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0969263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消费教育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答:市场经济从它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来说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所谓消 费者主权,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这两大基本利益主体 的关系上,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支配作用。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 者的地位越重要,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越明显,消费者主权体现得越充分。第一,市场经济是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经济。传统计划经济基 本上是一种短缺经济,消费者完全缺乏自主选择权,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都 难以得到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各 种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消费领域不断扩大

2、,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消 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不仅如此,在我国加入了 WTO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仅能享 受全国各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能享受世界各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得 以实现消费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体现消费的丰富个性。这有利于消费者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体现了消费者的“主人”地位,说明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第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经济。市场经济建立在商品经济高度 发展的基础上,价值规律自动调节着各种经济关系,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强调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反对不等价交换和不公平竞争,这些都是市场 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尽管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经

3、济利益上 的矛盾,但由于“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由于消费者 有权决定“货币选票”的最终投向,因此,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提供满足消费者 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否则,如果欺 诈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必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损害 的首先是自身的利益。这就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时时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提高 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努力发展商品经济,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要,从而使消费者 主权得以实现,体现出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第三,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 消费由供给导向决定,生产什么,供给什么;

4、供给什么,消费什么,消费受到各 种限制,缺乏选择性,消费者缺乏自主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根据市场 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生产结构,根据不断扩大、不断提高 的消费需求来进行生产,消费者消费什么,供给什么;供给什么,生产什么。这 样,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就体现了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消费成为促进国民 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和自主权也同时体现了出来。特别是,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总是层次性上升的,不仅追求生存需要的满足,而且追求享受 需要、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而促使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在“亦步亦趋”中不断调 整、优化和升级,这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消

5、费的层 次,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权、自主权的更好实现。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就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不断健全和升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者主权不断实现的 过程。2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具体情况如何?原因何在?答: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1)劣质产品坑人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的效用实现程度及消费者的其他许多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本应引起生产经营者的格外重视,但有些生产经营者贪图一己、一时之利,公然 置国家有关质量标准于不顾,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甚至生产出可直接危害消费 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假冒商品害人近些年来,假农药、假农膜、假化肥、假种子、假饲料、假兽药、假

6、农机不 时泛滥,常常致使一些地方农业歉收、广大农民的利益受损。而假烟、假酒、假 食品、假饮料、假药品、假化妆品、假电器等等假冒商品更是层出不穷,越打越 假,以至在消费的整个领域对广大消费者几乎形成合围之势。(3)虚假广告骗人有的生产经营者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不惜采取恶劣手段编制虚假广 告,或者在产品说明书中不介绍产品的真实性能,该说明的问题不予说明,有意 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宣传,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4)服务质量低劣损人商业、服务业的从业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赚其钱之后,生产经营者主 权思想膨胀。有些企业和个人服务质量低劣,服务态度不好,甚至呵斥辱骂消费 者。(5)价格、

7、计量不实“宰”人一些生产经营者以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为由,大搞价格欺诈,如虚 假优惠、虚假降价、虚假折扣、虚假馈赠以及采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 量等手段变相涨价的行为屡见不鲜。有的以价格自律为名,串通定价、限制企业 自主定价、分割市场、妨碍竞争。有的大搞价格歧视,坑害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 消费者。与此同时,有的生产经营者则在计量问题上大做文章,缺斤少两、缺尺 短寸。(6)消费环境欠佳抑制人消费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消费的“硬环境”之所以损害消费 者权益,是因为存在诸如环保问题、消费生活基础设施瓶颈、消费场所对消费者 效用实现的制约等,因此是必须加以改善的。消费的“软环境”

8、损害消费者权益 既可能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假冒商品问题、虚假广告问题、价格问题、 计量问题等的综合作用,也可能仅仅表现为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的作用。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软环境”问题如今相对更为凸显。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不够成熟,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和公正、 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但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发育不充分, 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等还发挥不出应有的巨大作用,难以 依靠市场机制本身调节解决所有基本的市场问题,容易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 象。比如,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和

9、完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种等还不能充分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少数消费品依然结构性短缺,在供求失衡的前提下消费者的自 主选择权难以实现。再比如一些非市场的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 门本位主义偏袒、保护不法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不正当竞争的无序状况,最 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法制还不健全,执法乏力我国已通过并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它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法律体系似乎较为完善了。其实不然,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是立法跟不上现实发 展的步伐,比如信息消费、信息服务越来越普遍,但信息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几乎缺乏法律的依据;二是有的消费领域看似有法可依,其实法律缺乏可操作性, 没有实

