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探析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KB
约6页
文档ID:413346346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探析_第1页
1/6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探析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探析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制约语言使用不当常常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误解,而误解又常常会导致冲突和争斗,甚至引起纠纷和争端现实生活中就有大量的误会和摩擦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语言而造成的因此,礼貌的使用语言,是有效交际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常常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因此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就反响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礼貌现象,表达了该民族和文化所遵循的礼貌原那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就可以轻易找到中华民族的礼貌文化的源泉  一礼貌概述  根据Brn和Levinsn提出的面子保全论,礼貌就是正常人为顾及彼此的面子而采取的理性行为,交际双方试图通过这一理性行为到达给彼此留点面子的目的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是指正常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欢;负面面子是指正常人希望自己不被别人打搅和干预与此相对应,他们还提出了正面面子策略和负面面子策略前者通常通过使用间接表达、弱化语气等语言手段来施行,后者那么通常使用强调交际参与者的共同观点等语言手段来施行两种面子策略的语言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尽量降低交际参与者的面子的受损程度,尽可能抬高交际参与者的面子。

  Brn和Levinsn对礼貌问题的讨论最初是从人类学和哲学的角度来进展的这一理论刚一问世就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这个方面,Leeh研究得最为透彻,并且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六条礼貌准那么:〔1〕得体准那么;〔2〕大方准那么;〔3〕赞誉准那么;〔4〕谦虚准那么;〔5〕赞同准那么;〔6〕同情准那么假设人们在会话中遵循这六条准那么,就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礼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使交际活动顺利进展此外,这六条准那么还可以帮助人们对话语中的礼貌现象进展有效分析  然而,Leeh对礼貌的研究主要是以口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语交际为根底,还没有涉及到对文学作品中礼貌现象的研究Sell填补了这个空缺他认为可以把Brn、Levinsn和Leeh的礼貌研究引入到文学作品分析,因为文学中的礼貌是现实中的读者对以现实为根底而创作作品的作者对礼貌表述的一种体验  二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下面,我们就对现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礼貌现象分别进展表达和分析  1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既无财产又无地位,且常是未庄人逗乐取笑的对象,但一旦有人伤了他的面子,他也会尽力去挽留与维护。

当他被别人打了时常说就算被儿子打了,虽然他得忍受肉体上的疼痛,但在面子上却成功了阿Q的这种精神成功法本质上就是一个人丢了面子后,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  privay〔隐私、机密、私事〕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很重要,但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行为在英语文化中却可能是进犯了一个人的privay在汉语文化中,初次见面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等是很正常的例如:  〔我立即对这位同乡,越加亲近起来〕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被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我:你还没娶媳妇吧?  〔茹志娟?百合花?〕  这似乎是警察在查户口,但是在汉文化中,人们认为询问一些个人情况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社会间隔 ,是关心、亲近的表示,不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以这样的方式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会被认为是对别人privay的粗暴干预,严重进犯了对方的负面面子  戏剧是通过故事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

戏剧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语言冲突冲突的对话一般不那么友好,于是在交谈过程中有时候就很难顾及到彼此的面子曹禺的话剧?雷雨?就集中表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虽然矛盾重重,他们也不得不彼此相容,有时对礼貌原那么的运用和违犯还表达了更加深化的内容我们先看看?雷雨?中的这段对白:  周朴园:你不知道底下人是不准随意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鲁侍萍不是底下人,她曾经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朴园称呼她为底下人,鲁侍萍对此不加以否认,反而用老爷的称呼来强化周朴园的这一观点这一礼貌原那么隐含着更深的含义,说明鲁侍萍在压抑内心的痛苦,对周朴园来说这也是是一种莫大的挖苦  我们再看看?雷雨?的这段对白:  周朴园: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你不要向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你  这是周朴园与鲁大海开始见面时的对白周朴园早就知道鲁大海的名字,而且还知道他是自己的亲儿子,却仍然摆架子问: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也不甘示弱,有意进犯对方的负面面子,含有一种凛凛正气和严正告白的言外之意:你不要耍花招,我是代表矿上工会来的。

