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1274786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各项管理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运行管理办法为确保全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健康有序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发挥实际效用,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留守儿童之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遵循政府主导,妇联组织主抓,教育部门主管,学校负责落实的运行管理机制。第二条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活动设施设备由学校配备,也可由妇联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第三条 要成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指导工作,协调解决管理运行有关事宜。第四条 建立、完善有关学习、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开展关爱活动,制定并认真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和长期规划。第五条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1-2名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专、兼职教师,具体负责开展日常

2、的管护、教育和管理工作。妇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五老人员等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和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幼儿园等开展亲情、心理、品德、生活和健康等关爱活动。第六条 开辟亲情交流网络视频,运用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同时确保留守儿童有特殊情况时,第一时间与监护人或父母取得联系。第七条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有关知识辅导活动,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健康、遵纪守法、卫生安全、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育。第八条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开设各类兴趣班、技能班、特长班,注重留守儿童兴趣爱好和

3、审美情趣的培养。第九条 开办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传授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利用家长返乡时机,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集中辅导,督促并指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义务。第十条 活动场所要面向留守儿童长期开放,保证留守儿童有活动、读书、谈心交流的场地。肃州区留守儿童之家学习制度一、留守儿童之家要按照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集中组织两次留守儿童学习辅导或讲座。二、每学期组织一次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一年组织一次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家长或监护人要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和讲座,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保证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三、学习辅导或讲座内容要涉与儿童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卫生常识、生活常识

4、与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意识,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四、在校留守儿童由老师组织,按时参加集中学习辅导,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五、老师要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培养留守儿童广泛的兴趣爱好。六、学习辅导或讲座可由本校教师担任,也可由乡镇妇联邀请志愿者授课。肃州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一、学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设施资源,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除正常开放外,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以上结对帮扶、咨询服务等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本校留守儿童要积极、准时参加留守儿童

5、之家组织的各项活动,听从老师管理,严格遵守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三、留守儿童要爱护留守儿童之家各类设施,自觉维护室内外环境卫生,所用物品、玩具应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应物归原处。四、留守儿童活动期间必须遵守活动纪律,不得追逐打闹、高声喧哗,注意自身安全;活动时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五、乡镇妇联要协调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关爱活动。肃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一、学校要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2名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专、兼职教师,具体负责开展日常管护、教育和管理工作;二、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活动课,双休日在校留守儿童达到10人以上,安排开放。管理人员要坚守岗位,准时开放

6、;三、留守儿童之家要开辟亲情交流网络视频或亲情电话,安排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交流沟通,对亲情电话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四、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应自觉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各种设施,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支持老师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工作。 五、提高安全意识,注意防盗、防火,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安全。六、按学年向区妇联上报留守儿童之家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放假前上报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七、教师要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各类活动、学习、培训记录,与时向区、乡镇妇联报送活动情况。肃州区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一、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校,实行集中管理,构建家庭式的校园文化,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加强饮食安全管理

7、,为留守儿童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集体就餐场所,每天检查饭菜质量,确保饮用水和食品的卫生安全;三、留守儿童在校期间,一但患病或出现意外情况,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要与时将留守儿童送往医院救治,并第一时间与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商议处理。四、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后,老师方可代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费用,并做到合理开支,有详细记载。五、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严禁玩水、玩火,教育留守儿童拒进网吧和游戏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肃州区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了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受到亲情和家的温暖,特制定本制度。一、动员学校有爱心、有能力的老师每人联系1-2名留守儿童,担任“

8、代管家长”,弥补亲情缺失;二、乡镇妇联协调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关爱活动;三、倡导各班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同学之间开展“手牵手”活动,做到留守儿童孤单了有人陪,困难了有人帮,生病了有人照顾,成绩差了有人辅导; 四、通过每学期开展一次义务家教、一次温馨家访、指导留守儿童为父母写一封书信、组织志愿者至少开展一次关爱活动等活动,真情关怀留守儿童;五、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座谈会,与时沟通交流,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亲情、心理、品德、生活和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健康成长。肃州区留守儿童家

9、长、监护人联系制度一、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和成长档案,与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各类情况。二、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会议,向家长或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与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三、开通亲情电话或网络视频,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交流搭建平台,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每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儿童给在外务工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四、实行教师家访制。老师要按照学校留守儿童家访制度的规定,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或监护人加强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心理疏

10、导活动。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针对留守儿童实际,加强学校和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掌握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肃州区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一、老师对留守儿童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并认真做好家访记录;二、老师家访时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或监护人介绍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家中的表现,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共识;三、家访中,老师要注意为人师表和家访礼仪,要以表扬为主,切忌登门告状,注意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四、在家访中老师要注重听取家长或监护人的意见,热忱欢迎家长或监护人对学校办学、留守儿童的管理等方

11、面提出意见建议;五、家访中老师要引导家长或监护人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以德育人,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肃州区留守儿童之家图书管理制度一、留守儿童之家管理教师应热情为留守儿童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图书保管和借阅工作。二、统一配备的图书要造册登记,建立借阅登记制度,定期清点核对,做到帐物相符。三、管理人员要经常保持书柜清洁、干燥、通风、避光,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霉变、防虫蛀、防鼠咬等项工作,保持图书完好。四、留守儿童借阅图书应办理借阅手续,每次借阅只限一册,时间不超过一周,阅读时不准乱写乱画,不准剪贴。为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工具类图书只供查阅,一般不予外借。五、留守儿童要爱护图

12、书,借阅的图书丢失或严重损坏的,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其修补好。 肃州区留守儿童之家资产保管制度为保证留守儿童之家运转有序,充分发挥学校配备的各项设施设备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一、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的设施设备学校要统一造册登记,确定专人管理,不得外借。二、各种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学校负责,确保用于留守儿童和正常教学活动。三、学校要采取防盗、防火、防潮等安全措施,确保留守儿童之家设施设备安全,确保正常使用。四、管理人员对统一配备的设施设备,要定期清点核对,做到帐物相符,防止资产无故流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遗失或损坏的,管理人员负责赔偿。五、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爱护留守儿童之家的设施设备,便于长期使用,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