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脑功能要点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54KB
约5页
文档ID:409766827
小脑功能要点_第1页
1/5

小 脑功能要点(一)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小脑 cerebellum 位于颅后窝,大脑的后下方,脑干的背侧小脑与脑桥、延髓围成第四脑室小脑的上面平坦,与大脑半球枕叶相邻,下面的中间部凹陷,容纳延髓小脑的中间部比较狭 窄,称为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小脑半球;前面借3 对小脑脚连接于脑干的背面小脑半球下面 前内侧部有一对隆凸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t ensil of cerebellum它靠近枕骨大孔,前方紧邻 延髓,当某种病变(如肿瘤或出血) 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 疝,挤压延髓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严重后果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叶片,若干叶片组成一个小叶,以较深的沟 裂为界根据小脑的种系发生、纤维联系和机能,将小脑以2条深沟将小脑分为 3个叶:① 绒球小结叶:在小脑下面前方,包括半球上的绒球和蚓部的小结以及两者间的绒球脚,借 后外侧裂与小脑后叶为界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早,称为古小脑或原小脑,其纤维主要与脑 干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相联系,故又称前庭小脑;② 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 of cerebellum:占小脑的前上部,以小脑上面中部稍前的原裂与 后叶分界,在种系发生上是旧小脑,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也叫脊髓小脑;③ 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 of cerebellum:介于原裂和后外侧裂之间,在人类占据小脑的 大部分。

此叶除下面小结后方的蚓垂和蚓锥体属旧小脑外,其余部分为较晚进化形成的新小脑,其 出现与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关,又称大脑小脑二) 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被覆一层灰质,称为小脑皮质,其深部是白质——小脑髓体 ,在髓体里埋藏着的 4 对灰质核团,称为小脑核,从外侧向内侧依此为顶核、 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齿状核最大,接受新小脑皮质的纤维,栓、球二核兼有新、旧小脑皮质的纤维进入这3 个核 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顶核主要接受古、旧小脑皮质的纤维,它发出的纤维主要经小脑下脚的内侧止于前庭神经核和 脑干网状结构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1. 前庭小脑 主要接受来自同侧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发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进入小 脑 其传出纤维主要是经小脑下脚回到同侧的前庭核,通过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影响支配躯干肌的运 动神经元经此途径,前庭小脑可调整由于各种前庭刺激引起的肌紧张变化,维持身体的平衡2. 脊髓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的纤维,即将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外各种变化着的信息 传入小脑这些信息也经网状结构及其他一些核团(如与三叉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传入小脑身体 各不同部位在脊髓小脑皮质中有不同的代表部位,即存在有一定的躯体定位关系。

脊髓小脑的传出 纤维经顶核和中间核(球状核和栓状核)离开小脑其中,发自蚓部皮质的纤维经顶核接替后投射到 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通过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及网状脊髓束支配同侧前角a和y运动神经 元,控制运动中的躯干肌和肢体近端肌的张力和相互协调发自半球邻近蚓部皮质的纤维在中间核 接替后经小脑上脚投射到对侧红核一部分纤维越过红核止于对侧丘脑腹中间核,由此再投射到对 侧大脑皮质运动区这样,红核和大脑皮质运动区分别经过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影响同侧脊髓 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运动中的肢体远端肌的张力和相互协调3. 大脑小脑 接受来自对侧脑桥核经小脑中脚发来的纤维,即接受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特别是额叶和顶叶)的信息大脑小脑的传出纤维经齿状核接替后,组成小脑上脚的主体,绕过红 核投射到对侧丘脑腹中间核,再由此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皮质脊髓束经锥 体交叉返回同侧脊髓前角,控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图 6-73)通过这一环路,大脑小脑的功能主 要是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三、间脑间脑 diencephalon 与端脑同发生于前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由于大脑半球的高度发展, 间脑除腹面的一部分露于表面以外,其他部分皆被大脑半球所包绕掩盖,加上间脑的外侧壁又与半 球愈合,因此间脑和端脑之间的边界不如其他脑部之间那么清楚。

