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10287281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一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 指出的。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 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今教育又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 大潮中,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诱之以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 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 造性思维、想象和创

2、造性行为的前提。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 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 须强化其创新意识,而兴趣在认识活动中则起着启动、定向和动力的 作用。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 件”。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智力潜能 并使之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 是中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学 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从而自主探索求知。例如:在“热爱生命,遵守交规”主题 活动中,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品引入,以表演、歌曲等多种文

3、艺形 式为载体,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这样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 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二、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学始于思,思始于疑” “疑”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活动中,善 于从实际出发,通过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可以由教师置疑,更可以 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改变其被动接受状态。著名的教育家韦斯科夫说:“科学的目的是发 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教师的作用不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提问, 而是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才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 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

4、的止步。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 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置学生于新旧知识、感性认 识与理性认识、个人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冲突的旋涡中,使学生带 着问题实践,调动质疑意识,产生思维动势。例如:在“承重”探究 活动中,提出“一张纸能承受多大重量?”“空心圆柱和棱柱谁的承 重更大?”等问题后,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去实验,激发学生 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 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

5、课程的 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 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 我意识和能力。而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这对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产生创新意 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滑轮组绕法” 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在铁架台上,先下后上绕,可较为有效地防止在 绕线时脱槽儿,而此时一位叫杨天亮的同学没有用老师提供的方法, 而是把两个滑轮平放在实验台上,绕好后再挂在铁架台上,更方便、 更快捷。我发现后,请他为同学们示范、讲解,并在班上把这种绕法 戏称为“杨式绕法”。他和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这不但激发了学生进 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而且,还培养 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 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 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