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274832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7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下科学教学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我们周边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科学知识概念目的1我们周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性。2可以用某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性。科学探究目的1用多种感官观测和描述不同的物体。2用两两对比的措施对物体进行观测。科学态度目的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感受到生活中有多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性,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测和比较的措施对物体的特性进行描述。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措施进行观测,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性。【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

2、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窗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立即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性提供思考根据,减少难度。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均有自己的特性,同步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3每个物体均有它不同于其她物体的特性,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性,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

3、的描述来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测、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背面的教学调节提供借鉴。4我们如何才干发现物体更多的特性,并且还能把它精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性)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二、观测物体(一)观测一种物体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性呢?(要认真观测)2应当如何观测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测植物的措施,谁来说说。运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测(特别提示学生在未经教师容许的状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步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测措施。3教师出示要观测的物体,

4、逐个结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4目前,我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性。5学生报告,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性某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测物体的特性,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理解学生已经懂得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步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测法” 活动埋下伏笔。(二)对比观测两个物体1刚刚人们发现了物体的某些特性,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性吗? 2例如:我们要观测木块有什么特性,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

5、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因此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这种措施叫两两对比观测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测,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性。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伙,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无更多的发现。5如何具体记录物体的特性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引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代)()指引学生填写登记表格。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种特性,然后填写在登记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

6、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边观测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形状气味与否透明粗糙限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性,书写上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引、示范。通过指引,使学生结识到要边观测、边比较、边记录,记录成果要真实。6.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简介“我画的记录”。(2)学生互相评价观测和记录的与否精确。(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精确。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简介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体现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性的科学结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原则来评价自

7、己和她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精确。7出示班级登记表单,交流观测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测,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性。10通过观测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性?比一比谁描述得最佳。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与否学会了运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测的措施来更全面、更精确观测和描述物体的特性。三、小结、延伸1谁来说说我们如何才干发现物体更多的特性?2要想更全面、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应当怎么做?3课后,同窗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性编某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

8、测能力和描述能力。设计意图:突出学以致用,同步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测和表述能力。【板书设计】发现物体的特性 看 大小、颜色、形状闻 气味两两对比观测法摸 表面粗糙限度掂 轻重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科学知识概念目的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的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措施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措施也许导致比较成果的精确限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合适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原则物。科学态度目的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结识到掂量、称量等措施的精确限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措施

9、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措施也许导致比较成果的精确限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措施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似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似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多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测过的这些物体,我们如何懂得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懂得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措施的原有认知水平,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限度,为结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措施奠定基本,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 环绕概念,实践探究

10、用不同的措施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似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似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一方面让学生认真观测比较这几种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同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成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措施采用先提问“我们如何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措施统一为一种,例如用数字表达轻重,数字越小,表达越轻,即学生觉得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达,觉得第二轻的,用2表达,最重的,用5表达。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

11、个小组,填好预测成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成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此类问题上,以引起她们的进一步思考。合适时,做简要的小结,阐明预测有也许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措施来判断物体的轻重,例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借此活动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例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似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步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引、贯彻学生良好的体现习惯和倾听习惯。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

12、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成果记录下来(提示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达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环绕数据全班研讨。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结识到掂重的措施并不完全精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1)一方面要拟定原则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种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原则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例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例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当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原则物。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

13、合伙为原则物。(2)阐明称重措施。将一种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成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措施进行比较并记录。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成果呈目前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

14、毕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成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窗报告。学生也许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成果也许都不同样,其她小组三次排序的成果也不尽相似。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措施中,“哪种措施的排序成果更精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措施精确限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精确;不同的人感觉也许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精确、比较科学的措施。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成果也许不同,甚至差别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措施是根据掂量的措施判断轻重,这种措施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措施仍然是依托

15、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浮现不同的判断成果;并且这种措施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成果会更不精确。第三种措施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原则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成果不仅比较精确,并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似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同样的。以此为基本给出问题情境:相似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同样重吗?学生先互相交流,再刊登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成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例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也许不同等。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似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也许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似的碗,它们的轻重有也许不同”。五、小结今天同窗们在课堂上体现得很棒,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状况。结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科学知识概念目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