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1305964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体育学院2009年招生简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体育学院 2009 年招生简介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其前身系始建于 1942 年的四川省立体 育专科学校,1950 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 1956年 2 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 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更新, 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学院占地总面积 48 万余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 的历史名胜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

2、、 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92.5 万余册, 并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自建特色资源。现有教职工 800 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 多人,正副高级职称近200 人,中级职称200 余人,助教近 100 人,国际、国家级裁判 60 余人,运动健将 30 余人。60 多年来,学院涌 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

3、备人选、博士生导师 50 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 职教授30余人。目前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 8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600余人,附属中 等体育运动学校、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生 500 余人。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 外语系、艺术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旅游与户 外运动方向)、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 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 编导专业(体育广播电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4、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 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 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舞蹈、体育舞蹈、健美操)15 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 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6 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中医学专业被教育 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 5 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 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 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5、、民族传统体育学、运 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和新闻学 7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为全国 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现与北京体育大 学、上海体育学院、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管理科学、中医学等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本专科学生;学院设有附属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附属竞技体育 学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 2006 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999 年学院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

6、学金。2007 年学院学生艺术团参加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夺得文华舞蹈节目二等奖和优秀表演奖。现有 武术、体育保健学、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田径、体操、郑氏伤 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传统体育养生学、篮球、体育 史等 16 门四川省精品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团队、体育教育教学团队为四川省级教学团队; 体育史、体育绘图、运动竞赛学、体育基本理论教程、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体育新闻学等 6 门教材列入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在近两届全国体育院 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的获奖等级与获奖项目数名列前茅;在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 学成果奖评审中,获

7、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4 项;在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评审中获二等奖 2 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 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92 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9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体育人文 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民族传统体育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其 中,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 目。运动医学实验室为运动医

8、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运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 路青少年培训基地,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 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近年来,我院在国际国内比赛 中获得金牌 124 枚、银牌 86枚、铜牌 93 枚。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上,我院师生夺得女子 帆板比赛金牌,艺术体操集体全能银牌,女子曲棍球银牌,女子水球第五名的好成绩。 60 余名教师和学生承担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医务监督、队医

9、、康复按摩、裁判及技战术的 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活动;40 余名师生成为北京奥运田径赛场的专业志愿者;26名同学参 加了奥运开幕式前羌族推杆节目的演出;新闻系承担了奥运期间境外舆情简报的编写工 作。学院编辑出版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 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 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 “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

10、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连续八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 位的称号;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 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 奥地利、韩国、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 20 余个国 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 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采取“ 2

11、+2”或“3+1”方式联合培养 学士学位学生。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是四川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学校体育教育、 卫生健康教育、学校体育管理以及体育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体 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学制四年 学生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一流。现有专职任课教师 150余人,其中教授 15 人、 副教授 43 人、讲师68 人。这支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体育学科评审组

12、成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 估专家、国际体育研究会(IASA)委员、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拔尖人才、四川省委首批直接 联系的高层次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单项运动协会负责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援外专家等。该专业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点,多年来已先后培养了田径、体操、篮球、足球、 排球、游泳、体育教育等多个学科专业研究生,他们多数已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科研、管理 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近年来该专业任课教师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科 研项目和省级科研课题23个,

13、其中21项成果获教育部、四川省、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奖、 哲学社会科学奖和教学成果奖。一些应用性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运动医学系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医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是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的本科医药类专业,是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国家 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目前有中医骨伤科学和运动医学两个专业方 向。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主要培养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骨伤科医师、教师、科研人员; 运动医学方向主要培养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运动队队医、运动医学教师和科研人员。 该专业办学已有近 50年的历史,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在国内外有 较大影响。该专业现有中

14、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等 8个教研室和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实验中 心、一所附属医院、一个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和 1个保健按摩技能培训中心。其中中医骨 伤科学和运动生理学学科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医学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实验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科学研究仪器和设备,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附属 体育医院已成为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影像诊断学、西医诊断学、 康复医学、创伤急救学等。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学、中医筋 伤学、中医骨病学、骨科手术学(中医骨

15、伤科学方向);运动创伤学基础、运动骨创伤学、 运动软组织损伤学、运动医务监督、健康与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等。该专业学制五年,学生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还招 收中西医结合临床和运动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教师 6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0 余人,博士生导师 3人。许多为国内知名的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专家。近几年来,该专业完成了 70 余个科研项目,其中10 余项成果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 科技进步奖。在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药物和仪器、运动技术的诊断、运动性疲劳、人体机 能评定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出版了中国骨伤科

16、学、 伤科诊疗、伤科推拿学、运动创伤学等 30余本专著。该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就业方向:各级医院从事骨科、中医科、理疗科、康复 科等临床医疗工作;各级体育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国家和各省市运动队担任随队医生及 科研教练;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担任相关学科教学工作。运动医学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 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以及体育 健康促进、国民体质监测和保健康复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 40余人,其 中教授、副教授 20 余人,并设有专业图书资料室和有20 余个专业实验室的实验中心。其中 实验中心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正常人体及运动 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