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13704331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心外无物;上帝创世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在故我思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3、“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D、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4、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5、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

3、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A、 B、 C、 D、6. 一位同学在谈到“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时指出,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A. 充分发挥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B. 做到了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C. 认识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D. 正确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起指导作用7.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的任期明年结束,我深知这一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轻松。“政如农耕,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说

4、明意识具有A. 主动创造性 B. 自觉选择性 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直接现实性8. 2011年11月3日l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我国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天神”成功牵手说明人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人的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A B C D9、“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5、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 B C D11.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了效率优先的理念;当前,又提出更加注重公平的理念。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A. 当前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B.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C.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6、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2. “效率与公平及二者关系状况是动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的。”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要多挖掘事物的矛盾以推动事物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 B. C. D. 13.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首位。到2012年,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这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人们可以根据固

7、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B. C. D.14某地发展将改变过去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发展格局,而是规划建设北部新城、产业新城、江东新城等7个新城。新城的发展可以疏解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成为集就业、生活、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新区。上述规划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事物各要素的科学分析D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C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D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1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吐故纳

8、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事物的质变 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 B C D 16.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 “系统工程学”,其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 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趋同性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高利益A B C D17.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

9、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表明A. 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 B. 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墨守成规18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B C D19. 规格多年未变的课桌椅已无法适应当前学生身高体重的发展要求,为此,专家建议课桌椅也应按号码进行划分,让学生们

10、使用合适的课桌椅。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该专家的建议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 B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C发展就是人类认识的进步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20“在疾病之前,你是健康的;在禁锢之前,你是自由的;在苦难之前,你是幸福的这很简单?不幸的是,你总是感觉到前者,回忆到后者。”这启示我们要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C重视量变注重积累 D立足整体,兼顾局部21.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

11、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222012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2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C2011年前两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3.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虽然已经辞世,却给全世界留下了难得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乔布斯开创

12、了一个靠创意推动的时代。这启示我们必须超越书本知识,否定理论权威 拓展想象空间,摆脱已有观念 关注科学现状,树立批判精神 培育问题意识,提升创新能力A B C D24. 古代每逢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最强大的生产力。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增强综合国力。材料体现的哲理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现代科技取代手工技能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同时代出现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以适应当时生产关系的要求 A

13、B C D25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在帮助和成就他人幸福中,也成就了自已的幸福人生”的价值追求,已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表明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主观条件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ABCD26.“当代雷锋”郭明义30多年如一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传递爱心。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遍布全国,成员已达6万余人。这反映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作用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 B C D27、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