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1085364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文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文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 意见,要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序言中指出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 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在当前大 数据环境下,随着数据量节节攀升,更加强调数据的深层挖掘、驱 动决策作用,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对于数据内容收集、整理、 利用的人才需求旺盛,所以

2、未来信息人才既要懂得数据架构和分析、 注重实践,更要了解社会文化与经济等多元背景知识,两者之间结 合是信息人才培养的关键。1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脉络分析1.1关于信息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1998年,魏晓敏提到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来说,既是机遇又是 挑战。各种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情报事业的发展,信息服 务质量的好坏,人才是关键。赵立军强调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国际化 人才培养宏观管理体制,完善国际化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系统,对 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定和实施高端人才引进 战略,营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等。管 媛辉、肖月认为当前必须大力培养具有双重专业和多元知识结构

3、的 新型的科技信息专门人才,以适应大系统时代发展的要求。丁献峰 指出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对社会公共信息部门提出挑战,为满足社会 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可以采取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口径培 养模式、本硕直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元一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m赵静杰等谈到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分三大模块:教育培养模块、实践模块以及综合运用模块,三个模 块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杨善林提出一宽一厚两注重 模式“两注重一是注重实践,二是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 养;一宽就是拓宽专业口径,进行通识教育,深化专业内涵,拓 宽专业范围;一厚则是增强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加大对教学

4、计划的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增强专业发展后劲。此外,这 些研究还大致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教育模式,模式的弊端以 及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改进等。1. 2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国际化人才的描述较为冗长,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丁进提到国际化人才就是具有涉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 和技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p周红等 认为国际化人才不仅是一个地理层面上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和文 化层面上的概念。国际化教育内容应力求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 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工作和发展的能力,必须有科学合理的、 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衔接或实现国际化人才

5、的培 养目标。赵波强调企业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方式应该体现开放性,培养规格应该是组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应该 是模块化。纵观前人研究,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 知识和技能;另一类是态度和意识。所以国际化人才可以这样定义: 坚持本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掌握国际科学知识、专 业技能,沟通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会、 勇于创新的高级人才。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培养信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探索和研究 较多,但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培 养信息人才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两者的基础上协调统_、有机组合,信 息人才国际化,既符合当今世界对

6、人才的渴求,也顺应当前高等教 育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国内信息人才培养主要领域涉及高等学校, 而且大多是采用以本科为主的学科本位模式培养,再加上信息专业 人才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具有严重缺陷,造成了信息人才的浪费。 比如我国高校信息人才的培养,从重点院校到普通院校,再到一般的专科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基本相同,培养目 标也区别不大,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层次性,直接导致我国信息人才 结构不合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国际化功能、方式、目标等不断拓展或 转变,大学国际化的概念具有新的诠释维度和更广的涉及面1112。 面对新时代信息人才的大规模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信息管理人 才的培养方式,尤其

7、是国外图书情报学科,在培养信息人才的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国际上有许多大学 将图书馆学院易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院或信息研究学院。2003年, 美国7所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的院长齐聚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 图书馆情报学院,共同提出信息学院运动(iSchoo I运动),后 来组建iSchool联盟,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研 究与实践,培养信息人才。所以,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对国内外著名大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对培养模式进行比 较分析,对于我国当前信息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 采集国内外5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对其

8、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 出有益借鉴,提出国内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2国内外信息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2.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人才的特定需要在培养活动中的具体化,它将一定 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并体现于培养客体,是整个 培养活动的指向性规定。表1国外大学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在国外3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 标中,都提出要掌握信息相关的技能或能力,尤其是雪城大学强调 用宽广的眼光看待世界,掌握随时代变化的技能,基本符合培养国 际化信息人才的需求,其他2所大学则在这方面内容上有所欠缺。在表2中,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提到培养能在国家各级管

9、理部 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工作”可见其对学生就 业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很重视。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差异不大,但是根据其呈现 的特点,存在某些局限性的认识:首先,过于重视培养的结果和目标, 缺乏对培养过程的设定。对于培养目标的说明可以看出其主要有两 个部分,其中前一个部分表示的是信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体现 的是培养结果;后一个部分表示的是具体的对信息人才规格要求, 是表现性的特征体现,此二元表述格局包括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研 究能力,与原来灌输式教育是存在显著不同的。但是也有需要改进 的地方,比如没有在培养目标或课程目标中展现过程性或者体验 性目标,这对培养学生国际化

