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411522202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依托于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历史积淀,以及文学作品和影视IP带来的社会效应,西安市蓝田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于2016年开放,自我

2、定位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及乡村精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然而,良好经营局面没维持多久,白鹿原民俗村就门可罗雀,并于近期被实施拆除。文化小镇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等元素融合起来,意欲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弥补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统流失的遗憾。现实中,清一色仿古建筑,间或点缀几处修整过的文化古迹,拼合起大多数历史、民俗类小镇的物质性“特色”。当人们踏入此类“特色景区”,就开启了“欣赏风景拍照留念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的旅游模式。因为复制同类竞品痕迹明显,导致“千镇一面”,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被“置入”民俗村里的,是真民俗

3、还是“伪民俗”?古旧的生活器具,因为器具的主人不再在此处真正生活,便仅仅是精致的摆设;一些商铺展示非物质性的物品生产流程,多是商家为销售产品进行的广告宣传;传统的礼俗仪式也因为脱离原生环境而成为单纯的表演。这些民俗为特色的小镇在形式上糅合了人工与自然景观,内容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的指针在“景区”“商业区”和“真文化遗产”的范畴间摇摆。对于主打“民俗牌”,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逐渐偏离经济价值和民俗价值平衡点的特色小镇,需要由商业化重返“民俗化”,使其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保存地域民众的集体记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看得见的建筑、器具,给予特色小镇物质基础和审美基础。而流淌在生活中的非

4、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实实在在经历的时间和生存的规则、范式,是具有区域独特性的文化资本,是属于这个聚落人群和阶层的集体记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空间,离不开本土居民的参与和生活。让本地人、“原住民”成为特色小镇真正的主人,从而维护特色文化空间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价值。“本地人”传播着相对原生性的生活方式、生存智慧,他们因土生土长而具有强大的族群凝聚力;更有能力在城镇化进程高速的今天,引导外地务工的年轻人在返乡时延续生活习俗和生命仪式,基于旧有文化系统之上重建起“新的传统”;同时为本土文化吸纳入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反观诸多特色小镇遣走本地居民、招募外来经营者的做法,实际上赶走了本真的生活

5、传统,而植入新的居住者和生活方式,无意中重塑了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天造的山水风光,地设的人文传统,加之大势所趋的商业环境,必能孕育出富含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空间,我们需要赋予的是精雕细琢之匠心巧技,莫让“特色小镇”荒芜了特色。(选自2020年3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作者:张雯影)1.下列对于文化特色小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复制痕迹明显,失去原本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千镇一面,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B.有一定历史积淀,或借助独特的地理风貌,或依托文学、影视作品带来社会效应。C.融合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等多种元素,意欲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对文化传统的传承。D.具有物

6、质性,即凭借仿古建筑和修整过的文化古迹,吸引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消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民俗化”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摒弃浓浓的“商业化”。B.本文开头以白鹿原民俗村所处的尴尬境地为例,由现象到本质,提出观点。C.论述过程中,作者认为非遗生产流程、单纯的仪式表演,不是真正的民俗。D.本文以驳论为主,通过对现今的各类文化特色小镇进行驳斥,并发出呼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用精雕细琢之匠心巧技,利用特色,在旧有文化系统之上重建“新的传统”。B.白鹿原民俗村在最初建立时,自我定位有所偏差,导致面临被

7、拆除的局面。C.在特色小镇内游玩,只有物质和审美,真正的文化传统难以渗入到游客心中。D.只有让本地人、“原住民”成为特色小镇真正的主人,才算是真正的特色小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传染病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比战争、革命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疾病直接攻击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类自身。不过传染病也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预期寿命的增加也正是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最大成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对突发的、引起大量死亡的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把它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起来,包括神力、恶魔、星象等,会认为生病是得

