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艺体论文题目:贵州松桃县大坪镇花灯艺术调查报告单位:茶陵县尧水学校姓名:曾国强贵州松桃县大坪镇花灯艺术调查报告内容摘要:花灯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汉族地区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贵州花灯文化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晶,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内容都有自身的特点松桃县大坪镇花灯文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关键词:松桃;花灯;花灯程序;花灯音乐;花灯传承Abstract: The main lantern is a popular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Ha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song and dance. Guizhou lantern culture is alien culture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whether it is singing or performing the conten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ngtao County Town lantern cultur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Key words: Songtao; lantern; lantern procedures; lantern music; lantern tradition自2007年,笔者多次跟随大学同学来到松桃县进行花灯艺术复兴和民俗探究。
一年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花灯的遗失剧目,同时,还组织当地青年们学习花灯的演出技巧,让多年处于休眠状态的花灯艺术重返舞台花灯艺术是农村民俗的写照,从花灯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在感叹古朴的民俗文化精神之宽容和博大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思索:倍受现代文化冲击的传统民俗文明路又在何方?一、松桃县概况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地处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处境内有佛教圣地梵净山、寨英古镇、苗王城、中国南长城等古迹从苗疆的防御工事――南长城就可以看出,在明清以前,松桃保留有原始的部落文化,对外交往极为有限,经济不发达,文化也比较落后直到明朝 “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带动了贵州的经济,松桃才进入了文化发展的新时期松桃下辖全县28个乡镇,503个村,土地面积3400平方公里,人口65.3万,其中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5%大坪镇的花灯最具代表性二、花灯的源流(一)花灯及贵州花灯的源流 花灯实属茶灯、花鼓一类农田表演艺术花灯戏由花灯歌舞演化而成灯词曰:花灯源自唐朝起,世代流传唱到今唐朝花灯宋朝戏,贵州各族闹花灯在唐宋以前关于记载的史书及相关文献甚少,而民清时期,从官员、文人的诗词作品中则就可以频频见到花灯的踪迹了。
贵州巡抚田雯引书吏编《黔书》作春灯词:细腰社鼓不停挝,椎髻花铃唱采茶道光五年,有贡生张国作作《竹枝词》:九皇消去上旬春,衍过龙灯又戏灯关于花灯的起源多是传说,无证可考,到现在学界多赞同唐灯宋戏的说法夏兰在《中国戏曲文化》中这样描述:贵州花灯据说是由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由明军带入贵州王恒富在《贵州戏曲大观》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贵州曾于明朝洪武年间遣大将傅友德、沐英等率大兵军“征南”,去征讨盘据在云南的元代残余势力,造成汉军大移民进入贵州,有谓花灯也随大军(农民)来到了高原总之,贵州花灯是“调北征南”及移民后的文化融合的结晶二)松桃花灯基本情况松桃花灯的起源有这样的传说:五宣王为了得到罗会英,便在八月十五大闹花灯,抢走罗会英,后来包青天斩了五宣王又说是王母娘娘误(瞎)了眼睛,许下神灯三千六百盏,留下七盏到如今无论神话传说,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花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渐渐探索,慢慢的形成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松桃花灯属东路花灯,与南路西路等贵州的其它路花灯都大同小异松桃花灯的最大特色可以用“原始”二字来说明原始,是因为她仍然停留在地灯模式,伴奏乐器无丝竹管弦,表演方式也是原始的一个丑角一个旦角或是两个丑角两个旦角。
演职员全部为男性因地域的关系受湖南辰河戏的影响,唱腔有着高亢的特点,有的地方用假声高八度仿女声唱腔,弥补松桃花灯无女声腔的不足戏的表演都有着相同的泥土气息松桃花灯属于贺灯、夕灯,与愿灯有着区别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愿灯是夕灯的功能往单一方向转型的表现:一、 花灯戏经历了由地灯向台灯方向转型的过程,而愿灯属于台灯,搭台而演二 、花灯戏说唱渔猎农事、生活愿望、青年谈情说爱等偏重娱乐性,而愿灯是谢神谢恩,如愿后的感恩仪式,偏重功能性从中不难看出它们存在辈份关系三、大坪花灯的组织演出程序(一)组织在大坪,不同灯会的经营模式不尽相同,筹资方式也各异比如长里村成立灯会须每户出一名“灯头”,这里的“灯头”就是出资的意思像这种模式筹资较多,演职人员的报酬及灯会活动的开展大有保障而岩牛村成立灯会就是谁组织谁任“灯头”,这里的“灯头”指的是活动组织者,灯会的前期费用由组织协调垫付,之后从谢灯资里抽来填补二)扎灯松桃花灯有五盏、七盏、九盏、十一盏几种规格,其中最基本的花灯有:兵书宝剑灯、扇子灯、船灯、两盏排灯其它规格的再加上适当的花灯数便成扎灯选用利水处生长的毛金竹除青篾留黄篾,约两厘米宽、五尺长,再用白绵纸割成细条做成绵纸条,用于捆绑骨架。
