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现代远程毂科工程怀柔区地质地貌条件怀柔区除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缘的平原区外,其余均为山地地貌类型由于受山脉阻隔影响,使全区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平原、丘陵、低山、中山、河谷、盆地等地貌类型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境内最高猴顶山主峰海拔1755.8米,中北部汤河口盆地海拔264米,南部平原梭草村最低海拔只有34米山区以石质山为显著特点由于区内地质形成年代久远,使山区岩性的实际分布非常复杂全区地处华北褐土带,主要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四大土类共12个亚类,27个土属,102个土种土壤随地势起伏变化而变化,由中山到平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依次分布为棕壤、褐土、潮土和水稻土棕壤面积42.5万亩,占13.4%;褐土面积247.7万亩,占78%;潮土面积6.9万亩,占2.2%;水稻土面积1.5万亩占0.5%土壤质地平原区为轻壤和沙壤质,山区多为壤质和沙壤质土壤pH值在5.9-8之间平原分布在本区的东南部总面积24.73万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现代化水平较高,是全区粮、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区域,也是全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政治文化中心区丘陵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与平原之间。
总面积为22.07万亩,海拔100-250米,主要由剥蚀残丘组成阶坡地和沟谷土层较厚,土质良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是怀柔区干鲜果的主产区,也是冷水鱼养殖和重要的旅游观光区低山分布于长城以北的黑驼山两侧和汤河口盆地两侧,总面积132.82万亩,海拔为400-800米之间其特点是:土薄干旱,耕地少而零散,自然条件差是怀柔区实施山、水、林、田、路等综合生态治理工程的重点区域中山主要分布地黑驼山、云蒙山、猴顶山主峰线两侧,总面积为124.72万亩中山山体陡峭,气候冷凉,人为破坏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是怀柔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分布区盆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汤河、白河河谷两侧,总面积7.8万亩盆地河谷土层较厚,地势开阔,水利条件较好,但受气候条件影响,目前耕作制度多为一种一熟制是全区籽种、杂粮、淡季蔬菜的主产区水域包括河流、水库、坑塘等总面积为7.19万亩其中怀柔水库面积12269亩,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之一目前,山前地区的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已成为怀柔区冷水鱼养殖、观光、垂钓、休闲娱乐的度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