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完善对 UCS 的认识,并为运动康复干涉 UCS 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大学生 UCS 发生及与肺活量的相关性,探究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努力践行体育科研助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1.2 研究目的近年来针对上交叉综合征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本研究采用调查和实验比照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 UCS 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运动康复矫正训练对上交叉综合征矫治效果及对大学生肺功能的影响,并对 UCS 定量分析评估以完善分级规范。
目前上交叉综合征的现代运动康复治疗办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关节松动技术、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s,METs〕、身体功能再生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中国传统运动康复治疗办法包括健身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2]现代运动康复技术大体从下列三个方面出发来治疗上交叉综合征〔1〕进行力量练习,激活和提高姿势肌的力量和耐力、重建颈肩部肌肉力学平衡方面;〔2〕通过运动感知觉训练增强本体感觉,改善动作和运动模式,纠正异常姿势;〔3〕通过手法治疗松解筋膜、牵伸肌肉,改善颈肩部疼痛或者从功能活动方面出发来治疗 以上运动康复疗法均广泛应用于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但是考虑到上交叉综合征的运动康复计划的有效性、实用性、易推广性,本研究中我们综合了前人对上交叉综合征运动康复策略的研究,在运动康复干涉方面选用了具有明确科学依据的 PNF 牵伸技术及力量训练组合计划[3-7]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上交叉综合征进行分级评估,探讨运动康复干涉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有助于完善对 UCS的认识,并为运动康复干涉 UCS 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大学生 UCS 发生及与肺活量的相关性,探究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 文献综述2.1 上交叉综合征的概念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由弗拉基米尔.扬达博士首次提出,是一种上肢动作模式异常综合征它是以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层颈部屈肌,尤其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而呈现耸肩、圆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为特征,表现出的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综合征它的命名源于无力松弛和紧张的肌肉在上身形成前后交叉状连线〔如图 1 所示〕[1]假设长期在这种身体姿态下工作,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部过度用力引起紧张和缩短,而拮抗肌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他们那么被拉长及弱化致使肩胛骨前引、含胸、脊柱、肱骨等偏离中立位,引起头痛头晕、肩颈、手臂、手指麻木等等一系列的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是由“Upper Crossed Syndrome〞翻译而来在国外文献中统一使用“Upper Crossed Syndrome〞,不存在任何争议但是在国内文献中存在“上交叉综合征〞和“上交叉综合症〞的混用现象本篇将统一使用更合理的“上交叉综合征〞[8]或缩略词“UCS〞图 1 上交叉综合征中紧张肌肉与松弛肌肉的交叉连线............................2.2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症表现上交叉综合征主要表现出肩颈疼痛、耸肩〔肩胛骨上提〕、含胸驼背、翼状肩胛、头部和肩部前倾姿势为特征的综合征[9]。
由于胸大肌以及胸小肌、肩胛下肌、背阔肌肩胛提肌三角肌前部紧张、菱形肌、斜方肌下部和小圆肌等无力或者被抑制,那么这些动作模式异常那么会使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颈椎胸椎小关节的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肩关节和颈椎及胸椎出现劳损的风险,甚至出现颈、肩、胸、背部的酸痛;颈部肌肉力量平衡受到破坏,必然引起周围软组织产生变化,经 