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1099812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动笔墨不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动笔墨不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动笔墨不读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动笔墨不读书 艾莉摘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益,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关键词:边学边记 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课程,在教学语文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点,通过课文的教学,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提高文学素养,更要在语文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我们都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讲练结合”,从低年级开始,教会学生学会在语文书上留下学习的痕迹,帮助自己提高课文理解和整合有效复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和中

2、高年级即将开展的读书笔记能力培养“无缝对接”。边读边记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评可点,可长可短,可文字可符号。鉴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能力有限,我们可以具体借鉴两种方法:圈点法,即在关键性的字、词、句下面,以不同的圈、点,线,如问号、感叹号、着重号、横线、波浪线等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旁注法,即在书的空白处,针对阅读内容,写出自己就作品所进行的深入一步的思考。 在教学每篇课文的前,中,后阶段,我分别作了以下的工作尝试:一 抓好预习从一年级开始就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一读(读文三遍),二圈(按类将生字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圈出),三问(读完课文自己有什么想知道的),四找(将收集的相关资料贴在书本上,扩大知

3、识眼界并在上课运用)。二 攻在课堂1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标注自然段:一般可以先用1、2、3在段落前编好节码或段码,以便于自己理清文章头绪,方便识记。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时,经常会遇到多音字,在讲解完后,当堂记下多音字的注音并对它们组词。同时,可用着重号标出生字易读错的读音(比如平翘舌,前后鼻韵母);用“”标出易写错的字,提示自己待会练字时不要写错。3学习课文时,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可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文章中心的重点语句用“”标出。另外在以上标注之后,还可以用?表示疑难点,用!表示特别精彩的地方。还可以加以简单的评论,如“妙极了”、“用得好”、“我赞同”之类的词写在精彩句子的旁边。4语文

4、知识点的记录和拓展训练。在“语文乐园”的教学中,碰到知识点及时的将它记在相应题目的旁边,同时进行几次相应类型的拓展练习。比如学习“南来北往,古今中外”这样含反义词的四字成语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再将“含反义四字词”的批注写在旁边,同时再拓展着写几个这样的词,比如“寒来暑往,七上八下”等。5课文中心思想的总结。每篇课文学完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例如学习完朱德的扁担,我会让学生将“甘苦与共,以身作则”表现朱德的品质短句写在课题下方。6课后问答题的回答。每篇课文后面都会有一题有关中心的问答题,问题的答案,在学完课文后,一般都会总结出来,及时让学生记录下来,会为单元复习和学期复习留下很好的材

5、料。比如听鱼说话后有一题:琼儿真的能听懂鱼儿的话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不能,她很善良,是为了挽救小鱼的生命才这么说的。”赶紧写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题内容哦。三 拓展课外1阅读带有印刷批注提示的儿童小说,帮助提高能力。我事先将这样的书拍照,放到班级QQ群上,家长参看后到书店有目的的进行购买同类型书籍。2开展“我读一本书”活动,周四下午第二节,间周一次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家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即:“书的大体内容是什么?书中的哪部分你最喜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交流会上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人人说,个个谈,不约束他们,不束缚他们,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当然,教会学生方法的同

6、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的言传身教,所以,对学生课堂笔记的指导,教师也要注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1精心的设计板书。好的板书应美观大方,有直观性,能涵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好的板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下板书还可以帮助大家回家复习。2给学生一定的言语暗示或明示。比如讲到重要的地方,用停顿、放慢速度、重复语言、音调音高的变化等来提示学生,或直接发出请你做上笔记的指令,让他们能恰到好处地达到教师的意图。总之,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裨益将是无穷的。可是好习惯不是偶尔为之即能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由此激发灵感,生成瞬间智慧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