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3KB
约38页
文档ID:41209764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1/38

...wd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察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察,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察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一、摆正文言虚词的“ 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到达百分之六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拟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

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察要求,但题眼 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 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心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察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 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察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察,采用的都是“比拟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同〞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一样,词性不同;词性一样,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

其 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比语意〞四)选文与课文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察,采用的 基本都是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拟,辨析异同的方法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考卷需要解答的新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课本例句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一样课文是“知识基点〞,它具有恒常性;选文是“实际语境〞,它具有可变性联结这二者的纽带是“迁移能力〞只有“以本为本〞(以课本为蓝本),将中学课文中涉及的有关虚词用法的典型例句揣摩清楚,领悟透彻,打好厚实的“知识基点〞,才能为“迁移〞积蓄底气和实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二、回忆教材,掌握《考试说明》 个文言虚词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察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一)而词 性用 法释 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和〞“又〞“与〞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设,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即时小练]1.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 (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7)① (8)③ (9)⑥(二)何词 性用 法释 义代词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③作定语什么,哪副词④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即时小练]2.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 (1)③ (2)① (3)④ (4)② (5)⑤(三)乎词 性用 法释 义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②表示反问语气呢③表示推测语气吧④表示感慨语气啊,呀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⑥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地,或不译介词⑦相当于“于〞在,或不译[即时小练]3.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  )[答案] (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四)乃词 性用 法释 义副词①表示承接就,于是②表示范围的限制仅仅,只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④表示肯定就是,原来是⑤表示递进甚至代词⑥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⑦指示代词这,这样[即时小练]4.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  )[答案] (1)② (2)① (3)⑦ (4)③ (5)⑤ (6)⑥ (7)④(五)其词 性用 法释 义代词①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②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③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④远指代词那,那些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副词⑥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⑦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⑧表示商量语气还是⑨表示祈使语气可要,一定,应当连词⑩表示假设关系假设,如果⑪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助词⑫用在句中,无实义不译[即时小练]5.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  )(3)其假设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  )(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  )(8)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  )(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  )(12)故以为其爱不假设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  )[答案] (1)① (2)⑫ (3)⑩ (4)② (5)⑪ (6)⑨(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六)且词 性用 法释 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②表示递进况且,而且③表示假设如果④表示让步尚且,都,还⑤表示将要将,将要副词⑥表示暂时暂且,姑且⑦表示将近将近[即时小练]6.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知士》) (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并序》) (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并序》) (  )(4)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  )[答案] (1)③ (2)⑥ (3)① (4)⑤ (5)② (6)⑦ (7)④(七)假设词 性用 法释 义连词①表示假设如果,假设代词②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动词③表示比拟,比拟像,如,好似[即时小练]7.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假设〞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又有假设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  )(2)吾儿,久不见假设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  )(3)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答案] (1)③ (2)② (3)①(八)所词 性用 法释 义助词①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人或事物……的人,……的事,……的情况②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的地方③为+所,表示被动被④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的凭借⑤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名词⑥表示处所处所,地方[即时小练]8.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