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docx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96KB
约12页
文档ID:409078291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docx_第1页
1/12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第五章就地濯注桩基础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本章适用于钻、挖孔灌注桩和沈管灌注桩施工第条就地灌注桩施工前,如设计要求或施工工艺需要时,应在现场作试桩,以核对 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鉴定桩的承载力,并根据地层情况、施工条件决定适当的施工方法 试桩方法可参照《试桩试验办法》(见附录4-1 )o第条钻孔灌注桩施工,必须由有经 验的施工人员主持,并掌握钻孔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钻孔设备应完好,施工记录应完 善第条各种成孔设备(方法)的适用范围,可参考表第条钻孔灌注桩的清孔、吊装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各工序应连续快速完成第二节钻孔灌注桩一钻孔准备(-)场地准备第条钻孔场地应符合以下要求:1. 场地为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2.场地为陡坡时,可用枕木、型钢 等搭设工作平台;3.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时的注意小项应按本规范第 三章第二节和第七章第二节有关筑岛规定执行;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要求决 定;① 土的名称按照《公路桥涌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的规定:②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小于30Mpa的岩石称软岩;大于30Mpa的称硬岩;小于5Mpa的称 极软岩;③ 正反循环回转钻机(包括潜水钻机)附装坚硬牙轮钻头,可钻抗压强度达lOOMpa的硬 岩;④表中所列各种钻孔设备(方法)适用的成孔直径和孔深,系指国内一般情况下的适 用范围,随着钻孔设备不断改进,设备功率增强,辅助措施提高,成孔直径和孔深的范围将 逐渐增大。

4. 场地为深水或淤泥层较厚时,可搭设工作平台,平台须牢固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 动荷载,并考虑施工机械能安全进出;如水流平稳,水位升降缓慢,全部工序要在船舶或浮箱上进行,但须锚碇稳固,桩位准确; 如流速较大,但河床可以整理平顺时,可采用钢板或钢丝网水泥薄壁浮运沈井,就位后灌水 下沉至河床,然后在其顶部搭设工作平台,在其底部安设护筒;浮运沈井的要求,可参照本 规范第七章有关规定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钢板桩围堰内搭设钻孔平台二)孔口护筒第条孔口护筒应于钻孔前按以下要求制作、埋设或沉入1. 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埋设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入土较深时,宜以压重、第条挖孔斜桩吊放钢筋骨架的技术要求与钻孔斜桩的相同,可按本章有关规定处理 第条从孔底及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小(参考值小于6mm/min)时,可采用 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其技术要求除符合本规范第十章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 事项:1. 混凝土坍落度,当孔内无钢筋骨架时,宜小于6.5cm;当孔内设置钢筋骨架时,宜为7〜 9cm如用导管灌注混凝土,可在导管中自由坠落,导管应对准中心开始灌注时,孔底积 水深不宜超过5cm,灌注的速度应尽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压力尽快地大于渗水压力, 以防水渗入孔内。

2. 桩顶或承台、连系梁底部2m以下灌注的混凝土,可依靠自由坠落捣实,不必再用人工 捣实;在此线以上灌注的混凝土应以振捣器捣实3. 孔内的混凝土应尽可能一次连续灌注完毕,若施工接缝不可避免时,应按照本章规范第 十章关于施工缝的处理规定处理,并一律设置上下层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截面积应根据 施工缝的位置确定,无资料时可按桩截面积的1%配筋施工接缝处若设有钢筋骨架,则骨 架钢筋截面积可在1%配筋面积内扣除;若骨架钢筋总截面积超过桩截面的1%,则可不设 锚固钢筋4. 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后,应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第条当孔底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较大时(参考值大于应视为有水桩, 按本章第二节有关规定用导管法在水中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内的水位至小应与 孔外稳定地下水位同样高度;若孔壁土质易坍塌,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1.5m第 条空气中灌注的桩如为摩擦桩,且土质较好,短时期无支护不致引起孔壁坍塌时,可 在灌注过程中逐步由下至上拆除支护需在水中灌注摩擦桩时,应先向孔中灌水,至少与地下水位相平随着灌注的混凝土升高, 孔内水位上升时,逐层拆除支护,利用水头维护孔壁第条无论在空气中或水中灌注混凝土桩,若地质条件许可拆除支护,而且是钢护筒 或钢筋混凝土护筒需要拆除时,则在灌注混凝土和逐步拆除护筒过程中,应始终维持混凝土 顶面比护筒底端最小高出1.5〜2.0m“第条挖孔斜桩的混凝土灌注的技术要求和应注意事项,可按照本章第二节钻孔灌注 斜桩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节沉管灌注桩第条采用锤击或振动方法将钢管沉入土内,然后在管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随灌随拔管而形成沈管灌注桩此法适用于粘性土、砂类土和小粒径中密的碎石土地层斜 沈管灌注桩应设导向设备施工前应根据地层情况和设备条件选择适当具有拔管功能的锤击或振动沉桩机施工场 地准备应按照本章条处理第条钢管下端应设活瓣桩尖或预制混凝土桩尖,活瓣合扰桩尖尖端和预制钢筋混凝 土桩尖尖端应在桩管中线上,活瓣合拢后应基本合缝预制桩尖的混凝土标号不得低于30号,桩尖尺寸和钢筋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第条沈管施工应遵守卜.列规定:1. 竖桩沈管应按桩基施工顺序依次后退进行,群桩的各桩中心间距,摩擦桩不得小于4倍 桩管外径;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或活瓣桩尖应设置在设计位置,桩管应竖直套入预制桩尖,二者的 轴线应竖直一致:3. 竖桩沈管时应竖直沉入,如发现移位倾斜超过允许偏差,立即纠正,必要时应拔出重新 沈管;4. 为防止沈管过程中水和泥浆进入桩管,应先在桩管中灌入高1.5〜2.0m的混凝土;为防 止先灌的混凝土在桩管沉到设计标高开始拔管前初凝,宜掺入缓凝剂第条如属钢筋混凝土桩,可将钢筋骨架自上端吊入管内,若钢筋骨架较长,应逐段 吊入管内;桩管下沉到设计位置后,应调整骨架位置,脱出挂钩,使骨架固定于管中。