10、水平来说缺乏应有的空间。其次,更 多地从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的角度来拓宽知识面,对学生的创新素 质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全面培养不够重视。国内2所大学的培养目标 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方便找工作,对学生的国际化视 野、知识领域等大面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过于强调学习 知识和锻炼能力,而关于学生的人格、品格、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等方面的培养很少涉及,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的 需求,不能满足信息人才的需要。所以对国内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专业来说,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并对其更加明晰、准确和合理的表达。2. 2课程设置2. 2. 1课程结构表3国内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11、业课程结构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要求学生至少修满120学分,其中 要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内修满15个学分,包 括文学,音乐和艺术,交流,社会学,历史和文化,心理学以及自 然科学的一些分支学科。雪城大学信息研究院则是要求学生必须修 满120学分,包括32学分的核心课程,24学分的序列课程,13学 分的数学基础,9学分的沟通技能,39学分的艺术科学,3学分的 自由选修。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修读第二专业。 比如学生可以选修ewhouse公共传播学院的专业,修满128-141学 分,或选修Whitman管理学院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修满 135T39学分,毕业

12、学位由两个学院授予。2. 2. 2课程内容(1)国内大学。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 处理问题时能够使学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与 人交流合作,以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从南京 大学和武汉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其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使其接受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有着一定的相同,包括数据库原理课 程、信息管理概论课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信息检索课程、数据 结构课程、信息组织课程等,这些课程都是学科基础课

13、程。表4国内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课程在选修课程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并且自 由安排学习进程。国内外各大学都设有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 哲学与心理学类、历史学类、语言、文学、艺术等大类选修课,还 有专业选修课。(2)国外大学。雪城大学13在课程设置方面,核心课程由信息 组织导论、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信息管理核心课组 成和计算机入门、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设计原 理、软欠件规格和设计、软欠件实现等计算核心课组成。序列课程 包括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设计和管理。数学 基础,包括微积分基础、逻辑导论、离散数学、统计推理与实践。 沟

14、通技巧,包括学术写作的实践;研究和书评写作,包括撰写信息 报告和简报。艺术与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 自由选修课程,任何课程都可满足这一要求。匹兹堡大学课程主要有:信息系统与社会导论,面向对象编程信 息科学、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和网络导论、信息系统和分析等核 心课程。英语写作,包括书评写作、研究写作。数学,包括商务微 积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离散数学结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学术合作项目,如与匹兹堡大学格林斯堡校区合作,使 其学生主修信息科学,并授予信息科学学位;在信息科学学院的学 生可以在艺术和科学或其他的学院修读双学位或与工商管理学院联 合开设的学位课程。伦敦大

15、学学院为研究院,但为本科生提供有关信息和计算主题的 选修课程,包括编程、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用户与管理、数据库 系统、语义网等。这些课程也是商务信息管理的核心课程,由计算 机系、管理科学与创新系和信息科学系共同开设。此外,其还提供 三年的跨学科学习选择计划,整合人文、艺术、社会和工程科学。2. 3国内外大学信息人才培养比较分析国内外5所大学在信息人才的培养上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信息 社会对信息人才需求的推动下,欧美拥有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职业 教育三个层次的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趋于完 善。尤其是美国的信息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正规学院教育、公共学院 教育、私立学院教育、商业机构认证相

16、结合的发展模式。除了要使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和 处理能力,并紧贴社会的现实问题,比如信息污染、信息犯罪,需 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法律与信息道德的教育。ns在信息人才的培养上, 形成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跨学科培养、联合培养,使其成为 懂技术、通实践的信息人才。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特点在于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学生通 过前两年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是否 选择信息科学来继续学习和研究。一旦有学生被信息科学项目所接 纳,他们就可以选择导师来帮助完成项目,通常学生和导师之间要 进行学术讨论和互动,导师检查学生的项目进度,学生应选修一些 课程来协助完成项目。学院也支持双学位学生的培养。伦敦大学学院信息研究系在英国范围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学科教 育,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电子通讯和出版学。主要针 对研究生进行授课,但同时开设了本科生教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