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材白芷的种植管理技术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0KB
约7页
文档ID:409705311
中药材白芷的种植管理技术_第1页
1/7

中药材白芷的种植管理技术第一节白芷的生物学特性白芷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怕高温,能耐寒,适应性较强1. 对光的要求实验研究发现,光能促进白芷种子发芽;光照充足使地上部生长旺盛, 继之地下部主根粗长荫蔽地方生长的白芷植株较矮,叶面系数小, 主根长不粗2. 对温度的要求白芷在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种子发芽喜变温条件, 恒温下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发芽的变温范围以10〜25°C为佳;冬季 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幼苗能耐受令6C〜©8C的低温在黄河以北地 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以宿根越冬,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冬季地上 部分仍能存活,只是生长较慢,到炎热的夏季来临,有时才出现叶黄 枯萎现象3. 对水分的要求以土壤湿润为度,既怕干旱又怕积水播种后缺水会影响出苗,幼苗 期干旱易造成缺苗,遇冬季低温易发生冻害,营养生长期需水较多, 生长中后期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但缺水根部容易发生木质化,影响 药材品质4. 对土壤的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夹砂土、黑砂土或冲积壤土为好,较粘或板结 的土壤种植,易导致主根短且分叉多,影响产量和质量5. 物候期白芷一般为秋季播种,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约15〜20天出苗, 幼苗初期生长缓慢,以小苗越冬;第二年为营养生长期,4〜5月植 株生长最旺,4月下旬至6月根部生长最快,7月中旬以后,植株渐 变黄枯死,地上部分的养分已全部转移至地下根部,进入短暂的休眠 状(此时为收获药材的最佳期)。

植株8月下旬天气转凉时又重生新叶, 继续进入第三年的生殖生长期,4月下旬开始抽苔,5月中旬至6月 上旬陆续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种籽依次成熟因开花结籽消耗 大量的养分,所以留种植株的根部常木质化变空甚至腐烂,不能作药 用成熟种子当年秋季发芽率为70%〜80%,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 甚至不发芽种植白芷为2年收根,3年收籽,不可兼收第二节选地与整地白芷对前作要求不严,甚至前作白芷生长好的连作地也可选用,最好 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耕作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 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2500〜5000公斤,饼肥100 公斤和磷肥50公斤作基肥,肥沃地也可少施施完后进行翻耕,深 度达1尺以上为好,翻后晒土使之充分风化,晒后再翻耕一次因白 芷根部生长较深,所以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并使上下土层肥力均匀, 防止因表土过肥而须根多,影响产量和质量整平耙细后作畦,畦高 15〜20厘米,畦宽1〜2米,畦面要平坦,以利于灌水排水,表土要 平整细碎以利幼苗出土第三节白芷的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移栽植株根部多分叉,主根 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一、 播种期生产上对播种期要求严格,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过 早播种,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二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苔开花,根部 木质化或腐烂,不能作药用,从而影响产量过迟则气温下降,影响 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由于隔年种子发芽 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所以生产上须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 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 土壤肥力而异气温高迟播,反之则早播,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相 反则宜稍早秋播适宜播种期因地而宜,按各地的习惯,河南秋播在白露前后,河 北于处暑至白露之间,四川于白露至秋分之间,浙江于寒露前10天 进行,气温较高地区以秋分至寒露为宜春播于3〜4月间进行二、 播种方法条播、穴播、撒播均可,一般以条播为多1. 条播法:在浙江、河南、河北多采用,行距25〜30厘米,开浅沟(深 约4〜5分),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薄薄一层细土,一般每亩用 种量1-1.5公斤2. 穴播法:四川多用按行距30〜35厘米,穴距23〜27厘米开穴, 穴底要平,每穴播种7-10粒,每亩用种量0.5〜0.8公斤3. 撒播法:浙江有用此法,将种子均匀撒在已耙平的畦面上,然后盖 上一层薄土及稻草但此法目前少用播种前可用温水浸种一夜或用沙土与种子混匀湿堆1〜2天后再行播 种,也有报道用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搅拌后闷种 8小时,使溶液被种子充分吸收后再播,可促使提早出苗,且出苗齐、 出苗率高。