8、罪了上苍、祖先,是某种神力或者是恶魔的左右,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等。最早的公共卫生办法是隔离和检疫,这一办法逐渐形成制度。比如在黑死病流行期间,拉古萨共和国设立了检疫制度。当时规定外来船只进入港口需要做30天的隔离,后来又延长到40天。之后这种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专有名词“海港检疫”。人类真正认识到传染病的原因是在19世纪的下半期,大概在1886年才确定了所谓的病原生物学,认为很多传染病来自病原生物体,提出“病因-环境-宿主”模式,这一认识成为传染病防治的科学基础。这一时期德国的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证明了传染病的发病,除了病原体有致病微生物、毒性以外,可能还与环境、与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关。所以

9、仅感染病菌不一定会患病,患病应该还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在人类对传染病的控制中,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自身免疫力,其中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主动免疫,也就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病,消灭天花就是在全球人群中普遍接种牛痘疫苗产生的巨大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许多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主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使用。从出生时就开始的预防接种,使得许多严重危及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如麻疹、百日咳、白喉。材料二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彻底根除的第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取得的一项划时代的胜利。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

10、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专家指出,以后的主要疾病应该是由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一般的动物之外,还有我们人类。当今人们面临的传染病仍有无数种,各种新老传染病仍有各自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其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产生,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三,随着环境的变

11、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处于犬牙交错状态。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2003年SARS肆虐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

12、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是新老传染病的交叉点,同时也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材料三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任何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往往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信息混杂期、无序恐慌期、过度反应期、理性应对期、缓解恢复期。而依法科学应对突发疾病是自 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社会各界形成的普遍性共识。以今年的疫情防控为例,疫情控制初期,我们的认识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因此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是对聚集性的人员进行管

13、控,包括取消各种集会,关闭集市、影院,封闭发生疫情的社区,等等。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规律的科学认识,气溶胶传播又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尽量少外出、不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就成为具有强制性的政府法令。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速度实在太快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疫情谣言的传播威力,并不亚于病毒。如何积极应对疫情谣言的扩散呢?关键是信息要及时准确,比如我国SARS之后建立的传染病直报体系;其次过程要透明,如同处理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样。面对传染病,我们相信,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友爱精神,人类可以从容面对各类

14、传染病的挑战,不断提升人类健康的水平。 4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有效控制传染病能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增加预期寿命。B采用隔离和检疫并逐渐形成制度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C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关系到人们在感染病菌以后是否会患病。D婴儿出生接种疫苗使得曾经危害儿童的传染病都彻底消失。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果能够做到积极应对,就容易进入缓解恢复期。B外出必须戴口罩的政府法令的制定主要基于新冠病毒可通过聚集进行传播。C要了解并准确认识一种新型传染病是需要时间的,新型冠状病毒也不例外。D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及时准确

15、、过程透明也是应对传染病风险的关键举措。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过程。(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搭车梁衡我第一次搭车是搭的马车,当时我们七八个大学生在内蒙古河套农村劳动锻炼,房前正守着一条沙土公路。路上汽车很少,多是马车。我们的驻地离公社、医院、供销社等行政中心大约有五里地,常有些小事要去办。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就是在路边搭车,只要一招手就能跳上一辆,好像这就是我们的专车。因为这是一条固定的路线,时间长了与车倌也混熟了,话也多了。他们总爱向我们打听城里的稀罕事儿,我也常能从他们嘴里听到在城里听不到的故事。当时一到秋天,公路两边的房主就会腾出些房子来烧个大炕,接待过夜的车马,一般是赶车人自带粮食和马料,房主收一点柴火钱。一时,车马店里人声喧哗,骡嘶马叫,人们套车卸车,大声地互相招呼。土炕上弥漫着旱烟味,有时还一点酒香。搭车成了一种文化,我们很怀念那些不期而遇的人,和那一条永远流动着故事的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一次长途搭车。司机是一个姓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一脸大络腮胡子。助手倒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姓张。胡子和小张坐在前面的车楼子里,我躺在后车厢的煤堆上。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几年的塞外生活,我太熟悉这种万能皮袄了,甚至已闻惯了它散发出来的膻腥味儿。当时我把这光板老羊皮袄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