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1098932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奏响课堂序曲,预习也精彩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有效预习的要素内容摘要:预习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是从接受式学习走向发现式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架起被动接受与主动探究的桥梁。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研讨,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有相互的对话交流和思维交锋。所以预习不能让学生处于混沌的自主学习的状态,而是要通过明确的、操作性强的目标和流程来支撑学生的预习过程,获取与文本有关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疑问和体验走进课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为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有序、有层次地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关键词:有效预习 目标 秩序 评价叶圣陶先

2、生曾说过,“预习这项规定必须是学生实做的工作”,可见预习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而有效的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促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笔者任教三年级的语文,第二学段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序列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它上接低年级,下连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已经掌握了一定生字的自我读写的方法,能够根据学到的如“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来识字,并能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来书写;对于文本的

3、阅读,中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读后能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描述,可能是故事情节中的一环,也可能是对人物的初步印象,但是没有形成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再次,中年级的学生有质疑的意识,但是提问的质量不高,提的往往是自己想一想、找一找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中年级学生缺乏对事物有条不紊、主次分明的处理能力,如果仅仅是一句“预习第X课”就算完成了预习作业的布置,那无疑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无目的、无条理的混乱状态。因此,当预习作为学生必须要做到一项工作时,教师必须指导并干预学生的预习行为,以确保预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真正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基于上述背景,我认为对于

4、第二学段学生的语文预习,应该牢牢把握好三个要素,即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有可操作的预习流程,有针对性的评价措施。做好这三点,就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所需要遵守的规范,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为高年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一、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处在第二学段的学生思维、观察、注意、识记等心理过程的发展比低年级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第一学段习得的识字方法、阅读方法为第二学段的初步独立识字、浅显阅读提供了学习技巧上的保障。又因为第二学段教学重点由识字教学向阅读和习作教学转移,因此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在识字教学上提出了“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上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5、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目标。但是中年级学生的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还是初步的,如果预习目标过于粗放会让学生的预习流于混乱,预习目标过于细碎又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些特点,我确立的第二学段(三年级)预习目标如下: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根据学到的写字规律和方法正确书写课文中要写的生字并扩词。能记下难认、难写、易错字以备交流。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能说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有效信息。3、通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词语手册、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或查找资料,了解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教学目标是相对于教师而言,而对学生来说,还是要把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具

6、体的内容来落实这些目标。因此,我又把目标分化在字词预习、对课文的浅显阅读和资料搜索这三项具体的学习内容中。以三年级下册为例,根据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以下的预习作业:类型预习要求精 读课 文1、摘录课文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的生字,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2、读懂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3、用“?”表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4、阅读小学语文词语手册、小学语文同步阅读里跟本课有关的内容,也可以上网查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相关的知识。略 读课 文1、把课文读通顺。2、读懂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试着回答导语中的问题。3、阅读“资料袋”,查找其它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

7、些预习作业分别反馈在三种学习材料上语文书、生字抄写本、预习纸。以下是预习练习纸的设计精读课文课题 一、我会写字音:(要求摘录易读错的生字,把音节和字一起摘录) 字形:(要求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要注意的笔划) 二、 我会读1、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记事、写人、写景)2、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要求把阅读后把与文本主要内容相关的信息写下来,可以是对文章 内容的初步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情感的初步体验。) 3、我不理解的内容是: (要求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问题写下来) 三、资料袋我还读了 ,知道了 略读课文课题 一、我会读1、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记事、写人、写景)2、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要

8、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导语中的问题) 二、资料袋我还读了 ,知道了 以画杨桃为例,从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来看,生字学习是他们最拿手的一项,“肃、嘱、熟”不仅笔划繁杂而且很容易写错, “嘱、晌、诲”又很容易读成“sh Shung hu”,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注意到了,并且全班34个学生生字抄写均没有发现错误,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在离开教师的帮助后,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方法完成生字的正确读写。在获取文本的相关信息这一项中,能够明确判断这篇文章是写事的,能够写出故事的重要情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感受比较敏锐。但这种初步阅读后对文本意义的建构还是很浅层次的,没有形成系统的从内容到思想的认识。至于质疑,体现出他

9、们有疑问意识,并且能够边读边思,但是从提出的疑问看,还是不善于自己想办法去寻求答案,哪怕是比较浅显的问题。特别是“半晌”完全可以通过查阅词语手册来解决,可是班上许多同学都在这个词语后面打上了问号。所以教师在预习反馈时必须有明确的导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在查找资料上反映出来是阅读已有的文本资料,尽管石榴、奇妙的植物世界与画杨桃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但是从课文相关知识的拓展这一点来看还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同学能够一项一项有条不紊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还是让我比较满意。有了这样的预习,课堂教学时,学生能

10、够很快地消除对文本、作者的陌生感,有利于课堂信息的传递和畅通。二、帮助建立预习的秩序什么是秩序?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秩序的解释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我所指的预习的秩序就是有条理的预习流程,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拿到一篇课文后明确地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诸如此类的一些基本规则。第二学段的学生与第一学段时相比,虽然思维的深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意注意的时间大大加长,感情的稳定性、可控性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随意性大。如果放任让学生完全自主,是达不到预习目标的。所以,第二学段的预习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去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预习的秩序。1、向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

11、操作流程。把认生字、写字、读课文、思考、阅读相关资料这些任务以明确的流程合理分配,让学生有法可循。通过三次课文阅读来串连整个预习的过程:第一遍理解阅读时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完后看看课后生字表,认清字形,并用自己学会的方法边抄写、边识记,在组词的过程中对生字进行再识记;第二遍体验阅读后想想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把你知道的用通顺的语句写下来,并对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第三遍拓展阅读后再查查课文内容涉及的资料。理解阅读体验阅读拓展阅读当然,上图中的三次阅读只是相对于阅读的层次而言,是让学生明确读懂一篇文章所需的普遍过程,而不同的学生在每一层次的阅读中,对文本接受的信息不尽相同,因此

12、还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2、向学生提供如何预习的范例。学生的预习大都在课外完成,对于这一步,教师无法监督,因此在操作时肯定会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为了保证预习过程的有序,我在课内做了一次预习示范。课文惊弓之鸟预习示范:预习流程教师要求学生行为理解阅读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圈出易读错的字并摘记。读顺课文。2、看课后生字表,认生字,分析字形,难记字、易错字摘记。3、判断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按要求读课文、认记生字,并在预习纸上一步步按要求做下来。体验阅读1、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2、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下来。可以是知道了些什么,也可以是感到了什么,多项内容的中间用分号间隔。按要求默读,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回读,读完后在预习纸上记录自己读后的收获。拓展阅读1、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