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1066906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葉英文名 - Argy Wormwood Leaf來源-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的葉nt.性狀鑒別 -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 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 香,味苦。以葉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絨毛多、質柔軟、香氣濃郁者為佳。顯微鑒別-粉末特徵:綠褐色。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T字形毛,頂端細胞長而彎曲,兩壁不等長, 柄2-4細胞;另一種為單列性非腺毛,3-5細胞,頂端細胞特長而扭曲,常斷落。腺毛表面觀呈鞋底形, 由4或6細胞相對疊合而成,無柄。

2、草酸鈣簇晶直徑3-7“m存在於葉肉細胞中。化學成分-葉含揮發油約0.02%,主要成分為桉油精(cineol約50%、倍半帖烯醇等;揮發油中主要成 分為水芹烯(phellandrene)杜松油帖、側柏醇、芳樟醇、優葛縷酮等。此外,尚含腺瞟吟(adenine)0.02、 膽鹼(choline)0.11%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及澱粉酶等。乾全草含揮發油0.2 一0.33% 油中含側柏酮(thujone,C10H16O、側柏醇(thujyl alcoh610H18O)、杜松烯(cadinene C15H24)。性味 -苦辛,溫。歸經 -入脾、肝、腎經。飲片名稱 -艾葉、艾絨、醋艾

3、葉、艾葉炭、醋艾葉炭炮製作用 -生艾葉微苦、辛,性微溫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行氣開鬱,祛痰止咳作用,並有止血之功。 艾葉絨便於溫灸。醋艾葉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解除毒性。艾葉炭辛散之性大減,溫經止血功能增強。 醋艾葉炭取其酸斂走肝,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症,為婦科崩漏下血之良藥功能主治1. 溫經止血:可用治下元虛冷,痛經閉經、崩漏出血,月經過多,以及宮冷不孕等證。2. 散寒止痛:常用治風濕痹證,關節疼痛,於針刺時加艾炙。此外,水煎外洗,可治濕癢症。藥理作用1. 局部刺激作用:此種揮發油對皮膟有輕度刺激性,可引起發熱、潮紅等。2. 服少量(35克),可增進食欲,大量則引起胃腸之急性炎症。3. 臨

4、床及動物實驗都證明艾葉油有明顯的平喘、鎮咳、祛痰及消炎作用。5.吸收與排泄: 服後很快由小腸粘膜吸收而達肝臟,隨血循環而擴至全身,1小時內即可在尿內發現艾的成分,大部 分儲於體內,由小便逐漸排出,或經氧化、結合而破壞。此外,艾葉油的成分a牝品烯醇在豚鼠整體和 離體實驗中,能鬆弛氣道,升高氣管平滑肌內cAMP含量,對豚鼠離體心房具有抑制作用。艾灸家兔大 椎穴對家兔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艾葉揮發油對正常大鼠和四氯化碳中毒大鼠均有明顯的利膽作用。藥理作用1. 抗菌作用:2. 抗真菌作用:3. 平喘作用:4. 利膽作用:5.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6. 止血作用:7. 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8. 對心血管

5、系統作用:9. 抗過敏作用:10. 其它作用:大橋秀治報告艾葉主要因其含鞣質,可使因溫刺法發熱的家兔的體溫下降。但其作用劑量 已近致死量,故不能作為解熱藥使用。用小白鼠耳部塗巴豆油引起炎症模型,用艾葉揮發油給小鼠皮下 注射或肌肉注射0.0125g,均有抗炎效果,有效率為57.8%及75.0%; p值均小於0.001。艾葉油亦能延長 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小野艾水浸液對兔耳血管灌流時幾無影響,給小鼠腹腔或靜脈注射可降低毛細血 管通透性(Lochett氏法)。大鼠內服有顯著利尿作用,毒性中等,可用於臨床。【臨床應用】治療慢性肝炎取艾葉製成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0.5克,每日肌注4毫升,總療程 1_