10、施细则,或者形势已经变化了,而法律却没有来得及修订、完善,总之是 不好执行。加上某些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惩处乏力,甚至徇私枉法,包庇、纵容 不法生产者、经营者,致使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3)生产经营中存在不正之风有些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以消费者的效用最小 化为代价,不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惟利是图,不择手段,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坑蒙拐骗。有的生产者、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 长远战略眼光,致使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 者的当前利益,而且危及消费者的长远利益。生产经营者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步入 了一个误区,其指导

11、思想是“近视”的。社会发展到今天,生产经营者如果不能 正视新的形势,不能实现由传统的“单赢”观念向“双赢” “多赢”、“共赢”观 念蜕变,不能自觉地抵制和克服生产、经营中的不正之风,其结果必然是连同自 身利益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块葬送了。(4) 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地位不对称作为分散的独立行为的个人,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在市场上的竞争搏弈 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保护自身权益的条件明显缺失。(5) 部分消费者的为权益意识、综合素质欠缺有些消费者主人意识和主权意识淡薄,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后息事宁人、自 认倒霉,不积极寻求赔偿和保护,放弃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实际上等于纵容 了侵权的行为。3为了保护消费者

12、权益,我们应该釆取哪些措施?答: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操作性难题。发达 国家消费者运动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丰富,消费者权益理论研究相对更为成熟, 这就为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提供了有益借 鉴。第一,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也 是法制经济。峻法严刑,打掉窝子、拔掉根子,惩治假劣商品的生产经营行为才 会奏效,失去了法律这个关键手段,要想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从而有效 保护消费者权益,殊非易事。第二,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和监督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健 全行政管理和监督体系,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发挥

13、职能作用,在职权范围内运 用有力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消费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管理和监督,对一些非法生 产经营行为加强惩处的力度。尤为重要的是,一个有效和长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的 建立,有赖于各个职能部门在分工的基础上讲究协同,联合行政。第三,构建消 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监督体系。正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规定的,“保 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使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少受损 害,必须借助于社会监督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监督体系由广大消费者和 消费者自己的组织一一各级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各类行业组织、各类大众传 播媒介等组成。首先,消费者自身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广大消费者要由自发行动

14、变为自 觉行动,积极投身于消费者运动,既关心自身权益,也关注和支持他人维权,造 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肩负特别使命的各级消费者协会(委 员会)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便使消费者单独分散的行动变成有组织的行动,壮大 声势和力量。其次,各类行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各类行业组织一般依照生产经营范围 的不同而建立,其宗旨不仅仅在于为本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而且包括营造 行业文明经营氛围,强化行业自律,反对行业不正之风,无论在哪个环节面对消 费者,都要坚持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较好地监督了 本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最后,要进一步发挥各

15、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要利用好自身 舆论监督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具有导向作用的特点,围绕扶优治劣、规范市场 等,始终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报道视角、犀利的报道手法,在打击假冒伪劣、 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揭露重大制假售假案件以及扶持宣传名优产品、扩大社 会影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4请你谈谈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消费教育体系的思路。答:我国的消费教育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国相比,差距 不小。主要的问题在于,消费教育在总体上还没有变为政府的行动,更没有建立 一套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对儿童进行的消费教育不少,对成人进行的系统消费 教育不多;消费教育的开展在地区

16、之间很不平衡,少数地区开展得早一点、好一 点,一些地区甚至至今还是一块空白。因此,开展消费教育已是一项紧迫任务。 必须树立系统协作的思路,使学校、家庭、社会都聚合成为进行消费教育的大“课 堂”,成为消费教育的重要环节,尽快建立完善的消费教育体系,促使消费教育 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首先,学校应该成为消费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把消费教育列入各级学校的 教学计划,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 教育,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在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既 不断提高物质消费力,又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力,这样才能为不断提高学生的 生活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打下牢固基础。其次,家庭要发挥消费教育的应有功能。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表率及其消费知识技能修养等,有益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 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品位,文明消费、合理消费。最后,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