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成果;而价值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的成果真理和价值所表示的实际上是客体在实践中对于主体的一种关系:真理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价值是主客体在实践中形成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真理和价值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认识这一点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到达目的,获得成功〔真理尺度:指制约人们实践的外部事物存在和开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所谓遵循真理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人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即真理来指导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价值尺度:指制约实践主体即人的存在和开展的本质、规律和规定性,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要求所谓遵循价值尺度,就是指实践要按人的需要和要求办事,要用真正反映了人的需要和要求的价值目标指导实践,否则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
于是,我们看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例如,我们建筑一幢居民大楼,一方面,要遵循真理尺度,要根据建筑学的力学、材料学、施工方法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就无法建成,即使建成也会因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而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还要遵循价值尺度,要根据人们居住对房间布局、采光、保温、通风、给排水、出入通行等要求去做,否则大楼再结实人们也不会满意再如,我们进展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也同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提出的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开展〞和"有利于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提醒的是社会开展的进步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开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提醒的是社会形态的开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总之,成功的实践必然应该是两个尺度的统一由于真理尺度的容就是真理所提醒的容,而价值尺度的容也就是价值所表现的主体的要求,因此,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确实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的没有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而没有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无论是农民种庄稼、工人造机器,还是医生治病,只要是获得了成功,就意味着人们在实践中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尽管有时人们是不自觉地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如"意外成功〞或"歪打正着〞,但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肯定不会成功因此,在我们的实践中,必然树立尊重科学、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才能使实践不断获得成功则,人们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的根据是什么呢"比方医生如何选择用药和不同的治疗方案"个人如何选择社会职业和自我开展途径"人们应树立怎样的社会政治理想"等等,人们在对客体进展价值评价或价值判断时应根据什么进展呢"实践说明,只有那些以相关真理为根据的价值认识才是正确的比方,医生用药或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必须以对病人的病症有正确的认识,对药物或不同治疗方案的本质、作用、治疗机制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结论,反之,就会出现治疗上的失误。
袁世凯生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和肾脏病他不信西医、迷信人参、鹿茸等昂贵的补药平时无论是坐车外出,还是居家,总是口中嚼着人参片,喝着鹿茸汤,后来死于冠心病和尿毒症专家指出,乱用人参、鹿茸等药物对于心血管病和肾病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只会加速其疾病的恶化这说明,袁世凯对于药物的价值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关于自己的疾病和人参、鹿茸等补药的正确认识,他对补药的错误的迷信态度反而害了自己同时,任何真理都必然具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能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有人问哥德巴赫猜测的价值何在"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吸引了许多数学家为解开关于它的迷团而努力,而景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些真理在刚发现时,其价值还难以显示出来如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别说实际价值尚未显示,就是真正理解它的人也没有几个,害得爱因斯坦不得不用了近30年的时间作科普工作结果,后来被人们普遍承受,并在核能研究和利用、宇航事业中表现出巨大价值哥德巴赫猜测的研究现在也有数学研究上的、思维训练上的、知识积累上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实践开展,它的研究成果迟早会显示出其价值的。
有人问,"人总是要死的〞这是真理,其价值何在"黄连虽苦,却能治病有些真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却对人有好处既然人总会老、总会死,则就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要积极享受人生,使人活得充实、有价值;要重视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早做准备;要关心濒临死亡的人,要使人感到人生有温暖,人死无遗憾,这就要做好终极关心工作,等等正因为真理对人类有巨大价值,因此,科学、真理在人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开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比方,我们说"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国策,这是由于我国科技比拟落后的现实,严重地制约着我们生产力的开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要开展科技和文教事业科教事业的开展,实质是要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指导生产的真理、进展社会管理的真理、提高人的文明程度的途径和方法的真理等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我们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就生动和深刻地、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理论的真理性相互引导表现在:一方面,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开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开展促进价值的实现。