以两头通的竹筒子加筷子一根,把约手掌宽的正方形彩纸压皱,用绵线穿上彩纸筒和彩纸片就做成了花灯吊坠一盏灯四个吊坠,分别系在一个十字形的骨架四端,交叉处系用花灯骨架罩住的灯座,然后整个吊在一头压弯的约二指大的白竹杆上便完成排灯的做法不同,这里就不细说了 骨架做好就该捂灯了,捂灯是用白绵纸贴在骨架的周围,再用彩色笔画上花草树木或是写上吉利的话语便毕花灯得点亮,故少不了简易的煤油灯花灯的亮必须是明火灯,不能用电灯代替 扎灯通常四五个人一天能完成,排练工作也常常同时进行,大家各自吃了中午饭后聚在一起做,有说有笑,或扎、或唱、或跳或修,不亦乐乎?到时间又各自回家吃晚饭 (三)设灯堂 造船灯堂即是花灯放置的地方,花灯牌位安置地主要敬供十二花林姊妹,其次还有如:下一冲天风火院内药王戏主之位、当坊土地里域正神之位、游戏会上合干圣众普集香台之位等等安神位喻意在于安拜前传后教、灯神及花灯老祖、病灾祸神等,以求风调雨顺、丰收及百姓平安造船”是花灯的必然程序,也是一部花灯剧目其演出顺序和生活中的造船工序一样,请林匠,砍树……最后请“艄公”唱一段后念白:“来的是上水之船,拖来了金银财宝,男生贵子,猪羊牛马,五谷田禾谢与(??)寨子;去的是下水之船,拖的是天瘟地瘟年瘟月瘟日瘟时瘟、麻瘟痘瘟……天火地火……天杀地杀……一切不利等装在老汉花船之内,你姓陈来我姓黄,两人朝日行长江,两人齐齐一篙子,渡下东洋大海,一去不返。
四)参庙参庙即花灯出行或是进寨之前参拜庙神的意思庙在一个村或是一个寨里的地位是至尊的,是村寨的保护神,所以玩花灯时就得先拜庙神,以求支持和许可,以保顺利进行花灯活动,达到共同促进村寨人民生活平安的目的故进任何村寨必先参庙参庙即在庙前唱灯剧目《五敬公主》,烧香蜡纸烛,唱毕进寨四、大坪镇花灯音乐大坪镇花灯音乐和其它民俗音乐与劳动人民生活最为贴切,是较为原始的音乐形式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部分花灯音乐: 从上例不难看出,一字一拍,一拍一音的形式非常明显,但它又不是很严格的一拍一音,而是在极少的地方用了一拍两音,如“莲”“孩”等字都用了两音,其作用不言而喻,在文中充实了音乐元素的色彩性,让音乐更有表现力说到一拍一音我们不能不想到《小白菜》,它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拍一音,而例一是在它基础上的变化与发展《朱氏割肝》在表演时,跳灯的丑角和旦角手里拿的是用竹子里加铜钱做成的“金钱杆”,用手拍金钱杆跟着节奏走,节奏性很强例 二《采茶》 《采茶》在花灯剧目里面跟扫财门的功能一样,故在同一家,扫了财门就不需要采茶《采茶》剧目是十二段体的,跟十二月体的《孟姜女》相似或相同上例音乐从谱面看,节奏的运用上相对成熟很多,前八后十六、切分、附点等。
整个乐曲的走向也淋漓尽致地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起音多为2 而落音分别在6 、5上面,这只是一种潜在的规律,但是起承转合的形式却是大坪镇花灯音乐的共性笔者在记谱的很多时候,时常会出现难题很多细节的表现难以用音符记下来如《采茶》里面的 演唱者唱的时候,这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法,之所以这样记,是因为唱的音有时在3与4之间,有时又在5与4之间所以在理解某些细节的时候,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松桃大坪的花灯伴奏乐器有锣、钹、钩锣这里精确的讲,它属于间奏,因为歌者在演唱的时候,乐器停止,只是清唱,很多人一起齐唱的形式有的地方间奏中还加有鼓,但因为鼓沉重,不方便移动,所有只有少数地方用在时值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笔者把锣钹间奏分为三类:中板、快板、慢板例一 中板1中板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几种,再作比较在中板中,所有的变化都是由头钹来引出,二钹视头钹的变化而变化下例所示:, 中板1的第二小节第二拍中,头钹休止时就预示着二钹在下一拍放慢速度或是休止中板3的第二小节第二拍中,头钹紧接着二钹后面奏两个十六分时值,故二钹在下一拍中加快了速度。
我们看中板一、三的锣与钩锣的奏法都没改变,而中板二的奏法略有改变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当地老艺人郑祖林,他说其实中板二中的大锣也可以和其它中板中的大锣一样的奏法,这要根据演奏者的个性而定由此可见,在民俗音乐中也强调个性的体现,在规律中变化,在变化中展现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值得借鉴的思想吗?在快板中,变化最大的就在于钩锣的奏法,笔者在记谱时也请教了与上面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例四中的第三小节,也可以奏成两个八分音符第四拍的也可以奏成两个八分音符,但是钩锣在快板中任何一拍中最大时值只能到八分音符,再大就显得单调,空虚了无论快板慢板还是中板,都可以随意转换这里说的随意转换是指都可以连接,但有一点得强调,中板之间一种类型的乐思结束后可以任意转到下一中板乐思,不需要变奏,同一板型可以无限重复也不需要变奏当板型发生改变,比如慢板转到快板或是中板时,那中间得加变奏,在变奏中,其它乐器奏法不变,只有大锣的奏法发生变化,如例六所示:例六上面所例举的这些节奏型多用于行路中,真正的唱灯间奏其实很短,完整的间奏最多也不过八到九小节,如下例所示: 演奏者在间奏的时候,不只要注意间奏的乐思,还要注意跳灯人的步法,适时结束间奏。
自小在农村成长的经历,特别是得力于音乐学专业知识的熏陶,让我懂得民俗文化是民众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民众的生活状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民俗文化由于青年人的不重视或是无力重视,正在慢慢的消失,有的已完全从农村生活中消失了,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大坪花灯将何去何从?民俗将何去何从?光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关键得唤醒人们的民俗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1]王恒富著. 贵州戏剧史 .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1[2]何仁仲著. 贵州通史 .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 [3]王恒富著. 贵州戏曲大观 . 剧种卷. 贵州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