X片察看可以发现颈曲会发生适应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往往伴随着颈椎间盘间隙变窄、韧带松弛、各颈椎小关节失稳,病症进一步加重时,最终诱发形成颈型颈椎病,甚至严重时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进而引起头痛和手臂痛,脑部供血缺乏而导致头晕圆肩和驼背姿势会使胸腔横膈膜紧张缩短,影响胸腔内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病症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增大胸腔容积产生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产生呼气含胸驼背姿势引起胸腔活动幅度减小,致使胸腔容积变小,影响膈肌肌力,最终导致肺活量减少,影响呼吸系统机能,患者呼吸和运动能力下降最终出现“形成错误姿势-肩颈肌肉激痛点出现-肌肉力量失衡-头部前倾-含胸驼背-呼吸机能减弱-运动能力下降-身体素质下降〞的恶性循环[10]上交叉综合征可能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这一观点虽在多篇文献中有提及,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足实验研究支持。
表 1 受试者根本信息情况.............................3 研究对象与办法........................83.1 研究对象..................................93.1.1 调查对象.............................93.1.2 实验对象及分组............................... 94 研究结果..........................194.1 大学生 UCS 调查结果............................194.1.1 大学生 UCS 发生情况............................... 194.1.2 大学生的 BMI 指数和肺活量...................195 分析讨论............................225.1 大学生 UCS 调查结果分析.......................225.1.1 大学生 UCS 发生率..................................... 225.1.2 UCS 大学生的肺活量改变................................... 245 分析讨论5.1 大学生 UCS 调查结果分析5.1.1 大学生 UCS 发生率本调查结果显示,韩山师范在校大学生中男女生发生轻度上交叉综合征的比例普遍较低,发生中重度上交叉综合征的比例较大,其中发生中度上交叉综合征的比例最大,男生上交叉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女生。
分析男、女生轻度上交叉综合征发生率普遍较低而中、重度较轻度高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划分规范区间跨度的差别本研究采用的上交叉综合征严重程度划分规范中,划分为轻度的耳垂位于肩峰的后方的位置区间 1-2.5 厘米[28],较中度组区间为 2.5-5 厘米的区间较小〔轻度组区间跨度为 1.5 厘米,中度组为 2.5厘米〕,且在测量时轻微头前倾角的改变都会导致耳垂垂直连线位于肩峰后方的位置发生较大改变,从而形成了发生率的差别;重度组大于 5 厘米,虽然区间跨度很大,但出现严重姿势改变的可能性相对小,特别是大学生这样年轻的群体,所以比例也不高第二,可能是测试过程中受试者的本能反馈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出现上交叉综合征时,患者出现下巴前伸的不良体态,且由于肌肉失衡患者本体感觉也会下降,测量时又不自觉拔高头颈和无意识的下巴前伸,增大了头前倾的角度,进而增加了耳垂垂线偏移肩峰的距离,双重原因导致轻度 UCS 发生率在统计上表现出低于中重度 UCS第三,可能与 UCS 发生有低龄化倾向有关,也就是很多学生在小、中学阶段就可能已经形成上交 12 康复医学论文上交叉综合征运动康复PNF牵伸技术及力量训练 叉综合征体态,到大学后不良体态的问题逐渐严重,加剧到了中度甚至重度。
徐文婷[29]对上海市 308 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她采用静态姿态测量的办法,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身体姿态的测量和评估记录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姿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体态不良表现中:探颈占 5.8%,双肩不平为 11.7%,坐姿中塌腰占 3.8%,弯背 17.1%,驼背 20.3%,她还对造成低龄学生体态不良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说明,造成低龄学生体态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家长与学生的对不良体态的认识缺乏、对良好身体姿态培养的重视度不高、先天性因素、坐姿不良和不足体育锻炼马晓[30]通过调查儿童不良身体姿态的种类,分析了影响儿童身体姿态的因素,他通过目测测量得出下列结论:不良身体姿态在 6-12 岁儿童占 44%,其中脊柱类不良体态主要表现为侧弯和驼背,活动缺乏、锻炼时间少、身体疾病、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良习惯、学校和家长不重视、学习的硬件条件差、书包问题是造成儿童不良身体姿态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在我国体态不良,尤其是上交叉综合征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对不良体态的认识缺乏、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肌肉失衡的主要原因6 结论与倡议6.1 结论〔1〕韩山师院上交叉综合征大学生发生率男生较高于女生,且上交叉综合征体态学生肺活量成绩低于正常体态学生;〔2〕8 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