间脑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底丘脑只能在切面上见到间脑的 室腔为第三脑室thirdventricle,其顶部为脉络组织;底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构成; 前界为终板;前上端以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通中脑水管;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一)背侧丘脑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又称丘脑,位于下丘脑的背侧和上方,两者以第三脑 室侧壁上的下丘脑沟为界背侧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 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一自外上斜向内下的“Y” 形纤维板——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分为 3 个核群:在内髓板的前方,两分叉部之间的区域为前核群; 在内髓板内侧者为内侧核群;在内髓板外侧者为外侧核群在上述3部分内含有多个核团:前核群内侧核群{背层「 腹前核1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尚有薄层的丘脑 网状核上述众多的背侧丘脑核团,可归纳为3类:①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在进化上比较古老,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 的纤维,传出纤维主要至皮质下结构,如下丘脑和纹状体;② 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群、外侧核群的背层及前核群,接受多方面的传入纤维,与大脑 皮质的联络区有往返纤维联系;③ 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群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表6-7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核团传入纤维来源发出纤维投射VA腹前核小脑上脚、纹状体和黑质的纤维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腹中间核VP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大脑皮质的感觉区VPL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内侧膝状体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视束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由上述可知,背侧丘脑的功能一方面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觉。

在背 侧丘脑受到损伤时将导致感觉功能的障碍以及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背侧丘脑 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作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纹状体、黑质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实现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二) 后丘脑后丘脑 包括内侧膝状体 和外侧膝状体 ,位于丘脑枕的下外方,内含特异性中继核,故有时 也将后丘脑归入背侧丘脑三) 上丘脑上丘脑 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松果体为内分泌腺,能产生褪黑素,具有抑制生 殖腺的功能缰三角内含缰核,接受经髓纹来自隔区等处的纤维,发出纤维止于中脑脚间核因此, 缰核是边缘系(后述)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四) 底丘脑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 与纹状体(后述)有密切联系,属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五) 下丘脑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下方,上界为自室间孔延至下丘脑沟,下界为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 前界为终板和视交叉,向后与中脑被盖相续灰结节中央的隆起称正中隆起,向下通过漏斗与垂体 相连下丘脑神经细胞构筑的特点是:① 核团的边界大多不明显,细胞大小不一② 多数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神经肽),也有少数神经元分泌经典递质主要的核团 有:① 视上核supraop tic nucleus,在视交叉外端的背外侧;②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在第三脑室侧壁上;③ 漏斗核infundibullar nucleus,位于漏斗深面;④ 视交叉上核,在中线两侧,视交叉上方。

⑤ 乳头体核,在乳头体内下丘脑体积虽小,却有广泛而复杂的纤维联系传入纤维包括两类:一是来自端脑的边缘系,如内侧前脑束起自隔区经下丘脑外侧区至中脑被盖;穹窿起自颞叶 的海马,止于乳头体;二是来自脑干和脊髓的躯体和内脏信息主要经网状结构中继到达下丘脑下丘脑的传出纤维除部分与传入纤维有双向联系(如内侧前脑束)外,主要有:① 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自乳头体至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② 下丘脑-脑干、脊髓通路,如起自室旁核的纤维下达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侧角;起自室周灰 质的背侧纵束至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图 6-79);③ 下丘脑垂体束,包括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和结节垂体束前两者分别起自视上核和室旁 核,将后叶加压素和催产素等神经内分泌物质经轴突运输至正中隆起和垂体后叶,需要时释放入血 流结节垂体束又称结节漏斗束,起自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的一些神经细胞,终于正中隆起 的毛细血管丛,将神经内分泌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经垂体门脉运 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近年来,对下丘脑-垂体联系的研究有一些新的发现:①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物质除通过上述途径运输,释放入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外,还可通过另一条途 径,即神经分泌物质首先释放入第三脑室的脑脊液,被特化的室管膜细胞——伸长细胞吸收,再经伸长细 胞的突起释放入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② 垂体前叶细胞可直接受到来自下丘脑神经的突触调控,已发现有P物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能等神经纤维;③ 在垂体后叶内,除存在后叶加压素和催产素神经末梢外,还有胺能、氨基酸能和其他肽能神经末梢。

并且,各种神经末梢之间存在着突触联系,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物质的释放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它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为一体;是皮质下植物性中枢,对体温、 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视交叉上核可能是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 的起搏点(接受来自视网膜的神经冲动)此外,下丘脑尚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即通过乳头体- 丘脑前核-扣带回通路及内侧前脑束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