6、2個月。治療期間同時給予保肝藥物。治療 123例,其中遷延性肝炎 39例,近期治癒 28 例,顯效 6例,好轉 5 例;慢性肝炎 46例,近期 治癒 21 例,顯效 19例,好轉 6例;肝硬化 15 例,顯效 3 例,好轉 4 例,無效 8 例。總有效率 92%。 治療肺結核喘息症用 10%艾葉液每次 30 毫升,日服 3次,食前半小時服用。臨床觀察 37 例,均同時內服異煙肼, 3例併發肺原性心臟病的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加用毒毛旋花 子甙治療,一般服艾葉液1 1.5月。31 例經過上述治療,氣短及咳嗽減輕,喘鳴消失,痰量顯著減少,肺部幹、濕性羅音減少或消失; 其餘 6 例療效較差或無效。經驗

7、證明,以對肺部無嚴重纖維增生或肺氣種存在者效果較佳。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幹艾1斤或鮮艾2斤,洗淨、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一6小時,煎煮 過濾,約得濾液 3000 毫升,加適量調味劑及防腐劑。日服3次,每次30一60毫升。或製成注射劑,每日2次,每次肌注2一4毫升。治療 154 例,近期控制 6 例,顯效 21 例,好轉 81 例,無效 46 例。或用蒸餾法提取艾葉油,製成膞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一4次服,10天為一 療程。治療 138 例,一個療程總有效率 81.88%,近期控制加顯效者占 46.37%。還有每日用艾葉2兩(幹品),紅糖5錢,加水煎成100毫升,分

8、3_4次服,1周為一療程。 治療 484 例,有效率 76.1%。 治療急性菌痢用 20%艾葉煎劑,日服 4 次,每次 40 毫升,觀察 21 例,均獲治癒,平均住院 5.5 天。治療過程中同時補充維生素乙、丙,個別病例給予輸液。 治療間日瘧取幹艾葉0.5_1兩,切碎,用文火煎2小時左右,過濾,加糖,於發作前2小時頓服, 連服 2 天。經治療53例,控制症狀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內瘧原蟲陰轉率為 56.2%.藥液須現制現用,每日用 1 兩的療效較好。 治療鉤蚴皮炎 在局部鉤蚴感染 24小時內,取直徑1.5釐米的艾絨卷,熏燙鉤蚴感染部。 對於皮疹多而範圍廣的皮炎,將患部皮膟分區逐一熏燙 5分鐘

9、。 治療106例,癢感消失者77例,仍有癢感者 28例,奇癢者1例。 患者一般于晚間艾熏後,即癢止入睡,次晨癢感消失。對照組60例未加治療,癢感持續時間短則3一4天,長則5一6天,少數皮炎進展為紅腫、水泡戒因 抓破而潰爛。治療組呼吸道症狀(氣急、咳嗽)的出現率為 1.88%,對照組為 14%。 治療婦女白帶取艾葉5%煎湯去渣,雞蛋2個放入湯內煮後吃蛋喝湯,連服5天。 治療尋常疣采鮮艾葉擦拭局部,每日數次,至疣自行脫落為止。治療 12 例,最短 3 天、最長 10 天即行脫落【應用要點】一、艾葉1 .吐血衄血 血熱妄行所致吐血、衄血,以鮮品配伍生地黃、鮮側柏葉、鮮荷葉合用,取其溫經止血反 佐之用

10、,使寒藥無傷陰之慮,止血無留瘀之弊(5)。2 .濕疹搔癢 寒濕邪毒,外溢肌膟所致的皮膟濕疹搔癢者,以本品單味或加雄黃、硫磺煎水外洗,若與 地膟子、白鮮皮等並投,效果更著(5)。3 .咳嗽、嘯喘 咳嗽痰多或笑喘時作者,多以艾葉油製成膞丸服用,取其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5)。4 . 二氧化碳萃取的艾草精油有抗真菌的活性(6)。5 .可以用來治療因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的子宮頸癌(7)。艾草萃取物具有抗癌的活性(8,9)。艾葉萃取物可 以抑制乳房細胞磷酸化反應,降低乳癌生成的機會(10)。3. 綱目: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 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

11、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屙之人為康泰, 其功亦大矣。蘇恭言其生寒,蘇頌言其有毒,一則見其能止諸血,一則見其熱氣上沖,遂謂其性寒、有 毒,誤矣。蓋不知血隨氣而行,氣行則血散,熱因久服,致火上沖之故爾。夫藥以治病,中病則止。若 素有虛寒痼冷,婦人濕鬱滯漏之人,以艾和歸、附諸藥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輟, 助以辛熱,藥性久偏,致使火燥,是誰之咎歟?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諸痛,調女人諸病,頗 有深功;膞艾湯治虛痢及妊娠產後下血,尤著奇效。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 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亦宜以此夾入襪內。4. 本草匯言:艾葉,暖

