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话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及其成因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 “瓯婺入闽通衢 ”、 “驿马要道,商旅咽喉 ”之称龙泉历史悠久, 出土文物证明, 新时期时代, 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属闽越之地自东晋太宁元年( 323)置龙渊乡属扬州永嘉郡松阳县起,此后经历代行政区划的多次沿革, 最终于 1990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龙泉市撤县设市,现有人口 28 万,辖三个办事处八镇八乡 444 个行政村,为浙江省面积第二大县级市吴语又称江浙话,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吴语分成六个片(次方言):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和宣州片,其中处衢片和瓯江片与其他各片完全不能通话 吴语中的处衢片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 其中龙衢小片包括浙江省的龙泉市、松阳县、遂昌县、衢州市、龙游县、开化县、江山县,江西省的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福建省的浦城县县城以北龙泉方言既有其独特性,又一定程度上受到北方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影响下文选《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的 600 个包括天文、地理、动植物、社会关系等几方面的普通话词汇词汇,对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汇进行比较一、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异同比较根据《吴语处衢方言研究》 中的 600 个词汇,我们把比较结果列表如下,通过其比较后主要归纳出来的三种类型: 一是同形词,即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语形式的相同的;二是全异形词,即同义而词语形式完全不同的。
三是差异词,是同义而词语中有部分语素形式有差异的词,具体数据如下:在 600 个词汇中,按照词性的分类,共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9 类居于首位的名词共有 356 个,全异型和差异型居多,分别占 35.96%和 45.50%,全同型只有 60 个其次动词有 136 个,全异型占 56.62%,全同型和差异型分别有 16 个和 43 个排名第三的形容词有 42 个,其全同型和差异型的词汇总个数约等于全异型的词汇数代词只有 24 个,以差异型和全异型词汇居多数量词和副词分别有 21 个和 15 个,前者的全异型词汇占 80.95%,全同型的只有 19.05%,而后者的全异型词汇占 60%,全同型和差异型各占 20%介词只有 3 个,全异形词汇的个数是全同型的两倍 连词和助词只出现了全异型 总之,全异型词汇有 267 个,全同型的有 103 个,差异型的有 230 个一)同形词比较在 600 个词语中,有 103 个词语在龙泉话和普通话中是同形的,但其中也有小部分是同形而异义词或者是词义上有差异的词下面分别说明:1.同形同义词同形词的词汇以表格的数据为基础,从各类词的在同形词中的数量从高到底排列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副词、介词。
其中名词有 66 个,超过同形词的一半,如(因篇幅所限,所有举例不多于 3 例)有表示节日和日期的端午、正与初一、明日等;表示地理的煤、锡、石等;表示生活必需品类的醋、 酱油、盐等;表示动物昆虫类的苍蝇、 老鼠、驴等;表示人体类的牙齿、耳朵、头等,表示社会关系的哥、弟、妹等;表示农具类的犁、水碓,以及食物类的蚕豆、馄饨、包子等动词位居第二位,共有16 个,主要是表示日常生活的动作,如走、跳、逃等位居第三的是形容词,只有11个,主要是表示事物情状的词,如咸、淡、凹等代词中全同比率最高的是人称代词,共 9 个,全同词 2 个,如你和我数量词共有 “把、床、双、间 ”四个全同词 15 个副词中全同词有 3 个,即 “都、也、反正 ”,介词只有 “从 ”一个2.同形异义词龙泉话与普通话词汇中,除了上述形、义完全相同的词语外,另有一部分是形式相同而意义有区别或截然不同的词, 主要差别表现为词义的扩大、 缩小和转移等等1)龙泉话词义大于普通话词义相同的词语,在龙泉方言中不但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还可以表示与该词义相关的事物同一个词在龙泉方言中意义扩大了,如 “吃”,普通话里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而在龙泉话里, 吃不仅可以表示这一词义, 还可以表示抽、喝的意思。
