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6KB
约8页
文档ID:409241428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_第1页
1/8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 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在进入 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 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 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 上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20 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 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 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 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 的一页在 20 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 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 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 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 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 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 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1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 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 事故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 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实践证明,如果做到 “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 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 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我国在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 通过近20 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 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 事论事,亡羊补牢”的传统方式逐步地转变到现代的“系统防范,综合对策” 的方法论在我国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政府的“综合监管”、全社会的“综合 对策和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无不表现出“系统防范”的高明对 策。

3.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 学”“安全是常识,更是科学”这种认识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科技兴安”的战略思想;在学术界、教育 界开展了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实现了按“安全科学”办学办事的 规则学术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代码),高等教育的“安 全工程”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社会大众层面的“安全科普”和“安全 文化”,都是安全科学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 4.从“劳动保护工作”到“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国以来的很一段时期,我国是以“劳动保护”为目的的工作模式随着 改革开放进程,在国际潮流的影响下,我们引进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论证的做法,这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工业安 全等得到了综合协调发展,建立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的社会保障机制,并 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5.从“事后处理”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完善了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工伤鉴定、事故报告、工伤 处理等“事后管理”的工作政策和制度随着安全生产工作发展和进步,预防 为主、科学管理、综合对策的长效机制正在发展和建立过程之中。

这种工作重 点和目标的转移,将为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下人、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保障人类生产与生活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或者说是研究技术风险导致的事故和 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为防止意外事故或灾害发生所需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方法,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追溯安全科学技 术发展历史,人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如表 1.1 所示表 1.1 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阶段时代生产技术特征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工业革命农牧业及手听天由无能为力,被动无I前工业命意识II17世纪至20世纪初蒸汽机时代局部安全就事论事,亡羊补 牢,事后型管理III20世纪初至50年代电气化时代系统安全综合对策及管理系 统工程50年代以来宇航、核能 等新技术安全系统本质安全化,预防 超前型管理18 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劳动生 产率空前提高但是,劳动者在自己创造的机器面前致死、致伤、致残的事故 与手工业时期相比也显著增多资本主义初期,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生产中人 身安全毫无保障工人的斗争和大生产的实际需要,迫使西方各国先后颁布劳 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

如美国麻省于 1867 年通过工厂 检查员的法律;法国北部联邦于 1869年制定了工作灾害防止法案1871年德 国建立了研究噪声与振动,防火防爆,职业危害防护的科研机构20 世纪初, 英、美、法、荷兰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安全技术研究机构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电气 化和自动化,尤其是高技术、新技术应用中潜在危险常常突然引发事故,使人 类生命和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因此,保障安全,预防灾害事故从被动、孤立、 就事论事的低层次研究,逐步发展到系统的综合的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最终 导致了安全科学的问世1974 年美国出版了《安全科学文摘》;1979 年英国 W.J.哈克顿和G.P.罗滨斯发表了《技术人员的安全科学》;1984年西德A.库 赫曼发表了《安全科学导论》;1983年日本井上威恭发表了《最新安全工 学》;1990 年“第一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在西德科隆召开,参加会议者多达 1500 人由此可见,安全科学已从多学科分散研究发展为系统的整体研究,从 一般工程应用研究提高到技术科学层次和基础科学层次的理论研究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门 学科,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学科角度上看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 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如灾变理论,灾害物理学、灾 害化学、安全数学等;②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理论: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 机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等;③专业技术:包括安全工 程、防火防爆工程、电气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除尘、 防毒、个体防护等)、安全管理工程等安全科学技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领域,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安全科学学 科的全面确立,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用安全科学的理 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功效,发展生产,创造物 质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发展3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 全工程、卫生工程作为保障劳动者的重要技术措施而得到发展安全技术的发 展表现为:一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开展的劳动安全技术研究,包括机电 安全、工业防毒、工业防尘和个体防护技术等等二是随着生产技术发展起来 的产业安全技术如矿业安全技术包括顶板支护、爆破安全、防水工程、防火 系统、防瓦斯突出、防瓦斯煤尘爆炸、提升运输安全、矿山救护及矿山安全设 备与装置等都是随着采矿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冶金、建筑、化工、 石油、军工、航空、航天、核工业、铁路、交通等产业安全技术都是紧密与生 产技术结合,并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2.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安全科学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已建成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所、 中心40余个,尤其是1983年9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正式成立后,加 强了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全国共有20余所高校设 立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已有初步基础一方面为劳动保 护服务的职业安全卫生工程技术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 研究在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软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 研究工作如事故致因理论、伤亡事故模型的研究,事件树、故障树等系统安 全分析方法在厂矿企业安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防止人为失误的同时,把安全 技术的重点放在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增设安全装 置、建立防护系统上以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和提高效率为目的而开展了安全 人机工程的研究在研究改进机械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的同时,研究预防事 故的工程技术措施和防止人为失误的管理和教育措施。

产业安全技术得到发 展传统产业如冶金、煤炭、化工、机电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安全技术研究院 (所),开展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高科技产业如核能、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 等都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国家把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安 全上核安全、矿业安全、航空航天安全、冶金安全等产业安全的重点科技攻 关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成套设备和 技术的引进,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并加以消化如冶金行业对宝钢 安全技术的消化,核能产业对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技术的引进与消化等取得显著 成绩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也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轨道1988年 劳动部组织全国10多个研究所和大专院校近200名专家、学者完成了《中国 2000劳动保护科技发展预测和对策》的研究这项工作使人们对当时我国安全 科技的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看到了我国安全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 对进一步制定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提供了依据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983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2.1984 年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第一次设立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3.1987年 国家劳动部首次颁发“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4.1989年国家颁布的《中 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列入了安全生产专题5.1990颁布了安全科学技术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6.1991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创办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7.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获得了一 级学科的地位8.1993的发布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中以X9列出劳动保护科 学(安全科学)专门目录9.1997年11月19日,人事部和劳动部联合颁发了 《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10.2002年国家经贸 委发布了《安全科技进步奖评奖暂行办法》,并进行了首届“安全生产科学技 术进步奖”的评奖工作11.2002年人事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 办法》12.2003年科技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 究”列为我国20个科技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 发展还表现在:13.到2002年为止,我国已有50余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安全工程 本科专业教育,其中具有硕士授权点的院校16所,具有博士授权点的院校6 所。

14.目前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已超过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