比方,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越准确、越深刻,人们就越关注环保问题,从而能够保证人们今后会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对社会开展的规律、趋势的认识越深刻,人们就会越坚决地走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会取得更大的建立成就,人民就会享有更多的好处这就是说,真理的开展,促进着价值实现的开展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开展结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类的实践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二者的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的原则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求真、的自觉意识其主要特点:第一,坚持以科学的实事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努力排除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因素对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干扰第二,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人们进展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根本品格任何成心地弄虚作假,或不自觉地以虚幻的想法代替科学结论和作为实践依据的做法都是科学精神所坚决反对的,都会极危害科学和实践。
近年来,人们痛感要在学术界、文化领域旗鼓地反对学术腐败,以维护科学的尊严不坚决反对抄袭、剽窃、搞假论据等行为,就会使学风严重败坏,从而会严重阻碍科学的开展第三,崇尚理性思维,要注意排除非理性的情感、习惯等因素的消极影响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都是指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结果的影响科学精神主清醒、严谨的理性思考,要求人们防止情感、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即使是在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作用下取得的科学成果,也要用理性去加以分析、鉴别、验证,才能予以确认第四,科学精神不成认科学有禁区,鼓励人们去探索一切未知领域的奥秘,反对束缚人的思想其实,一部人类科学史,就是科学开展不断冲破禁区的历史哥白尼的日心说、塞尔维特的血液循环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等,都是冲破禁区的伟大科学成果下面我们再来看人文精神在实践中,人们追求价值、按价值尺度办事的要求,则使人们形成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尊重人、保护人,时刻关注人类利益和人类开展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关注价值实现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在运用科学、技术成就时出现了损害人类利益、危害社会进步的严重后果,这促使人们反思什么是指导实践的正确原则。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伯格本打算在基因研究中把一种猴子身上的肿瘤病毒SV40的基因拼接在大肠杆菌的基因上,但他突然意识到,这样做会有严重的后果:本来在人身上不能传染的SV40病毒,可以借助大肠杆菌在人类中广泛传播,这会严重危害人类平安于是他果断中止这项实验,并建议美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来审查和制止科研中会危及人类平安的工程我们说,伯格身上表达出人文精神当今世界上,人们运用科技危害人类的现象层出不穷:核能科技用来造原子弹、化学知识用来造毒气、计算机技术用来搞科技犯罪、基因成果要用来造基因武器、生物克隆技术要克隆人等这是令人十分忧虑的现象人文精神则是要求人们用人道主义、维护人类共同的精神来制约科技的运用,来指导人们的实践虽然,在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存在着由私有制所决定的国家间的利益冲突的条件下,人文精神发挥作用是有限的、非决定性的,但是它毕竟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这正是我们当前主对青年要从小进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培养之目的所在人文精神的特点如下:第一,自觉地把人的利益和人的开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准确地说,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人民、人类,应排除极少数危害社会、人类平安的个别坏人、犯罪分子。
以人为中心与科学精神关注物质世界形成对照第二,从人的利益和开展要求出发,把追求美好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追求真实有一定区别,它要求在已把握了的真实的根底上,追求美好因此,人文精神表现在人们在理想、艺术作品、实践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追求完美的要求,尽管它们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这与科学精神的绝对求真形成了对照如共产主义社会前景、艺术作品中对人的人格与形象的完美无瑕的刻画、对改造世界的目标的尽善尽美的追求等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推动着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第三,人文精神不仅崇尚理性,还调动、诉诸人的理性之外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或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追求等人的丰富存在形态和心世界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就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来提醒生活的贝多芬提醒的是通过斗争走向欢乐的人生态度;柴可夫斯基则提醒了在封建势力压迫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往变革却又信心缺乏的充满希望的绝望的矛盾的心世界它们促使人们认识、体验人生,并推动人们趋向美好哲学、历史学和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最重要的载体第四,人文精神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类利益和开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它把违背善的一切言行视作禁区。
科学无禁区,但人文有禁忌但凡危害人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