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1103232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单元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号 第四单元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理清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系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自主复习】1同样是曹操,能在 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 之战中却战败而归。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包括 、 、 、 和

2、 等民族。3写出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的三个成语: 、 、 。4北魏是 族建立的政权。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 迁到 。5南朝的 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 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年。6北魏的 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 是一部 的地理学专著。7一代“书圣” 的代表作 有“ ”的美誉。8云冈石窟在今天 省 市,龙门石窟在今天 省 市,这两大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 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 艺术的优点。【课堂达标】(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术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3、D孙权( )3关于赤壁之战正确的一项是 发生在200年 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大败袁绍A B C D( )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 )5“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6下面是分类排列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司马睿应该归为在哪一类:A蔡伦、祖冲之、张衡 B刘邦、刘秀、司马炎C陈胜、吴广、张角 C屈原、司马迁、班固( )7下列哪次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4、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大败曹军的大将是:A许攸 B周瑜 C诸葛亮 D卫温( )9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10下列关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先进。B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各国为增强实力,都很重视发展生产。( )11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的短暂统一的王朝是: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12北魏是我国北方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13顾恺之的代

5、表作是: 离骚 孙子兵法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兰亭序A B C D( )14石窟艺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书法艺术的发展 B.绘画艺术的发展 C.统治者要宣扬功绩 D.佛教的盛行( )15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16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社会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为了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18下列各项属于齐

6、民要术的有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ABCD( )19下列政权中定都洛阳的有 西晋曹魏 北魏 东晋 A. B. C. D.(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秦皇兵马俑 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21 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即今天的A海南 B日本 C台湾 D澎湖列岛( )22西晋的灭亡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有直接的关系?A氐族 B.匈奴 C. 鲜卑族 D.羯族( )23下列少数民族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氐族 匈奴 鲜卑族 羯

7、族A B C D.( )24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 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25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哪本书?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课后拓展】26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抚然始有惧色。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死者什七八”请回答: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3分)“秦王坚”指的是谁?他是哪族人?(2分)这次战役的结果如何?造成这

8、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晋朝虽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 材料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一样。” 请回答:(1)材料一应该是一位著名的在少数民族政权里任丞相的人说的话,他是谁?(2)材料二应该是谁的话?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政权的统治者?(3)材料二中说“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4)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位统治者有听材料一中人物的劝告吗?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役是什么? 结果如何?并分析出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哪些?(5)从前秦统一进程的挫折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