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1335111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篇】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1(661字)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正比例意义的教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如何使这个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又形象,本课进行了设计。课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来。通过教师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如天气和穿衣、秋风和落叶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益等。进而让学生自己举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和学习中确实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规律性,这样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联系生活结束全课,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地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中用教师口述,学生随机口答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景,有效解决问题。先要求同学们有序的走出教室,每次出去两名同学,从而建立出去的人数和次数成正比例关系

3、的条件。这样即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使课堂教学形成最后的高潮。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2(740字)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一、从观察中思考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我出示书本例的表格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表格中的两种量怎样变化的?两种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

4、了什么?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学生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自学“试一试”,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多少倍。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一定的”。尽管学生观察、归纳的程度不一,但确实符合学生的认知三、在生活中运用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

5、意义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并判断一些量是否成正比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3(373字)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帮助.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

6、。三、拓展学生思路,培养自主探究意识。课题中通过“你能举出两个相等的比,使它们组成比例吗?”的提问.在这节课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对比例的认识还欠缺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动脑方面还不够。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4(2408字)教学内容: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

7、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学生观察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

8、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1、出示例6。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题中

9、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5、认识线段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0 1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3、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板书设计:比例尺的认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10000 102030米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11、,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

12、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2022年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5(3200字)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板书设计:比例尺(1)9

13、.5厘米:95米=9.5:9500=1:10006厘米:60米=6:6000=1:1000(2)19厘米:95米=19:9500=1:50012厘米:60米=12:6000=1:500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学过程:(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一、生活原型再现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生:孙楠。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生:是缩小了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生:都要缩小。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生:不

14、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平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2)画出足球场的平面图;(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2、学生小组学习。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6厘米:60米=6:6000=1:1000(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12厘米:60米=12:6000=1:500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