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3700519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1) 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有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苦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2、。(2) 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3) 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味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

3、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2、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3、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5、 确立小学教育目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它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制定都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2.人们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根据不同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人们对于教育目的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取向。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模

5、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7、 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8、 小学的学习兴趣从部分华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学习上由直接性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9、 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

6、。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特点是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

7、方式。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10、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失误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不适应学习生活社会的现象,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不良心理症状。教师应当认识到这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发展性的学生观来看待问题行为,凭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引导学生自觉

8、自律,自动矫正问题行为。2.学生是独特的人。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深入学生,而且要心入学生。掌握每个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既要充分认识,更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1、 学生为本基本概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权,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尊重小学生人格,启迪心智,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1

9、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以上这五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13、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

10、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由于遗传素质、家庭和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不同,同龄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心理品质和个体倾向等发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14、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

11、育要进行长善救失。(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6)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律。以上六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结底是儿童个体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15、 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1)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有

12、: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2)班队例会。它的类型一般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3)班队文艺活动。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校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形式。(4)班队体育活动:班队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以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5)班队科技活动。班队科技活动是指以学习科学技术,促使学生发挥潜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而只是,丰富和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13、用。(6)班队劳动。(7)班队游戏活动。16、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1.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2.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17、 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18、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营造班级环境,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9、 小学班主任基本职责:(1)对

14、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4)组织和知道学生参加劳动实践;(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课外活动;(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7)与家长、社会沟通,形成合力。20、 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21、 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1.建立共同奋斗目标2.选拔班干部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23、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

15、;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24、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作业处理;(8)板书设计及教具。25、 小学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对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目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

16、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目标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教学设计应建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立体化的教学目标群。(4)具体性原则: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独特的,都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下产生的,又对当时的具体教学情境具有指导作用。(5)反馈性条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26、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全班教学(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上课的一种组织形式。(2)班内小组教学。是把班级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群体进行教学的特点,但是联系这个群体的主要纽带是共同感兴趣的某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