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1372893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楼镇田楼小学电子备课设计年级:五 学科:语文 主备人:王凡凡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课型新授第 1 教时总第1教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器材投影作业设计写一篇日记,尝试修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二次修订(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2、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 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

3、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

4、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

5、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 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 插入更换 调序课后反思宋楼镇田楼小学电子备课设计年级:五 学科:语文 主备人:王凡凡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课型新授第 2 教时总第2教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了解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器材投影作业设计尝试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二次修订(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

6、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2页的一组插图。(1)请同学们把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

7、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3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两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渎课外书报。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同学女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

8、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4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目、利用电脑、收看电视)(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

9、。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后反思宋楼镇田楼小学电子备课设计年级:五 学科:语文 主备人:王凡凡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型新授第 1 教时总第3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从朗读中感悟植树造林给我带来的好处。理解课文内容,

10、感悟植树造林的作用。教学器材投影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二次修订(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了,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植树的节日,你们知道这些吗?(让学生简短讨论)。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板书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来读课文感受一下吧。(二)初读指导1齐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11、: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能非常准确快速读出。(2)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知理解以下词语。 荒山野岭 锨镐裸露 枝繁叶茂 咆哮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1)分节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得正确。(2)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再在读中感知)(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先仔细观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2有重点地指导。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描红、临写3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写字作业。 板书: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黄山 披绿 坡 动物 有家园 环境 变美丽课后反思宋楼镇田楼小学电子备课设计年级:五 学科:语

12、文 主备人:王凡凡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型新授第 2 教时总第4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从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改造自然的激情。教学器材投影作业设计背诵课文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二次修订(一)激情引入1写课题,有感情地朗读。2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二)精读感悟1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4

1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春光能染绿我们双脚呢?(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3)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 板书: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课后反思宋楼镇田楼小学电子备课设计年级:五 学科:语文 主备人:王凡凡 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型新授第 3 教时总第5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