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获奖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1066418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获奖教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咬文嚼字获奖教案咬文嚼字获奖教案咬文嚼字获奖教案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

2、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

3、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

4、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PPT课件演示:P.5明确: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 苏轼惠诗“套板反应”

5、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PPT课件演示:P.6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

6、,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PPT课件演示:P.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 福楼拜)王若虚该

7、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PPT课件演示:P.8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贾岛“推敲”PPT课件演示:P.9(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你认为应该用“推”

8、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

9、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PPT课件演示:P.10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

10、赏识,后流落江南。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明确: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

11、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PPT课件演示:P.11P.15(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PPT课件演示:P.16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七)作业设计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八)板书设计郭沫若改字 不同情感文字修改 王若虚改句 不同意味咬文嚼字 贾岛“推敲” 不同

12、意境苏轼惠诗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反面学习目标: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教学重点:梳理课文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联系阅读实际,探究运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提问方式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提问: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或者如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还有,在写作方面

13、的,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再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讨论后明确:房屋需要装修,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

14、流于肤浅,缺乏深意。二、作者介绍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展示:朱光潜情况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引导: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小文章,下面就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三、概括层次粗读文章,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学生回答,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