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0980047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物理知识点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局部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考系3.路程和位移A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5、匀速直线运动A6、加速度A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

2、,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O A B C D E3.0712.3827.8777.40图2-5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2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1234650V/ms-1t/s23451678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3、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和v-t图象A10、自由落体运动A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11、力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12、重力A13、弹力A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

4、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围: O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一样,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15、力的合成与分解B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19、力学单位制A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根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根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

5、导出单位。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根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根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根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表达式: F合= ma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

6、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一样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2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物理1知识点小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个参照物而

7、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1比拟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 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

8、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

9、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一样。单位是m/s。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牛顿第二定律。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

10、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11、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展检验对假说进展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

12、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 vt= 2gs 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根本公式:2.平均速度:3.推论:(1 平均速度(2 T表示间隔时间(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S之比: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t之比:(5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第四节 汽车行驶平安1.停车距离=反响距离车速反响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平安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

13、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3假设法:假设其中*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

14、形变。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一样。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3.在弹性限度,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 并联: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