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1274579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答题1简答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性质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在公民临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多种风险生活发生困难时予以物质协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不同:德国:指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保障制度。英国: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提供生活保障。美国: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为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时提供保障,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涉及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日本:指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

2、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她因素导致的贫困,从保险措施和国家责任上,谋求经济保障途径。国际劳工组织: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来避免或治疗疾病;公民失业时资助并协助其重新找到工作。2简答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及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责任社会保障管理是研究社会保障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公共经济与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社会保障管理必须遵循公共经济与管理规律,任何不顾实际状况,违背客观规律规定的做法,都会使社会保障事业遭受严重的损害.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改革进程非常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特别是在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方面,在吸

3、取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本上,国内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模式.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责任的介入限度应有所不同。与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处在建立、健全、改革的初创时期,其制度基本和法制基本均相对单薄,存在几种方面的弊端:立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保障水平和层次极低;社会保障参保覆盖面狭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尚在社会保障的覆盖范畴之外;养老保险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划分不清,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相对局限性。(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国内建立时间最早、牵涉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并且由于篇幅所限,因此,本文在如下的

4、论述中,都将重要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展开讨论)以上问题的解决必须由政府为责任主体,通过有关立法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得以解决,其她责任主体则非其所能。因此,在制度的初创和建立阶段,政府应强化责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简答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及其基本特性特性(1)保证性(2)普遍性(3)公平性(4)鼓励性(5)互济性(6)储存性含义:坚持资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坚持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方向。 4简答国内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答存在的问题:1,人员编制有待完善,工作经费有待增长。

5、目前许多农村没有专职民政工作人员从事社会救济,村委会也无专职人员做社会救济工作,大多数由村委会副主任或委员兼管。工作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有待妥善解决。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经费短缺的现象很普遍,特别乡镇一级主线没有社会救济工作经费,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正常开展。2,农村社会救济经费局限性,救济门槛设立过高,救济原则过低。社会救济的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上都是依托国家财政拨款,筹资渠道的非社会化使社会救济在一定限度上成为一种官办的封闭型事业,导致许多需要救济的群众被挡住救济大门之外,导致大量的救济资金节余。3,有关法律不完善。农村社会救济的法规还不够健全,救济程序不够规范。4,拟定救济对象不精确

6、。由于在评估受救济对象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受救济对象的信息掌握不完整,往往容易导致漏选、错选救济对象。此外,由于救济对象的状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救济机构未能动态跟踪,没有做到及时、精确的把握其所有信息,这也导致漏选、错选救济对象。解决的措施:1,改善经办机构的建设。各地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各级社会救济经办机构的职能,做到“四定”,即定级别、定性质、定编制、定专项工作经费原则。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展救济资金的筹资渠道。充足的救济资金是有效开展救济的物质前提和基本。单一的政府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社会救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的拓展筹资渠道。3,合适减少救济门槛,提高救济水平。开展调查工作,科学的

7、测定各项救济项目的救济门槛,合适减少救济门槛,让更多需要救济的群体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济。增长政府投入,逐渐提高救济水平,让受助对象得到更多实惠,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状况。4, 建立健全法制,使救济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快救济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为社会救济保驾护航。5,科学筛选和拟定救济对象。5简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答 1、权利保障原则2、一般性原则3、平等性原则4、基本生活保障与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的原则6简答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答老式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有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

8、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拟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节。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公司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用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如今合用该类型的国家还涉及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

9、“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拟定”的方式来拟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所有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有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涉及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一般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称于平均工资的25%。为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倡导公司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局限性。该制度的长处在于运作简朴易行,通过收入再分派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承当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称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并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

10、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用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公司和纳税人的承当。同步,社会成员普遍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缺少对个人的鼓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本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中国改革此前所在地采用。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不必缴费,退休后可享有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合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种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节养老金水平。强制储蓄型强制储蓄型重要有新加坡模式

11、和智利模式两种。(1)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该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除新加坡外,东南亚、非洲等某些发展中国家也采用了该模式。(2)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用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

12、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步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某些国家所效仿。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7简答社会救济制度的定义及特性1、基本性 社会救济制度的目的必须是也只能是着眼于“保底”。 2、协调性 第一社会救济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 第二协调社会救济同社会保护政策的其她方面例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之间的关系 其三社会救济内容的自身的协调性。 3、选择性 社会救济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定工作程序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选择性”是社会救济最为突出的特点。 4、历时性 从社会保护政策

13、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救济最早产生。 特性1、构造化原则 社会救济的构造化原则是指不仅应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安排显示出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构造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也指社会救济自身的构造化特性例如社会救济不仅涉及物质救济还涉及精神救济等。 2、定向原则。 定向原则事实上把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辨别开来了。 3、公民待遇 社会救济的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权平等以及尊重人格。 4、面向全民 社会救济或许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惟一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5、国家责任 社会救济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6、非义务性 国家和社会实行的社会救济是无条件的不能有附加条件。 7、救济与发展的一致性原则 在社会救济实行

14、的过程中要充足发挥人的潜能生活得到保障也就为接受救济者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基本和条件在物质救济的同步也要在精神上予以救济。8简答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及类型答失业保险从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同其他社会保险相似的特性,即:(一)强制性。通过国家颁布有关法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强制性地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章定期缴纳失业保险费,否则便以违法论处。(二)避免性。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预先筹足失业保险基金,一旦劳动者失业,就立即施行救济行动,避免劳动者因失业而陷于生活困境,避免社会因失业者增多而陷于动乱不安。(三)互济性。全体劳动者都要参与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但只有失业者才干享有失业保险。(四)补偿性。失业保

15、险基金在劳动者因中断就业而中断工资收入时,予以一定的补偿,使其不致于在遇到失业风险时毫无收入来源,从而使劳动力再生产得以进行下去。(五)公正性。所有劳动者均有平等地参与失业保险的机会,在其履行缴费义务后一旦失业,均有享有失业保险权利。另一方面,是权利义务对等,在保证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失业保险待遇原则、享有期限要因失业者履行社会义务的长短相应辨别不同的档次,不搞平均主义。9简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答(1)补偿功能;(2)稳定功能;(3)调节功能。10分析世界上典型的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答国外四种医疗保险模式纵览与分析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大数法则分摊风险的

16、机制,将少数社会成员随机产生的疾病风险分摊到所有社会参保人员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在缴费上充足体现了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分担责任的原则。德国于1883年颁布的疾病保险法被看作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通过一种多世纪的发展,德国现行的医疗保险规定,工资收入低于社会义务原则(4000欧元/月)的雇员和非从业人员必须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月收入高于该原则的雇员可选择参与法定医疗保险或私人医疗保险。德国参与法定医疗保险的个人支付缴纳比例为税前收入的15.5%,参保的患者用药需根据药物包装的大小个人承当一部分费用。如果需要住院治疗,患者应交纳10%的住院费用,但最高不超过300欧元,其她费用由保险公司承当。这种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