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36:《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解读】课题考点速览方向定位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主线,重点考查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主要有体现类、启示类和原因类,集中考查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题主要有体现类、措施类,或者综合考查联系的观点,或者单独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学习目标】1、内容目标: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2、学习要求: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了解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习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考点探究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第一小组: 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成语或俗语辨析:(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第二小组:归纳:联系的客观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说说生活中违背联系客观性的事例、成语或俗语辨析:(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第三小组:归纳:联系的多样性和方法要求举例:请说出生活中能反映联系的观点的事例、成语或俗语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第四小组:归纳: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和方法要求举例:请说出生活中能反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事例、成语或俗语辨析:(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5、第五小组:归纳: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方法要求举例:请说出生活中能反映系统优化方法的事例、成语或俗语辨析:(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三、同步检验 反馈达标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结合材料二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导学案36:《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三、同步检验 反馈达标1、①树立创新意识,家风建设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分) ②搞好局部,建“小家”,为“大家”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2分)【教材知识拓展】1、【特别提示】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2、【高考点拨】高考时联系的特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仔细观察、准确判断:①注意联系普遍性与条件性的区别,不能把一事物与周围的事物之间存在的有条件的联系理解为无条件的联系。
②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理论范围的不同,防止答非所问③人在客观联系面前的能动性,不可片面夸大,也不可人为缩小3、系统优化的相关内容(原理内容及其特征)系统的基本特征(内容)系统优化方法(方法论)实践方面认识方面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有序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高考点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是理解政治生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生活中坚持宏观调控、统筹兼顾的理论原因①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能结合实例材料加以印证。
②系统优化思想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内容,往往与主观能动性原理结合在一起考查,这种趋向值得关注高考提能】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 (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2.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从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从认识论的角度: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属于整体中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 (3)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4)所以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性更加合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化,这些不是一般的整体和部分所能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