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鲁迅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1023980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言难尽的鲁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言难尽的鲁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言难尽的鲁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言难尽的鲁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言难尽的鲁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言难尽的鲁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言难尽的鲁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言难尽的鲁迅在现代中国百年的文坛上,鲁迅是一个令人爱恨交加颇有争议的一代大师。毫无疑问,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深刻认识入木三分,对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给予了最不留情面的曝光。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无论当时或是后世,无论是民国政府的国民党,还是民国政府的敌对阵营, 各执一词,至今百年已过,对其还是莫衷一是。共产党的领袖给予鲁迅的高度评价在现当代文人中可谓登峰造极, 无出其右。 最出名的一条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2、。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1)认为鲁迅有卓越的政治远见,指出“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 看得真”;( 2)认为鲁迅具有斗争精神,指出“他在黑暗和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 ( 3)认为鲁迅具有牺牲精神,指出“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把钢刀一样的笔锋指向他所憎恶的一切”。毛泽东还从这

3、三个方面的评价出发,总结出“鲁迅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认为“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不过,曾把鲁迅吹捧到极点的领袖在1959 年反右期间居然说了一句真心话: “如果鲁迅还活着, 要么沉默不再做声,要么关进监狱还要写!”国民政府又是如何对待和评说鲁迅呢?在 1927 年之前的北洋政府对鲁迅相当客气,不管鲁迅如何抨击和谩骂,北洋政府总以宽阔的胸襟包容他, 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 1927 年蒋介石执掌大权之后,国民党政府软硬兼施,既对鲁迅施加一定的压力,又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病故后,国民政府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在国民党主政的 70 多年的中华民国官方竭力回

4、避对鲁迅进行评价,在台湾民间对鲁迅也是毁誉参半。如今,意识形态的对立早已硝烟散去,孰是孰非也几乎不证自明。本人没有通读过鲁迅的文集,仅根据个人对鲁迅的十分有限的认知不敢妄加论断。从前,对鲁迅如同高山仰止,不过,经过多年思考,总有些不大成熟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人应该以良知作为是非底线,抛弃所谓阶级观点和立场,坚守公义,宣扬自由民主理念,促进民族和谐,文明进步。而鲁迅的阶级倾向鲜明,特别是对中国的富人及民国政府竭尽诋毁,虽然他对麻木不仁的普通中国人很不客气,而对“无产阶级”则几乎无原则赞誉。鲁迅如同戴着一副很奇怪的墨镜来看待中国社会,所以他看到的未必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原貌,这幅墨镜还能有选

5、择地丑化所谓的“敌人”,美化所谓的“朋友”,这样带着强烈的好恶爱憎感情论断是非就未免有失公正。好在鲁迅不过是一个文人,如果他是一个最高法院的院长,真不知他会制造多少冤假错案。二是他认为中国不进步主要在于民族劣根性,因此他要终身致力于改造国民思想。殊不知,人总是要与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性的长短都是主动或被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如果社会大环境没有根本变化,对国民性的改造必然徒劳无功,刚把后面的扶正,前面的又复归于歪斜,只有当社会大环境有本质改变,特别是政治制度真正文明之后,中华民族的所谓劣根性迟早也要逐渐消除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自然就会被动改变。 中国自从 1911 年 10 月中华民国

6、成立之后,尽管与成熟发达的西方社会还相差很远,无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毕竟已经启动了融入世界文明进步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是中华民族 5000 年来难能可贵的巨大进步。鲁迅也许是个急性子,他总嫌民国进步缓慢,有种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情,希望一夜之间中国就完全天翻地覆。对于民国需要克服巨大阻力而艰难迈出的每一步,鲁迅几乎都视而不见,却认定民国与前清一样黑暗,“黑漆漆的,竟不知是昼是夜”。百年之后,回首当年的中国,无法否认为北洋政府16年是百年少有的政治清明时代,即便在中华民族 5000 年历史上也极其难得。但在鲁迅笔下,民国即使有变化也仅仅只是服饰不同与前朝,仅仅只是男人头上少了一根辫子而已,政治上

7、完全是“换汤不换药”。中国人不是总是顽固不化,“搬动一张桌子都有可能流血”, 也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国人善于毁坏而拙于建造,常常干些揠苗助长的蠢事,鲁迅当然渴望中国变化, 不过他也患上了急火攻心的病症, 几乎伴随终生。他实在有些迫不及待了,恨不得把中国社会打个稀巴烂,不遗余力鼓吹暴力革命成了他近乎绝望之后的唯一出口。三是他的思想够深刻了,但他居然没有发现中国几千年来就是深陷于不断地以暴易暴的泥潭里而难以自拔,经历过无数次血流成河的混战厮杀,除了改朝换代之外,能有什么实质变化?难道说中国再来一次暴力革命就能真的彻底改变悲惨命运吗?鲁迅把问题想得未免有些一相情愿,中华民族百年不幸遭遇对鲁迅的革命改

8、造中国的主张给予了彻底否定。陈丹青一语道破革命玄机:“革命就是一群最无耻的人最后上来,然后继续来做者革命者痛恨的事情 ,就是奴役别人 ,利用这个国家 ,然后糟蹋这个社会 ,一定是这样的。”尽管这话说的有些绝对,但是至少对于中国革命的论断却是一针见血。四是他的拿来主义主张本质上还是“中体西用”实用主义,与我有利的就留下,与我不利的就抛弃。一切以自己的眼光来决定取舍,何以见得自己的认识就是正确无误的,一成不变呢?这种主张与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崇尚实用的思维一脉相承,直到现在,中国统治者依然强调“中国特色”,只能有选择地借鉴西方政治制度,坚决拒绝与世界全面接轨。与日本全盘照搬相比,中国人自以为自己很高明

9、,其实很蠢,几乎总是把本来好端端的进口洋货包括西方十分成熟的政治制度改造得中不中、西不西面目全非。日本能够很快就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行列, 而中国人却经历了 170 年没完没了的折腾居然还是不得其门而入,难道还不能引人思考吗?五是他晚节不保,上了贼船。虽然没有加入什么政党,却是不折不扣的“精神党员”,与乱臣贼子沆瀣一气。不避风险窝藏乱党领袖,为贼人通风报信。从某种程度上说,他通敌祸国终将难逃历史罪人的千古骂名。鲁迅,并没有什么卓越的政治远见,更不是独立不倒、不偏不倚的大树,他完全搞错了前进的方向,对中华民国进行什么决不妥协的坚决斗争更是显得不够理智,至于把笔锋当成投枪、匕首,对与自己政见不同的所谓“敌人”格杀勿论,更是文人中的屠夫,与思想自由的进步潮流格格不入!他几乎从来没有主张过学习西方选举、法治、宪政等政治文明,却为俄国十月革命大唱赞歌,误导了中华民族, 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世所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