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11317030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 一、民办本科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 局部民办院校因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还处于应付或机械运作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全面开展。(一)师资装备不尽合理。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其中指出,每万人高校学生至少装备15名专职公共艺术课程老师。但在不少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多半由专业老师兼授,且只有在老师必修课教学工作量无法到达学年要求工作量时,才考虑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这容易造成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此外,任课老师自身专业不平衡,合理的老师梯队尚未形成,老师专业素质及数量均难以满足

2、日益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实际工作需要。(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艺术教育是“应包括广泛的艺术素养、人格培养和安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因此,本科院校在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有选择、分层次地选修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设定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和艺术理论类四大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局部民办院校常出现赏析类公共艺术课居多、专业性强于普及性、缺乏院校及地方性特色等问题。(三)教学环节有所欠缺。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其专业背景和原有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一直是困扰民办院校的实际难题。此外,目前已开

3、设的选修课程几乎都于一学期内完成教学,有限的课时制约了师生互动、课外辅导、理论性教学、课程评价反思等环节的充分展开,课程施行环节欠缺完好性。(四)教学管理缺乏标准。不少民办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所缺失,表现为工作机构不健全。指导方案“制定之后的七八年间.事实上很多高校并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管理机构,这可能造成对公共艺术课程标准的混乱化和管理的无序化”。此外,不同学院重复开设同一课程、集中选课期间教务系统不堪重负面临崩溃、课程考核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反响机制滞后、缺少配套的教材等问题突出,亟待改善。二、基于创新思维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设想 (一)树立科学开展的教育理念。局部民办院校公

4、共艺术教育呈现边缘化,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学科认识,将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简单混淆。指导方案要求在课程的学习理论中,使学生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开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进步感受、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才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开展。故相较于专业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肩负更多艺术普及、学科覆盖的重责。正因如此,理应给予公共艺术教育以学科的高度,此理念有助于公共艺术教育将来的良性开展与学科建立的安康成长。(二)重视老师梯队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并非专业教育,任课老师除具备专业根底外,还需将自身储藏的社会、政治、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与素养融会贯穿,

5、方能实现美育的目的。因此,欲进步公共艺术教育程度,师资尤为重要。1331.优化师资构造与占比目前,江苏省民办本科公共艺术教育老师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同时兼授公共艺术课程;二是行政人员,其在完成额定行政工作的同时兼任局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三是专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老师。其中第一、二类人员占绝大多数。因此,增加专职老师的数量势在必行。同时,可在教学经历丰富的高级职称老师中,通过遴选与自愿相结合,组建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团队。此外,可邀请、吸引业界专门人才加盟授课。2.强化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民办本科受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等因素制约,短期内想要实现上述做法比拟困难。因此,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

6、培训更为关键与实际。培训宜多向并举,如通过短期进修、会议交流、教学竞赛、名师讲座、科研促动等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地展开与践行。同时,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施行过程中的骨干老师,可适当予以奖励或同等评定条件下的优先,以示鼓励。(三)鼓励开设创新课程。2023年,教育部公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其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立。2023至2023年,笔者曾对江苏省4所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进展调研。结果显示,已开设的课程主要为鉴赏类课程,且学习内容主要与西方艺术相关,民族艺术和传统艺术占比不高,理论类课程较少。此外,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流行

7、文化的喜欢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类型。因此,将来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分析p 并尊重青年学子的特点,积极倡导创新课程的开设。创新不仅是指课程内容,更是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1.跨专业、跨文化课程此类课程可打破学科专业及母体文化的固有思维,丰富、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解决高校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有限而无法满足学生选课需求的难题。近几年,许多公办院校及少数民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对跨专业选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规定学生须完成4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方能通过毕业审核等。这一举措可在江苏省所有民办院校进展推广,以限定或鼓励的方式要求公共艺术教育老师多开展此类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跨专业和跨文化,

8、既指课程设置层面,也指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春节序曲时简要介绍年俗;讲授江苏民歌时简述非遗文化等。2.突出院校特点及地域特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立、所处地域等资优势及老师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或系列专题讲座。鉴于此,民办本科可将江苏民歌、戏曲、非遗及传统艺术等引入公共艺术教育课堂,通过传统课堂、网络课程、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老师发挥专长。深化挖掘和利用老师队伍中的特色、优秀人才,丰富课程内容,进步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院校特色,选编、统编教材,并组织参评校级以上课程。3.强化理论性教学公共艺术教育需

9、强调艺术体验,强化理论教学。应重视艺术理论,使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严密结合,将安康、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视为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的延伸,打破传统公共艺术教学课堂的寂静,让学生在理论中感受艺术美。详细方法包括:第一,依托学生社团开展艺术理论;第二,结合院校特点申请高雅艺术进校园中标工程和专家讲座;第三,举办艺术类校园品牌比赛、展览;第四,有条件组建乐团的民办院校,可举办新年音乐会;第五,争取校际、校企合作,以结合工作室、工程合作、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理论交流;第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外艺术类赛会、志愿活动。条件较为成熟的民办院校,可限定理论类公共艺术课程所需获得的学分,也可借鉴高职院校和公办院校学分置换

10、的相应方法,对学生在校(籍)期间获得的各类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竞赛奖励、理论成果和科研成果等准予其申请免修课程,或替代选修课学分。同时,将理论教学成果引入终期评价。(四)创设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管理部门。如前文所述,不少民办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缺乏标准,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将来有条件的民办本科需加大对公共艺术教学的经费投入,筹措并落实公共艺术教学专项经费,设置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管理部门,抽调、聘任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任课老师,强化对公共艺术教学的过程管理。主要涵盖: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演出场馆、图书馆等艺术教育场馆;第二,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拟定校级艺术团演出

11、、布展、比赛、交流等理论教学方案,并组织开展;第三,通过遴选,创立导师库和理论讲师团,为学生公共艺术理论工程提供全程针对性指导;第四,编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选定或组织自编教材;第五,对已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进展分类管理和清理,对新开课程施行挑选和审核;第六,定期对已开课程开展督导抽查和学生反响调查,对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以教学汇报、网络课程、课程等多种形式予以公开展示;第七,注重公共艺术课程老师科研才能的提升,以科研促教学。民办院校受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相较公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面临更多实际困难。基于创新思维的公共艺术课程构建需要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创新课程、教学管理等多维度的配合。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且行且思,寄望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将来稳步前行。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