其实,吃的本义即 “进口 ”,并非只能与 “饭菜 ”搭配,所以,这种语言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普通话里对于吃的动作分工、 描绘更细致,吃族词更丰富;又如 “点心 ”,普通话里指中饭和晚饭之间的一顿饭,而龙泉话里除了普通话的这层以外,还表示通常所说的 “夜宵 ”;又如 “凳子 ”,普通话里的定义是指有腿没有靠背的坐具, 可以说是板凳、 小凳儿,在龙泉话中统称有靠背的椅子或者没靠背的凳子都是凳同样的例子还有 “孙子 ”、 “汤 ”“胆”等等2)龙泉话词义小于普通话词义相同的词语,龙泉话比普通话词义狭窄,这样的词数量不多,如 “面”在普通话里有面粉、粉末和面条几个义项,龙泉话里只有面条一个义项 “窗门 ”普通话里指窗和门,龙泉话里只是指窗3)龙泉话词义异于普通话词义普通话中有些词语, 在龙泉方言中词义发生了变化, 有的词义转化后与原词义仍有一定联系, 如“竭力 ”在普通话中是指竭尽全力, 在龙泉话中则转移为疲劳费力这个义项了; “侬 ”在普通话中是指人称代词,在龙泉话中则表示人; “天光 ” 在普通话中是指天空的光辉和日昼, 龙泉话中转移为早上和早饭等 有的转移义则与原词义毫无联系了,如 “搞 ”在普通话中表示做、干和弄等义项,而龙泉话中则表示为玩; “日昼 ”在普通话中只表示白天, 到了龙泉话里意思就转化为中午或者午饭的意思; “行头 ”在普通话里指行装或服装,龙泉话里就转指东西的意思。
虽然,龙泉话与普通话形式完全相同的词中仍有个别在词义上存在差异,但也属大同而小异,把这两者叠加起来,也可以说,龙泉话与普通话中有将近20%的词语是大致相同的,我们概称为 “同形词 ”这个数目能够说明了尽管吴语属于南方方言,但从词汇角度看它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一部分共同之处二)差异形词比较在 600 个词语的对比中,词义相同而构词形式有差异,即只有部分语素相同的词语,根据上表显示共 230 个,占 38.33%我们分两个角度来进行说明,首先把这种亦同亦异的词语按差异的种类归纳并展示( /前为普通话词语, /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1.词尾差异普通话里的子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子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如:疖子 /疖、栗子 /栗、跳房子 /跳处、稗子 /稗、锯子 /解锯、肚子 /腹肚等普通话里的儿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儿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少数三音节词,如:门坎儿 /门枕、老头儿 /老成侬、打盹儿 /打瞌铳等龙泉话里是儿尾词,普通话里的非儿尾词男人 / 男儿、叔父 / 叔儿、老鹰抓小鸡 /老鹞捉鸡儿等龙泉话里是头尾词,普通话里是非头尾词这一部分词可分为表示方位的词和人体名称的, 前者如:前边 /前头、里边 /底头;后者如:喉咙 /咙头、膝盖 /骹膝头等。
2.音节数差异普通话里是单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如:雹 /龙雹、灶 /铓灶、箕 /畚箕、雁 /雁鹅、瘦 /壳瘦等普通话里是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单音节词,如:图章 /章、苎麻 /麻、暖和 /暖、凉快 /凉等3.语素差异主要有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两类词偏正结构词的差异其中有偏异正同的,也有偏同正异的,前者如:门楼 /走马楼、抹布 /缴桌布、钉锤 /铁锤、泔水 /潘水、蚂蚁 /蛾艾蚁、蝴蝶 /飞蝶等后者如:正房 /正间、门坎儿 /门枕、面粉 /面灰、油条 /油索鬼等动宾结构词的差异一类词以动异宾同为多,如:打雷 /响雷、刮风 /起风、撒尿 / 拉尿、割稻 / 割谷;另有一一类是动同宾异的,如:闪电 /闪龙、出龙 /出蛟、定婚 /定亲、拉屎/拉恶、报丧 /报亲眷、洗澡 /洗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