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1082759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含2014高考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题库试题 语文1. (2014江苏,24,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B.茅盾子夜主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

2、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答案 1.AC解析 1.A.原文:“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可见徐庶之母并未拥曹

3、反刘,而是正好相反。“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是错误的。C.边城结尾: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所以C项说“整部小说都洋溢”“狂欢气氛”不正确。2. (2014福建,7,5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

4、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答案 2.BD解析 2.应为“觉新去看生病的祖父,要他去把二弟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慧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D.整个过程中伽西莫多什么也没有说。3. (2014江西,6,3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

5、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另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论语)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答案 3.B解析 3.A项,“觉新又催觉民开门”应为“克明又催觉新开门”。C项,

6、“冉求”应为“宰予”。D项,“黛玉”应为“妙玉”。4. (2014湖北,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

7、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答案 4.C解析 4.最后一句中“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错。应该是四凤知道真相后,悲痛地冲到花园里,触电身亡。 而周冲为了救四凤,不小心触电身亡。5. (2014天津,5,3分)以下四幅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都正确的一组是()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何

8、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韩愈班固屈原苏轼B.韩愈司马迁屈原李清照C.欧阳修司马迁贾谊苏轼D.欧阳修班固贾谊李清照答案 5.B解析 5.“金石文章”指韩愈的文章,“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对韩愈的评价。“幽而发愤著成信史”指司马迁受刑后发愤完成史记。“三户地”指楚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香草”“招魂”“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或作品中的独特意象。“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是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写的对联,上联选取豪放派的经典名句,下联描述的是与豪放派相对的婉约派,且强调一枝女

9、儿花,由此确定是指李清照。6. (2014北京,7,7分)“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题。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

10、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答案 6.BAB解析 6.B.出自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并没有写出“明月”之景。A.出自晏殊的中秋月:“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一轮”即用车轮比喻圆圆的月亮,圆月绕转庭梧,正值寒霜之际,显得格外冷寂,羁旅异乡的客人在中秋之夜无法还乡,孤单而落寞。C.出自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玉盘”比喻洁白晶莹的月亮。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

11、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升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D.出自李朴的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宝镜”比喻月亮像一面宝镜般明亮、透彻。在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一面宝镜般升起来。“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是A项,“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该句出自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意思是“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12、,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C.“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恨不得一夜就能飞到镜湖”,表达出作者急切的心情,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D.“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意思是“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出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与史湘云月下联诗,史湘云说了句“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了“冷月葬诗魂”,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诗魂!”7. (2014北京

13、,1-4,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i),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

14、,其中不乏艺术精品。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n)冬祥意蕴B.楹(y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i)撰写D.镌(j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答案 7.1.D2.C3.A4.D解析 7.

15、1.“镌”应读jun,“锒锒”应为“朗朗”。2. 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同,从而构成对仗。“冬尽”为主谓结构,所以排除A项和B项。C项和D项比较,从内容上看,更符合春联要求、能够体现春节喜庆气氛的是C项。3. 题写:写;书写(标题、匾额等)。题签:原指题写书签(贴在线装书书皮上写着书名的纸条或绢条),现也指题写书名。内涵:(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蕴涵:同“蕴含”,包含。涵泳:“涵”是潜入水中,有沉潜之意;“泳”是游于水中,有游泳之意。本义为潜游,引申为浸润、沉浸之意,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4. 对联要求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上联仄声下联平声,字数不仅限于四言和六言,适用场合也不仅限于喜庆场合,还可用于开业、庆典、书房、挽联等,对联往往与书法艺术相结合。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