同样,周朴园也不顾对方的正面面子,尽量减少与鲁大海的一致性: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此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他决不会成认与鲁大海的血缘关系,在他眼里,鲁大海只不过是一个处于他的阶级对立面的你死我活的敌人在这段对话中,冲突双方没有顾及对方的面子,而鲁大海对周朴园面子的进犯,更加显示了他直截了当和坚决的态度  我们再利用面子理论来对老舍的?茶馆?里的会话进展分析看看下面这段对白: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是!  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您甭吓唬我玩,我知道你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明明是要涨房租,王利发还笑脸相迎,竭尽全力维护对方的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这与他讨人人喜欢的人生哲学是有关的  用礼貌原那么来分析中国的戏剧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可以让人感受到戏剧语言的精妙礼貌原那么在会话中可以起着调节会话参与人话语内容的作用,使会话参与人在彼此维护对方面子的前提下进展交际。

这样,它就维护了交际双方的均等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使言语交际能顺利进展,并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2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在?红楼梦?中,诸如鄙人、寒舍、贵府、令郎等词的大量使用,充分表达了汉语文化卑己尊人的传统美德例如,贾政和北静王相见时,北静王对贾政之子大加赞赏: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的答复也极为自谦: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恩,果如所言,亦萌生辈之幸矣在这里,北静王的身份地位高于贾政,但他仍使用了令郎、世翁、龙凤、小王、唐突等词语,这就无形中抬高了贾政,贬低了自己这充分显示了北静王不以王位自据,礼貌谦和的优良品德与此同时,贾政也使用了犬子、金奖等词,以礼相待我们再看看?红楼梦?第十七回中的下面这段话: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

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假设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为宝玉的发挥留足了空间,众人在听完宝玉的一席话后纷纷赞扬,并继续自贬,称自己为读腐了书的这一褒一贬,将宝玉与众宾客的才情差距竭尽全力拉至最大,给足了其父贾政面子而此时,作为久居官尝深谙人情世故的贾政,自然是同样采取礼貌原那么,贬低己方的程度,如文中的不可谬奖、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再俟选拟  礼貌原那么并非仅限于下级在逢迎上级时使用,其可谓无所不在,已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通行的惯例例如,在?红楼梦?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贾元春命姊妹几人题诗,阅过之后说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在座者众人地位无一能及元春,料想其应该无需遵守礼貌原那么,但她还是照旧称自己的嫡亲姐妹们愚,并将作为外人的薛林二人赞扬一番,由此可见,对这一准那么的遵循已经超越了社会地位,而浸透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中华乃礼仪之邦,中国人素来注重使用谦词、敬词来表达礼貌,到达卑己而尊人的礼仪效果下面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来谈谈谦词、敬词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孙悟空向来不受礼法约束,但为了取经、降魔也会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恰当地使用谦词、敬词来维护对方的面子如在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之前,孙悟空曾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降服,但为过火焰山他不得已向铁扇公主求扇面对这一交际难题,孙悟空使用了大量的敬词、谦词为求扇而到摩云洞找牛魔王,路遇玉面公主,他试探虚实:大圣躬身陪笑道:我是翠云山来的,初到贵处,不知途径敢问菩萨,此间可是积雷山?贵处是敬称别人所在的地方或处所贵有尊贵之义,当孙悟空得知自己刚刚敬称为菩萨的女子是玉面公主时,因为交际目的已经到达,马上就翻脸,大喝并称之为泼贱,而下文在牛魔王面前那么又敬称她为二嫂嫂、嫂嫂  三结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是维护社会等级的行事准那么,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本文以语用学中的礼貌理论为根底,对中国现代和古代一些经典作品里的礼貌现象进展了讨论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文化的礼貌具有如下特征:尊敬别人、谦虚、态度热情、温文尔雅。

而使用礼貌理论对各种对话进展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各种人物的会话的话语含义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