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1090538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其方法篇之一重庆市万州区甘宁中心小学 刘仙树 小学数学 58716342“质疑”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出自汉书陈遵传)。“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

2、,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释义”、“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1、创设“情境”,开发学生“问”的潜能“情境”应包括两类:一类是现实情境,一类是数学情境。现实的情境容易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原型,容易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应用,能够体现数学化的过程。而数学情境则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我们的研究教师郝燕老师在教学平行与垂直一课时,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现实情境,工地上工人正在修砌房屋,一层层砖块之间构成的两线关系,房屋转角的地方两条边构成的两线关系,学生观察了这样的现实情境后,在心中产生了对两条直线的关系充满

3、了好奇,激发了求知欲,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形成了一种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氛围。在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时,郝老师又创设了数学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了,一条直线绕交点在旋转,转到成4个直角时,停下了,请同学们想象,这时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在老师营造的数学情境中理解了垂直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找准“切点”,把握“问”的时机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相互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4、往往运用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去解决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从提高自身提问的艺术水平入手,提问讲究启发性、开放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的问题不只是“这一题答案是什么?”而是要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结果的?”如我们的研究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按年月日一般的教学过程,总是先让学生看年历卡,然后提问“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而我们康立玉老师首先是让学生说说:“年月日的知识我已经知道了。”学生有的说“一年有12个月”,有的说“一个月有31天、30天、29天、28天”,还有的说“一年有365天、366

5、天”。然后教师设问:“一个月到底有多少天?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呢?”把学生的回答当成一种猜想,从而提练出整节课的两个核心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目标和方向。使我们的数学课教学尝试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猜想学生探索本课新知验证学生学习新知后感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验证的热情中收获知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告诉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找准了对学生问题的切入点,把握了“问”的时机,问于学生愤愤之时,问于学生悱悱之态,为学生营造最大的思维空间。3、拓展“时空”,发散“问”的层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每一课时都留出探究创新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不把每一课时的环节安排过满,否则学

6、生就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留有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就让学生发问。心理学告诉我们:“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学习新知后,通过探究质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同时还可以促进其知识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化,加强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提问步入更深层面。如我们的研究教师张元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后,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数学情境,发散学生的“问”:张老师带领47名学生去动物园,票价5元/张。凡购买50张以上者,打8折优惠,你觉得怎样买票划算?学生经过认真多方面思考,出示了以下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一是每人单独买票:5(47

7、+1)=240元;二是购买团体票50张:55080%=200元。第2种方案已经节约了40元。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静止,有的同学提出了:买团体票多出了2张票,可以考虑把多的2张票仍按8折优惠卖给单独前来参观的游客,那么实际只需要:580%50580%2=192元。第3种方案虽然有“票贩子”的嫌疑,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无疑具有广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对此方案加以赞赏。4、满足“需要”,激发“问”的动力从心理特点上讲,小学生具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好问,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这种好问和冲动往往被老师过度的“组织调控”而阻隔。学生的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形成有疑

8、不问的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碍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如我们的研究教师郝燕在教学了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一课后,让学生计算了一个边长是4m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44=16(m),面积44=16()。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呢?”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无知”,反而表扬他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继而启发全班学生就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甚至激动地现场辩论起来。在激烈的争辩中,问题等到明晰,教师没有费一句口舌,巧妙地调动学生求知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动力,

9、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通过实践和教研,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这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1)信任激励。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和信任。课堂上我们时常聆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他们进行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们”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心大增受到极大鼓舞。(2)表扬激励。我们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口头表扬时我们尽量运用诸如“你真棒”“问的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特别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或敢于向别人挑战的学生,我们更要用真诚的行动去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

10、成就感。(3)成功激励。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我们更相信“成功乃成功之父”。我们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激情。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以情感人。教师放下师者的威严,视学生为平等主体,变严师为益友,师生能自由交流问题和想法。我们为了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我们适时地提供给学生阳光、水分,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身心愉悦,畅所欲言。在课题开展初,学生从一系列的数学情境中发现了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敢提出来,教师“千年等一回”才能听到学生提问。有时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但很多是没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有

11、的学生认为只要在句子前面加上一个“为什么?”就是提了数学问题。面对学生率直而幼稚的提问,我们还是微笑着接纳学生的“问题”,给学生留足面子,让他们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要积极回应,要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筛选、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教材挑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挑战”。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催化剂。教师要用饱满的教学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用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地参与学习。总之,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我们体会到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则“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的同时,极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我们教师享受了课堂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