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11031420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蕴(一 )论文关键词: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公平思想现实意义论文摘要: 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提出有三个原因:一是多种因素造成了初次分配严重不公;二是靠多次分配无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三是 “社会更加注重公平 ”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对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科学理解;二是初次分配体现公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现行旧体制。提出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是“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三是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

2、平。在这一分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收入分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带来了很多分配的问题,其中主要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鉴此,胡锦涛在十七大作报告时首次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并强调要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体现公平, 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它将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将会缩小,民生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本文试就社会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产生的背景、内涵和意义作些粗浅的探索。一、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产生的背景(一 )多种因素造成了初次分配严重不公一是初次

3、分配中的体制不健全是造成初次分配不公最重要的原。导致初次分配收入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是初次分配中体制健伞,导致大量灰色收入的存在。在中国现实社会环境下,有些强势社会群体违背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途径在初次分配中捞取巨额好处,就很难说是一种公平的分配。在灰色收入的来源方面,主要有:财政、社保、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等公共资金的漏失;金融腐败普遍存在; 行政许可和审批中的寻租现象;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二是城乡、 区域、行业等差异是造成初次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乡收入差距l980 年为 2,5 倍, 1985 年缩小到19 倍, 2004 年则为 32l 倍,2005

4、 年为 322倍。地区收入差距,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 年东部是西部的13 倍和 12倍, 2004 年为 1 5 倍和 1 9 倍;将东部最高地区与西部最低地区相比较,2004 年上海的城镇人均收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贵州的23 倍和 4 1 倍, 2005 年上海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贵州之比是 1:023。行业收入差距1985 年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是145 倍, 2004年为 355 倍,细分行业高低收入之比为752 倍。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最高收入 10住户的收入与最低收入10住户的收入之比,1985 年为 2 9 倍, 2004 年达到 87倍。这些数据说明, 社

5、会财富正在呈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明显偏大。三是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过低也是造成初次分配不公的原因。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分配率。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 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分配率指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劳动收入过低,且持续下降,严重造成社会不和谐。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 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职工工资总额占 GDP 的比重从 “九五 ”末期的13 3下降到 “十一五 ”初期的11。其问从2004 年开始,在按支出法统计的地方GDP 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呈逐年下降。2003 年以前一直在 50以上, 2

6、004 年降至496, 2005 年降至 41 4, 2006年降至406。而目前美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劳动者报酬占56左右企业经营利润占12左右。(二 )靠多次分配无法解决初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一是理论上, 靠再次分配无法解决初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现阶段更多和更大的分配不公是在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 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再次分配之所以不能解决初次分配中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配问题,政府不能通过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只能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第二, 政府面对众多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可能

7、具体掌握每一个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状况,没有能力和手段削峰填谷;再次分配的收入调节功能主要是面向全社会的粗线条调节, 是宏观调节, 解决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而不是解决企业内部工人工资偏低,管理者收入过高这类微观问题。因而,从理论上说, 靠再次分配是无法解决收人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二是外国的实践证明再次分配难以缩小初次收入分配差距。黄春生在累进税制累了谁?租税优惠肥了谁 ?中指出:从采行所得税制和社会福利计划最成熟的英、美两国的实践经验证明,累进税制和福利计划难以缩小贫富差距。采用累进税制和福利制度以求缩小社会阶层收入差距的论点,遭到严厉的挑战与质疑。1989 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研究报告指出:美

8、国占全国户数 20的最贫穷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在任何公共政策之前,只占全国可支配总所得的 1 ,租税课征之后,仅提高为1 1,福利计划之后,才提升至4 7。反之,占全国户数 20 的最富裕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在任何公共政策之前,占全国可支配总所得的52 4,租税课征之后,仅降为50 3,福利计划之后,才降至457。可见,缩小贫富差距, 累进税制和福利计划的功效相当有限。实际上,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传统的市场万能理论即政府不干预主义政策,采用凯恩斯主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全民福利做法的基础上,采取再分配的政策对国民收人分配进行干预。三是中国的实践证明再次分配难以缩小初次收入

9、分配差距。笔者通过考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税收改革的实践, 证明再次分配措施既轻且缓,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难以取得实效,是解决不了分配不公、 两极分化问题的。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税收也是来自于高收入阶层。但在中国,富豪们缴税甚至还不如工薪阶层,出现了缴税主体缺位现象。统计数字显示, 工薪阶层是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群体。根据统计,2001 年,中国存款总量达到7 万亿,人数不足 20的富人阶层名下控制着这笔财富的八成左右,所缴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到总量的 10。而 2004 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人1700 亿,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与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调节贫富差距的初衷相违背。由此可见,把

10、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推到再次甚至三次分配去解决,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三 ) “社会更加注重公平 ”和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取向。2006 年 5 月 2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巾央政治局会议和党代会均以收入分配问题为议题,表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已经进入党和政府的核心议事日程,我国的改革进入了利益关系的体制协调和政策疏

11、导、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体现公平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是在 “社会更加注重公平 ”和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新的思想。 这是中央基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及时提出了初次分配体现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初次分配体现公平 ”作为最新的理论成果, 它是对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原则和理论的发展, 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二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的科学内涵(一

12、)对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科学理解第一,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 并没有否定收入的合理差别。初次分配体现公平并没有排除合理差别, 在利益分配也应当实行 “合理差别 ”。这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自然禀赋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差异,同时,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初次分配必然会出现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社会成员在初次分配中获得高收入,高回报, 具有客观必然性。 货币所有者获得利息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润,企业家才能获得管理工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利和技术性收入。这些收人有可能大大超过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但只要符合市场竞争规则和法律规定,就是合理的, 也是公平的。 虽然初次分

13、配无法做到完全平等, 但它的差别必须是合乎每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即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更多关注那些天赋较低和出身不好的人,应该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足够的人道关怀和分配倾斜,形成保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二, 在初次分配中讲公平不会降低效率。首先,公平并不是指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或没有贫富差别, 而是一个包含着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原则的概念。如果把公平看作市场经济的公平, 效率和公平就不是对立和此消彼长的,而是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在初次分配中关注公平就不会必然降低效率。如果把公平等同于收入分配的均等化那么,不仅初次分配会降低效率,再分配也会降低效率。其次,这一分配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关系和市场经济关系, 而是更加完善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有利于改善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因此,关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不仅不会降低效率,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和提高效率。 相反,如果初次分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企业内部的消极因素和利益冲突必然增加,才必然会降低效率。第三,强调初次分配的公平必然要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