一般播种后15〜20天均可出苗,也有报道采用地膜覆盖, 可使出苗期比对照组提前10天左右,且出苗整齐一致,出苗率比对 照组高4%,但如果在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又无明显的反常恶劣 天气,则一般无须覆盖地膜播后一般覆盖薄薄一层细土,略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再 均匀摊施腐熟栏肥1000公斤左右;也有的播后不覆土,随即每亩施 稀人畜粪水约1000公斤,再用人畜粪水拌和的草木灰覆盖其上,不 露种子,然后用木板镇压或轻踩,以利发芽第四节白芷的田间管理1. 间苗和定苗白芷幼苗生长缓慢,播种当年一般不疏苗,第二年早春返青后,苗高 约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去过密的瘦弱苗子条播每隔约 5厘米留一株,穴播每穴留5〜8株;第二次间苗每隔约10厘米留一 株或每穴留3〜5株清明前后苗高约15厘米时定苗,株距13〜15 厘米或每穴留3株,呈三角形错开,以利通风透光定苗时应将生长 过旺,叶柄呈青白色的大苗拔除,以防止提早抽苔开花间苗次数可 依具体情况,采取1〜3次均可2. 中耕除草应结合间苗和定苗同时进行定苗前除草可用手拔或用浅锄,定苗时 可边除草,边松土,边定苗,以后逐渐加深,次数依土壤干湿程度和 杂草生长情况而定,松土时一定注意勿伤主根,否则容易感病。

当叶 片逐渐长大,畦面上封垄荫闭以后,就不必再除草了3. 追肥白芷耐肥,但一般春前少施或不施,以防苗期长势过旺,提前抽苔开 花春后营养生长开始旺盛,可追月巴3〜4次第1、第2次均在间 苗、中耕后进行,第3、第4次在定苗后和封垄前进行施肥宜选择 晴天进行,见雨初晴或中耕除草后当天不宜施肥肥料种类可选用人 粪尿、腐熟饼肥、圈肥、尿素等第一次施肥,肥料宜薄宜少,如每 亩施用稀人畜粪10担,以后可逐渐加浓加多,如30〜40担封垄前 的一次可配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20〜25公斤,促使根部粗壮有 报道在封垄前的一次追肥中施用钙镁磷肥25公斤,氯化钾5公斤, 施后随即培土,可防止倒伏,促进生长追肥次数和每次的施肥量也可依据植株的长势而定,如快要封垄时植 株的叶片颜色浅绿不太旺盛,可再追肥一次,或此时叶色浓绿,生长 旺盛,可不再追肥了参见“附:防止白芷早期抽苔的措施”)4. 排灌白芷喜水,但怕积水播种后,如土壤干燥应立即浇水,以后如无雨 天,每隔几天就应浇水一次,保持幼苗出土前畦面湿润,这样才利于 出苗;苗期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出现黄叶,产生较多侧根;幼苗 越冬前要浇透水一次,河南有“湿冻最好,干冻不易活”的经验,河北 有“白芷在冬季只有干死的,没有冻死的”经验。

翌年春季以后可配合 追肥适时浇灌,尤其是伏天更应保持水分充足如遇雨季,田间积水, 应及时开沟排水,以防积水烂根及病害发生5. 拔除抽苔苗播后第二年5月会有部分植株抽苔开花,其根部不可作药用,其结出 的种子亦不能作种,因其下一代会提前抽苔故为了减少田间养料的 消耗,发现抽苔的植株,应及时拔除附:防止白芷早期抽苔的措施生产上常有部分白芷植株于第二年提前抽苔开花,一般为 10%〜 20%,多者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产地传统 栽培经验和一些科学试验研究认为,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可使抽苔 率降低到3%〜5%,平均每亩增收50公斤左右1.合理修枝、选育良种这是防止白芷早期抽苔的根本所在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结的种子其特性不同主茎顶端花苔所结的种子较 肥大,抽苔率最高;二、三级枝上所结的种子瘪小,质量较差,抽苔 率不高,但播后出苗率和成苗率都较低;一级枝所结种子,质量最好, 其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抽苔率也低;过于老熟的种子也易提前抽苔 开花所以,在留种株花期,采取以下修剪方法:剪去主茎和二、三 级枝上的花序,保留一级枝花序从而保证一级枝花序的营养供给, 使种胚发育成熟一致,缩小种子的个体差异,这样,播种后,出芽整 齐,便于管理,植株也具有优良的性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