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1370334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二 辩证立意专题二辩证立意专题引语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2017全国)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满分佳作一碗一筷诠中华广东一考生光看标题,立意的大与小、虚与实隐然其中。碗、筷,小者实者;中华,大者虚者。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

2、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这句写得很精彩,从木筷、从胃去读中华。大题目,小角度,以小见大,角度选得妙。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的真谛。中华美食,体现了中华国人的创新精神。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

3、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中华美食,承载着中华国人的性情。食物上所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元旦吃饺子”,这个低级错误犯得不应该。美食,依附着中华文化传统。引出第二个关键词:食品安全。然而,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

4、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染液的代名词,虾不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日,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把“食品安全”关键词具象化。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此句说得有点别扭。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的木筷,竹香仍溢,挺

5、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由美食到食具,挖掘食具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总结。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呼应标题,收束全文。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亮点点评对于这篇考场作文,阅卷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文中点明“从胃开始,读懂中华”“中国人”“中华传统”“中国特色

6、中国味”等,符合题意。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并提到人的“多元”;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控制及整治。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从胃开始,读懂中华”。结尾三段归结全篇,并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文章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句式变化较多,并时而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当然,文中也有不足。如开头引用白落梅的话,查无出处;“元旦吃饺子”的提法不当等。有的语

7、言表述欠妥,如“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等。但瑕不掩瑜,此文仍然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作文。如果从立意的角度评点此文,编者认为作者很善于运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立意思维与方法。今年全国卷作文题给出的12个关键词都很宏大、抽象。作者却能“大者小之”,从一碗一筷、从胃入手诠释中华文化,立意角度新颖,值得学习。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正语”,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

8、平庸肤浅,流于“陈言”。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所谓“小”,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

9、“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炼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既集中又深刻。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作”。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大题小作”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半瓣”之“小”来反映主题之“大”的。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1)设问

10、追问法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针对2016年全国卷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2)具体落实法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前面例文一碗一筷诠中华把“中华美食”“食品安全”落到具体的碗、筷、胃上。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车”,“车”是个

11、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哪种型号的车上。又如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发表看法。材料中有“人们”“他人”这类指代性的概念,就可以把“人们”“他人”落实到具体的人,是邻里评价,还是单位里的评价,还是报刊上的评价,这样,就容易锁定具体的人与事了。2小者大之,化小为大针对“小”的标题或“小”的材料,当然可以就物谈物,就事论事,但最好是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如“家是美好的”这个题目,恐怕许多考生选取的“家”必是自我的“小家”,如能从自我的“小家”中走出来,放眼置身的环境,自然会觉得无处不是“家”了,比如所在的班级、所在

12、的宿舍、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社区、所在的乡土,这样化小为大,立意就新颖多了。化大为小也好,化小为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二、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所谓“虚”,是指那些抽象性的命题,如“大道至简”;那些提供哲理名言等抽象概括性材料的作文题,如江苏、浙江、上海卷近几年的作文题。所谓“实”,是指以具体的物象、景象为题的作文,那些提供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的作文,如2016年全国卷“小羽创业的故事”作文题。针对两类不同的作文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立意方法: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例如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关于“说与不说”“长与短”“个性与创新”等抽象关系的材料,一个考生把它变成了一个“传

13、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材料话题,就两者的关系谈“说与不说”“长与短”,这样,看似抽象的材料就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点,这就叫“化虚为实”,即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材料。2化实为虚,具象虚升对于“实”的题目或材料,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象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以深化。还是以“家是美好的”这一标题作文为例。“家”可以化小为大,也可以化实为虚:在常人眼里,“家”是起居生活之所,在思想家眼里,它不但是起居之所,更是安放心灵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所给材料叙述了一个船工顺手补船底漏洞而救活了船主的孩子们的故事。有位考生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生命的漏洞”,写了项

14、羽不补其“漏洞”而失败的事例,达到了立意实题虚作的要求。当然,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均可以虚实结合、虚实转化,使文章虚实相生、纵横捭阖。如2016年山东卷作文题,材料讲的是带着行囊上路,发现其中有些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东西暂时用不上等。材料中的“行囊”就是一个可实可虚的东西,从实的方面说,可指自有用度取舍的东西,可以谈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可以务虚,或定位在人所具备的素质上,如“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把握细节”,或诉诸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理想信仰”“诗意情怀”。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地立意构思,不仅立意角度多了,而且可选择写的东西也多了,

15、这样,写作思路自然也明晰起来了。三、正者反之,反者正之立意有正向、反向之说。所谓正向立意,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我们立意一般都是正向的。所谓反向立意,即以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反弹琵琶法)。如人说“近朱者赤”,我说“近朱者未必赤”;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使用反向立意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使文章独有新意。不过,此法不能滥用,需要立意正确,持之有故。如果能在大家都正向立意之际“反弹琵琶”,正者反之,则立出来的“意”自然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例如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所给的12个关键词,众多考生都在选同类、同质的关键词组合立意,如“高铁”与“移动支付”组合,高科技组合,或者“中华美食”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