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

上传人:没有****飞上 文档编号:413730721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复习要点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抗原(antigen,Ag)及两个基本特性抗原(antigen,Ag)指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immu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2.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仅

2、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3.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4. 交叉抗原和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称之交叉抗原。交叉反应:交叉抗原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5.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又称Forss

3、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 超抗原(super antigen)和丝裂原(mitogen)超抗原:一类特殊的抗原性物质,在极低剂量水平(1-10ng/ml)可激活大量(2%-20%)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并增殖。7.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即抗体,是血液和组织液中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8.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4、antibody)多克隆抗体: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混合抗体,故称之为多克隆抗体,其特点是来源广泛、制备容易。单克隆抗体: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9. 补体(complement)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10. 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880KDa),其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广泛参与机体其他生理功能和

5、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1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2. T细胞抗原受体(TCR) & B细胞抗原受体(BCR)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BCR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BCR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分子,使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13.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免疫应答:是指机体

6、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抗原提呈:主要指抗原提呈细胞(APC)将抗原肽通过MHC1类分子和/或MHC II类分子提呈给CD8+ T细胞的过程。抗原提呈包括抗原的摄取(内源性抗原则在胞内合成)、处理、运输至细胞膜表面以及供T细胞TCR识别等过程。14. 免疫耐受(immunogical tolerance)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15.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变应原(allergen)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

7、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16.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17.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适

8、应性免疫: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二、 填空相关1、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抗原可分为几类异种抗原: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同种异性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又称同种抗原。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或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即处于自身耐受状态。异嗜性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2、 5种免疫球蛋白及特性IgG:IgG1、I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血清含量最高(75%80%),也是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半衰期较长(2023d)主要的抗感染

9、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和免疫调理作用),抗感染主力军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IgM: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短,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IgA: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sIgA-母乳喂养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参与型超敏反应IgD:血清IgD浓度很低,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绞链区较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半寿期很短(3d)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10、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mIgM,mIgD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对防止免疫耐受有一定作用IgE:血清中含量最低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受体(FcR)结合,引起型超敏反应FcR分布于巨噬细胞、B细胞、嗜酸粒细胞3、 补体的三条途径及相应的激活物质经典激活途径:是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激活物质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G1IgG3、IgGM分子。旁路激活途径:又称替代激活途径,不依赖于抗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的成分,如某些细菌、内

11、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真菌以及异种哺乳动物细胞等。MBL激活途径:又称凝集素激活途径,指由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依次活化MASP1、MASP2、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4、 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分类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5、生长因子6、趋化因子5、 Th的分类及功能CD4+Th细胞的亚群: 初始CD4+Th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Th0,Th0继续分化为Th1、 Th2和Th3,三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Th1细胞分泌IL-2、IFN-、TNF

12、;Th2分泌IL-4、IL-5、IL-10、IL-13等;Th3分泌TGF-。三种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调节其形成、扩增及效应功能。CD4 + T细胞的效应功能 :Th1细胞的功能: 主要效应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的抗感染作用,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Th1又称为迟发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细胞)。Th2细胞的功能: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Th3细胞的功能 通过分泌TGF-抑制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抑制B、CTL和N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拮抗TNF的生物学功能。6、 B细胞亚群及功能 依CD5分子的表达,可将B细胞分成B

13、-1细胞和B-2细胞,B1功能:抗多种细菌感染。B2功能:体液免疫,抗原提呈,免疫调节 7、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呈细胞( APC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加工、提交抗原信息给 T 淋巴细胞功能的细胞群。主要包括专职的单核 -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 B 细胞,其次尚有一些兼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8、 CTL杀伤靶细胞的两条途径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TNF与Fasl途径9、 传统疫苗的主要种类和新型疫苗的主要种类10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11. 丝裂原的种类刀豆蛋白A(ComA),植物血凝素(PHA),美洲尚陆(PWM),脂多糖(LPS),葡萄球菌A蛋白(SPA)三、 主要问

14、答题1、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与轻链由二硫键连接成的四肽链结构,呈 Y 字形,为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 (1 )重链与轻链 重链( H 链):分子量较大,由 450 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据其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 IgA 、 IgD 、 IgE 、 IgG 、 IgM ,又据同类免疫球蛋白的饺链区长度、链内二硫键数目、位置等不同,同类免疫球蛋白又分不同亚类。如 IgG 14, 、 IgA 1 、 、 IgA 2. 轻链 (L 链 ): 分子量较小,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据其将免疫球蛋白分为 与 两型。同一 Ig 的两条

15、轻链 : 的型别是相同的。 (2)可变区与恒定区 可变区( V 区):免疫球蛋白重链与轻链中近 N 端 1/21/4 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其中某些氨基酸序列更变化多端,称高变区( HVR )或互补决定区 (CDR) , VH 与 VL 各有三个高变区。之外的区域称骨架区。高变区能与抗原决定基结合,并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恒定区( C 区) : 免疫球蛋白重链与轻链中近 C 端 1/21/4 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 不同 Ig 其 CL 长度基本一致,而 CH: 不一 ,IgA 、 IgD 、 IgG 有 CH 13 ,IgE 、 IgM 有 CH 14 。 同一个体针对不同抗原产生的同一类 Ig ,其可变区各异,但恒定区基本相同。 (3) 铰链区: Ig 的 CH 1 与 CH 2 间的区域。富含脯氨酸,易被蛋白酶水解。五类 Ig 的铰链区不尽相同,且 IgM 与 IgE 无铰链区。 (4) 结构域: Ig 的两条重链与轻链中折叠成约 110 个氨基酸形成的球形区域,其结构有同源性,但其功能各异(见后)。轻链有 CL 与 V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