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10页
文档ID:413662914
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_第1页
1/10

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王某,在班里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 “问题学生 ”: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王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 “不善待 ”自己的地方二、案例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王某的信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造成王某 “心理失衡 ”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王某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傅某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 —— 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

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过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王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王某的,于是他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认人,肆意指责对方因此,每当王某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 “不讲理 ”的人王某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由于王某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对王某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我发现他爷爷奶奶年事都较高,不具备抚养少年的能力,我就找他父亲谈话,向他解释了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他尽快将孩子接回来住在老家里,由自己亲自抚养同时,我还多次联系了傅某妈妈这一关键人物,告诉她母亲对于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神圣地位,我能理解所有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但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式和价值指导。

鉴于他父母二人已难破镜重圆,我郑重请求他们最好能多找机会带孩子出来聚一聚,彼此坦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心境,使孩子能理解做父母的无奈的选择,而不受他们这段不和谐的感情旅程的影响;也让王某可以再次重温亲情的温暖,过滤自己心中的阴影 “解铃还须系铃人 ”没想到王某的亲人都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我和王某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我知道他极关心自然怪象,如百幕大三角地带、宇宙黑洞等,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他做较深入的交流,若有疑难,我便和他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他求知的热情他喜欢读历史,对历史人物多有自己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多有偏激之处,明显的带有自己成长的阴影有一次谈及曹操的“人生哲学 ”,他说曹操具备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 魄力,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伟业我说曹操的谋略和魄力的确令人惊叹,其极端的 “人生哲学 ”是迎合了那个乱世的潮流,使他成就了大业,但其人格品质却令人不敢恭维,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好友吕伯奢一家,还有他为父报仇竟大肆屠城等则超出了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们读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被历史所蒙蔽,误入歧途这一次次的思想交流使傅某逐渐地改变了当初那种固执的想法,对别人多了几分友善和热情 2)和风细雨给予关爱老师对于那些问题学生 “另眼相看 ”,润物细无声,在帮助教育学生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与学生在交流的火花中熔化问题在任何时刻,都不放弃一个学生表面坚强,内心脆弱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尊重和关怀 “问题学生 ”的心理比别人要多几分敏感,他们常常将一颗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的心灵裹藏在密麻麻的针刺外壳里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王某以 “问题学生 ”对待,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一次王某课间在教室里玩闹,故意踢坏一位同学的凳子我没有马上当众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主动向别人道歉下午上学前,他还从家里带来了工具修好了那张凳子王某知识面较广,上课时我常常叫他发言,若有满意的答案,我和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使他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自我约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虽然王某集体观念薄弱,但点子多,会策划。

我就让他协助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并策划一些活动他十分喜欢这项工作,积极收集资料,精心布置,把工作做的有模有样的王某出色地组织领导才能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他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各方面日益进步四、收获与反思经过一年的努力,王某的 “问题 ”都已得到明显地好转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工作上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对此,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1、要特别重视 “问题学生 ”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 “问题学生 ”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 “问题学生 ”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 “问题学生 ”,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 “问题学生 ”,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2、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搞好 “问题学生 ”的转化工作。

每个 “问题学生 ”的产生都有其多元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班级)的;过去,现在的,甚至各种原因之间错综复杂我们要将问题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去考量,追根溯源,权衡轻重,标本兼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个人力量微弱,当然,面对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性的弊端,哪怕我们竭尽全力地去鼓与呼,最终却只能让自己的努力如石沉大海,茫然无助要充分动用班级的资源,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帮助 “问题学生 ”的成长,这也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的有益契机3、要注重工作策略,注意从细节中发掘育人的契机在充分调查了解 “问题学生 ”的前提上,要认真思考教育转化的策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转化工作中的偶然性因素,利用好细节,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举动,或在课间发生的一场风波,或是作业本中一个异样的痕迹,等等,细心的老师往往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 “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我们应该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卸下心灵上的防护设备,真心的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篇二:单亲小学生教育案例】“美丽的西双版纳 /那里有我的爸爸妈妈 / 上海那么大 /却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每每听及此歌,便会潸然泪下电视剧《美丽的西双版纳》中那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个令人感伤的人,无不让人独自黯然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的耳际再次飘忽着这凄婉的哭诉,尘封的记忆不经意间被那个小男孩翻开那是一个略有些腼腆的小男生,说话的声儿很小、很快,还总是不好意思地笑他是个插班生,第一次见他是开学那天,爸爸妈妈这儿一头,那儿一头,又是缴费,又是铺床,看到此情此景,我感到一股浓浓的幸福涌上心头 接下来的两三周里,小男孩的表现确实令我很满意上课坐得端端正正,听课习惯好,作业很认真,几乎每次都是最先完成在寝室里也规规矩矩,从不惹是生非、违反纪律。

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每周也是准点到校接送约莫过了一个月的样子,情况渐渐地不尽如人意了,小男孩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消沉,上课偶尔也是 “人在曹营心在汉 ”更.让人头疼的是每次周末返校刚来学校的那两周还是高高兴兴的,可如今却由 “依依不舍 ”演变成了“死缠烂打 ”,父母往前走,他就在后面追,父母返回来,他就往回跑,最后,他的父母横下一条心开车走了,他就使劲踹校门,门卫过去拉住他,他便又是骂,又是踢,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见识到什么是 “犟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是极度低落的孩子不愿来学校,不愿离开父母,这说明孩子还没有喜欢上这个学校,喜欢上这里的同学,我这个班主任还没有赢得他的心啊!那些日子,我让学生在课间多找他玩,比赛谁能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班里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意识地让他多参加,班里的事多让他做;巡查寝室的时候,故意逗逗他,和他开开玩笑、拉拉家常;睡觉的时候,给他拢拢被子,捋捋头发 我想,我应该是进入 “朋友 ”甚至 “慈母 ”的角色了后来的日子里,我能感觉到他跟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和与我之间的亲近,那扇心门或许已经被我轻轻地叩开了可是,令我难以释怀的是,我与他的亲近,他对我的信任,在周末返校之时被一次次摧毁,我的爱抚和劝慰在那时一切都无济于事。

我伤心、我失落、我懊恼,为什么真诚的爱在此时也显得如此的苍白?几番思索之后,我拨通了他妈妈的,在真诚、毫无保留地交心后,我的心受到了一次深深的刺痛,那是怎样的一个令人揪心的孩子啊 —— 从小,他就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爸爸忙生意,三天两头地往外跑,搞应酬,无暇顾及他们母子,娘俩算得上是相依为命了所以,他跟妈妈特别亲,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事儿都想着妈妈后来,在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家庭发生了变故,爸爸妈妈的感情破裂了,妈妈去了重庆,他跟了爸爸从那时起,他由一个可爱听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任性、不爱上学的孩子,有时甚至扬言,妈妈不回来他就去跳楼迫不得已,他的妈妈又回到了绵阳,寄居在他爸爸家,照顾他妈妈回到了身边,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孩子在母爱中幸福地度过了两年幼儿园生活可这两年的时光,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离婚女性来说,毕竟是宝贵的,因为她必须尽快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于是,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