12、血溫經,行氣開鬱之藥也。開關竅,醒一切沉涸伏匿內閉諸疾。若氣血、痰飲、 積聚為病,哮喘逆氣,骨蒸痞結,癱瘓癰疽,瘰鬁結核等疾,灸之立起沉屙。若入服食丸散湯飲中,溫 中除濕,調經脈,壯子宮,故婦人方中多加用之。5. 本草正: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 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搗汁,或熟用煎湯,或用灸百病,或炒熱敷熨可通經絡,或袋盛 包裹可溫臍膝,表裡生熟,俱有所宜。6. 本草正義:古人灸法,本無一症不可治,艾之大用,惟此最多,故別錄以冠主治之前,其作煎 以下,則湯液之治療也。止吐血者宜生用,取其辛開以疏經絡之壅,然溫升之性,必與上溢之

13、症不合, 古人有四生丸之制,以柏葉、荷葉、生地之清肅下降者為主,而反佐以艾葉之辛溫,欲其同氣相求,易 於桴應,非艾之一味可以止上升之吐衄也。其止下利,則以裡寒泄瀉而言,辛溫升舉,固其所宜。下部 gu 瘡,則濕熱生蟲之恙,苦溫燥濕,又能殺蟲,是其專職。婦人下血,則中氣虛寒,下焦無攝納之權, 以致血行失道,無故妄下,金匱膞艾湯溫經升舉,固陰和陽,是其正治,非血熱妄行之下血也。生肌 肉者,虛羸之人,血少形臒,得此以溫養之,則氣血旺而肌自豐;亦有潰瘍氣血兩虛,陽和不運,則新 肌不長,艾能溫煦以和脈絡,而肌肉易長,若熱多爍液者,非其治也。7. 別錄: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

14、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 子。8. 陶弘景: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9. 藥性論: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10. 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11. 食療本草: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12. 日華子本草: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13. 珍珠囊: 溫胃。14. 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閉痛熱壅,飲食有妨者,搗汁灌漱。15. 王好古:治帶脈為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16. 本草再新:調經開鬱,理氣行血。治產後驚風,小兒臍瘡藥(毒)理學毒性:艾葉油小鼠灌胃LD50為2.47ml/kg,腹腔注

15、射為1.12ml/kg。艾葉所含揮發油對皮膟有輕度刺激作 用,引起發熱潮紅,服能刺激胃腸道分泌,服幹艾葉3-5g可增進食欲,但大劑量可引起胃腸道急性 炎症,產生大量噁心嘔吐,若大量吸收後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出現譫妄、驚厥及肝損害等。 由於神經反射性的變化,以及血管壁本身受損,可招致子宮充血、出血,妊娠時甚至流產。有陰 虛 或 血 熱 情形,須小心應用。其有效成份發揮油有毒能使皮膟粘膜發炎。內服能刺激消化道。 吸收後會達到肝臟而影 響肝臟的新陳代謝而致黃疸。其對中區神經尤為厲害。中區神經會過度活動而引 起癲癇。因為它改變神經反應而損害血管而導致子宮反應性充血而流血。其有毒服劑量為20一30 克。大量服艾葉製劑(尤其是艾葉油)後,約半小時即出現中毒症狀:喉乾渴,胃腸不適,惡心,嘔吐, 繼而全身無力,頭暈耳鳴,四肢震顫乃至痙攣(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引起),痙攣發作後全身肌肉弛緩, 缺乏張力,甚至癱瘓。由於神經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損,可招致子宮充血、出血,在孕婦甚至流產。亦可 引起肝細胞代謝障礙,而致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由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痊癒後亦常有健忘,幻 覺等後遺症。慢性中毒者則有感覺過敏、共濟失調、幻想、神經炎、癲癇樣痙攣等症狀出現。如遇服 中毒者,則首先清洗胃腸道,用骨炭粉吸收,並置病人於安靜及光線較暗之病房內,避免外來刺激,給 予鎮靜劑,保護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