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主题为“名人风采”,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四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四位名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其中《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的文体是记叙文,《给家乡孩子的信》则是书信体这四篇文章虽然都是写人的文章,但是在表现人物的写法上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选择了这些名人们一生当中的特定事例来表现人物,《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鞋匠的儿子》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詹天佑》一文则是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的16个生字,特别是“攀、勘”等难写字,认识11个生字,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劈波斩浪、魂牵梦绕”等词语意思,辨析近义词“争夺、争持”和“周密、精密”,并练习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3.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的重点语句,感受巴金的谦虚、奉献,钱学森的时刻不忘祖国、一心报效祖国,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不怕困难和爱国情感,林肯的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4.感悟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典型事例等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了解倒叙的特殊表达顺序5.激发课后阅读名人传记的兴趣,运用所学方法继续阅读其他名人传记,感受更多名人的风采三、学情分析本单元虽然主题都是写人的,但是文体还是有些不同,有书信体,有演讲体,这些文体学生在四、五年级时有过初步学习,对于这次学习体会有了一定基础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以往学习过不少写人的文章,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一定了解,还需要对阅读写人文章作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容易只感受人物形象,但会忽略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文章内容涉及到的社会背景有些离学生比较远,需要借助课外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悟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 时 教学内容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1课时1.围绕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2.本单元生字,新词单元整体感知”课1. 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生字区别“蔑视、藐视”的异同并积累表示看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内容,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3.感受本单元中巴金爷爷、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等人物特点,了解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1.下发第六单元预习单2. 谈话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3.结合预习单,从生字、新词、课文和有关作者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进行整体感知4.检查预习单的完成情况针对问题,相机指导5.感受名人特点,明确目标第2课时19《钱学森》“方法指导”课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描写,联系上下文品读,感受钱学森的爱国品质2. 感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3.感悟倒叙的表达效果1.视频导入,揭示课题2.品读钱学森的两处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时刻不忘祖国”和“一心报效祖国”3.再次对比钱学森两处语言,加深体会4.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倒叙的写法5.总结拓展,为钱学森写颁奖辞,升华主题第3课时21《鞋匠的儿子》 “能力提升”课1.感知文章选取事例、有详有略地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2.抓住林肯的四处演讲内容,感悟林肯的自信、宽容、仁爱、正义的形象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课文,继续深化抓人物语言品味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1.理清文章脉络2.指导学生通过抓人物语言,感悟林肯身上的宽容,对人格的尊重和平等意识3.回顾写作方法,推荐课外阅读《林肯传》第4、5课时20《詹天佑》“方法指导”课1.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想象画面,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3. 感悟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1.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故事内容2.品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知詹天佑“杰出”与“爱国”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第6课时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方法指导”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书信中交流的内容和感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在疑惑旁边写一写自己的认识,通过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共同解读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高尚情怀2.学会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含义,从中受到启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1.初读课文复习书信格式2.回顾方法,自主阅读3.小组合作,交流体会4.拓展练习,升华情感第7课时阅读主题为“名人风采”的相关文章,实践运用 “拓展阅读”课1.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心理、行为、典型事例等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配套专题文章,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并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名人的风采2.推荐课外继续阅读名人传记系列丛书,设置疑问,激起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的热情1. 回顾主题,交流《学法回顾单》。
2.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感受3. 合作探究,全班汇报4. 好书推荐,升华主题第8课时运用所学方法练写人物片段“方法运用”课1.学会根据人物特点,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典型材料来表达人物品质,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2.学习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断,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形象写得更加生动丰满、个性鲜明,并能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去1.回顾导入,明确目标2.了解名人,激发兴趣3.交流点拨,领悟写法4.动笔习作,大胆表达5.师生评价,交流提高第1课时 单元整体感知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羡慕、蔑视、藐视、勘测、攀登、侮辱”等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生字重点书写“攀、勘”等生字,区别“蔑视、藐视”的异同并积累表示看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运用段意合并法和要素串连法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独立运用“ ”“ ”和“?”等符号作出不同的标记3.感受本单元中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等人物特点,了解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生字。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三、前置学习活动1.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搜集本单元人物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古今中外,有许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被大家所熟知的人,这些人都叫名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名人的风采!(二)合作学习,单元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单元的内容,请你拿出自主预习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第六单元预习单认真完成预习任务,根据下面的评价要求,做好自我评价和同位互评相信你是最棒的1)生字新词我能行①我会读谅解 羡慕 额头 奔赴 富裕 嘲笑 勘测 岔道 蔑视 藐视 陡峭 攀登 讥笑 泥浆 贡献 铜像眺望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魂牵梦绕②我会记。
谅、羡、嘲、勘、蔑、攀、浆”这几个生字较难识记,小组之间重点交流识字方法③我会写在书上给每个生字描红一遍,同位比一比,看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④我会填读上面方框中第三行的词语,完成下面填空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2)读课文我最棒把第六单元的4篇课文分别读三遍要求如下:①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流利②第二遍——读懂大意先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说说每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③第三遍——读出问题在读不懂和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用“ ” 和“ ”分别标出描写人物语言、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用“?”标出自己的疑问3)我会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的资料2.全班交流预习单1)出示词语:谅解 羡慕 额头 奔赴 富裕 嘲笑 勘测 岔道 蔑视 藐视 陡峭 攀登 讥笑 泥浆 贡献 铜像眺望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魂牵梦绕 ①指名读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②本单元你重点识记的生字是哪几个?重点指导“攀、勘”等字的写法攀”是用力往上爬,所以下面的“手”要紧紧的抓牢“大”大”的“一”要写得伸展一些,要拖住上面;“勘”写时要注意右边加的是“力”)③再读上面的词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并区别“蔑视、藐视”的异同积累表示看的词语窥视 、浏览、环视、端详……)④读上面方框中第三行的词语,完成下面填空在 广阔无垠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劈波斩浪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眺望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魂牵梦绕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3.检查朗读,熟读课文同学们,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呢?选择部分自然段让学生朗读1)《给家乡孩子的信》:根据信的内容,请一组学生代表朗读第三小节2)《钱学森》:抓住对钱学森语言的描写,指名朗读2、4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的语言3)《詹天佑》:找到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的段落,指名朗读4、5自然段4)《鞋匠的儿子》:找到对林肯语言的描写,指名朗读3、4、5自然段4.交流搜集的资料1)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搜集了本单元人物的有关资料,下面交流一下。
2)班内交流①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②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