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学案(完整版)

举报
资源描述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刘占忠审稿人: 贾志安 命题学案 一、课前小练: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3)3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新课内容: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哪些为真命题?哪些为假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 三、练习:教材 P4 1、2、3  四、作业: 1、教材P8第1题[来源:Z#xx#k.Com] 2、作业本1-10[来源:学#科#网Z#X#X#K] 五、课后反思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刘占忠 审稿人:张林 命题教案 课题 1.1.1命题及其关系(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方法目标 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力目标 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1) 重点:命题的改写 2)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区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 备注 1. 课题引入[来源:学#科#网] (创设情景)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3)3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2.问题探究 1)难点突破 2)探究方式 3)探究步骤 4)高潮设计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来源:学。科。网Z。X。X。K] (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 引导学生归纳出命题的概念,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个关键点: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 [来源:学科网ZXXK] 通过例子引导学生辨别命题,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改写为“若,则”的形式,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3.练习提高 1. 练习:教材 P4 1、2、3  师生互动 4.作业设计 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5.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概念课,比较枯燥,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引例中的“他是个高个子.”例1中的“(7)明天下雨.”等比较有趣的生活问题,和学生有充分的语言交流,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汪春梅 审稿人: 贾志安 1.4.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归纳总结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含义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 (2)根据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含义,用简洁、自然的语言表叙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二、预习内容 1、明确命题的构成 我们现在所涉及的命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被判断对象;二是被判断对象的结果(或性质);三是修饰被判断对象的量词,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常用“一切”、“所有”、“每一个”、“任意一个”等词语表达,另一类是————,一般常用“有些”、“存在”、“至少有一个”等词语表达;四是“判断词”,是联系被判断对象与结果(或性质)的肯定词或否定词,肯定词常用“是”、“有”等表示,否定词常用“不是”、“没有”等表示.如命题“至少有一个质数不是奇数”中,“质数”为被判断对象,“奇数”为结果(或性质),“至少有一个”为量词,“不是”为否定词. 2﹑掌握常见的关键词(量词与判断词)的否定形式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能 否定词语 正面词语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一个 至少一个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个 否定词语 说明:写命题p的否定形式,不能一概在关键词前加“不”,而要搞清一个命题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全体,如果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只须将“是”改成“不是”,将“不是”改成“是”等即可.如果命题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个体,就不能简单地将“是”改在“不是”, 将“不是”改成“是”等,而是要分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 注: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进一步提高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准确、简洁地叙述数学内容的能力;   4.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全称命题的否定 1.(2007年山东高考文理科)命题“对任意的x∈R,x3-x2+1≤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x3-x2+1≤0 B.存在x∈R,x3-x2+1≤0 C.存在x∈R,x3-x2+1>0 D.对任意的x∈R,x3-x2+1>0 探究二:特称命题的否定 3.(2007年海南省调研文理科)已知特称命题p:$x∈R,2x+1≤0,则命题P的否定是 ( ) A.$x∈R,2x+1>0 B."x∈R,2x+1>0 C.$x∈R,2x+1≥0 D."x∈R,2x+1≥0 (三)反思总结 1、书写命题的否定时一定要抓住决定命题性质的量词,从对量词的否定入手,书写命题的否定 2.书写命题的否定时,一定要注重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 3.由于全称量词的否定是存在量词,而存在量词的否定又是全称量词;因此,全称命题的否定一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一定是全称命题.[来源:学§科§网Z§X§X§K] (四)当堂检测 写出下列全称命题与特称的否定   ⑴p: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   ⑵p: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⑶p:对任意 , 的个位数字不等于3。 (4)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p:有一个素数含有三个正因子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命题p:“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不相交”的否定是( ) A.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 B.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相交 C.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不相交 D.存在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 2.命题“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否定是( ) A.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B.原函数不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C.存在一个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不关于直线y=x对称 D.存在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汪春梅 审稿人:张林 1.4.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案[来源:Z。xx。k.Com] 一、教材分析 《简易逻辑》列入高中学习内容以后,不少学生对逻辑联结词非p,即命题p的否定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而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又是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重点内容,也是新课标高考的一个亮点.下面就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进行精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进一步提高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准确、简洁地叙述数学内容的能力;   4.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会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学难点: 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初中和高中必修①~⑤的全部内容,已拥有了基本的模块知识和数学框架,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命题并不陌生,课本中许多数学也来自生活,对纯数学命题和生活中数学命题有一定的经验,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形式化思想在各个模块中也有所渗透,这些都为学习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支撑. 概念的形成过程应该是一个归纳、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不仅是要教师讲、教师引导,还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与同伴交流. 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客观因素在于数学符号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复杂行,要把具体的数学命题、生活中的数学命题的共性特征抽象出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统一的概括描述它们的共性特征,对学生比较困难.主观因素在于三个方面:①思维定势的影响,全称命题“”中,变量和含有变量的命题受函数概念的影响而不能正确理解全称命题;②理解数学符号表述含义的困难,这些困难不仅是对量词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命题中所含的其他数学符号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很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得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