第条灌注的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配设钢筋骨架时,其坍落度宜为8〜10cm; 不配筋时宜为6〜8cm采用粗集料的粒径不得大于3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1/3第条灌注混凝土和拔管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 每次向桩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应尽量多灌,当管长大于桩长时,混凝土可一次灌足桩顶 离地面较近的桩,应保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高于地表;桩顶在地表以下较深的桩,应保证管 内混凝土面高于地下水位1〜1.5m2. 开始拔管时,对用活瓣桩尖振动沉入的桩管,应先振动片刻再拔管在测得桩管尖活瓣 确已张开,混凝土确己从桩管中流出以后,方可继续拔出桩管3. 对用混凝土桩尖锤击沉入的桩管,拔管时采用振动锤倒打法拔出,倒打的打击频率不宜 小于70次/min,使在拔管时起振动密实混凝土作用4. 在拔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检查管内混凝土面的卜沉情况5. 拔管速度应均匀,用锤击倒打拔管时,不宜大于0.8〜lm/min:用振动拔管时,不宜大 于1.0〜l.5m/min应边振(打)边拔,每拔出0.5〜1.0m,停拔并振动5〜10s,如此反复直 至桩管全部拔出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应到小保持高约2m压头的混凝土,对于易坍塌的 ±,压头混凝土还应提高。

第条在淤泥及含水量饱和的软土层中振动拔管时,应采用反插法施工,按下列要求 进行:1. 桩管灌入混凝土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0.5〜l.Oni,往下反插深度0.3〜 0.5m0在拔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 下水位1〜1.5以上,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5m/mino2. 穿过淤泥夹层时,应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小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第条锤击沈管灌注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0的桩,应采用全部复打处理;对于断 桩及缩颈部位明确的桩,可采用局部复打处理,其复打深度必须在断桩层或缩径区1.0m以 下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前后二次沈管的轴线应重合第条群桩施工时,当本桩的混凝土己灌注完毕,施工邻桩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本桩 混凝土的实际初凝时间,使本桩的混凝土尚有随邻桩振动的可塑性,使混凝十.不致开裂第五节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第条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使用仪器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形、孔径、竖直度 (斜度),泥浆相对密度、孔底沉淀厚度等进行检验,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 仪器挖孔可采用直观检验丈量法第条钻、挖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允许偏差见表。

第条沈管灌注桩质量允许偏差见表第条每根灌注桩应留取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不少于2组第条钻孔灌注桩应以钻取芯样法或超声波法、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等无破损检 测法对桩的匀质性进行检测,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对各墩台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 测,无条件用破损法检测时以及钻孔桩为柱桩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至少3〜5%根(同 时不少于2根)桩进行检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m以下;2. 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及因灌注故障处理过的桩,均应进行检测第条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强度符合要求,评定方法可参照第十章规定;2. 无断层或夹层;3. 钻孔桩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4. 桩头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5. 须嵌入承台内的桩头及锚固钢筋长度符合要求钻孔灌注桩成孔质昂:允许偏差表注:编号6是指用换浆法清孔后,拟在泥浆中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要求 注:①D为桩径;② 倾斜角为斜桩中心线与竖直线的夹角振动、锤击或辅以筒内除土等方法沉入:2. 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当护筒长度在2〜6m范围时,机动推钻和有钻杆导向的正反循 环回转钻宜大20〜30cm;无钻杆导向的正、反潜水电钻和冲抓冲击锥宜大30〜40cm;深水 处的护筒内径至小应比桩径大40cmo3. 护筒顶端高度:⑴采用反循环回转方法(包括反循回转潜水电钻)钻孔时,护筒顶端应高出地下水位2.0m 以上;(2) 采用正循环回转方法(包括正循环潜水电钻)钻孔时,护筒顶端泥浆溢出口底边,当地 质良好、不易坍孔时,宜高出地下水位以上;当地质不良、容易坍孔时,应高出 地下水位1.5〜2.0m以上;(3) 采用其它方法钻孔时,护筒顶端宜高出地下水位1.5〜2.0m;(4) 当护筒处于旱地时,除满足(3)项要求外,还应高出地面0.3m;(5) 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 压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应先作试桩,鉴定在高承压水地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的可行性;(6) 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最高水位1.5〜2.0m以上,并须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 施。

4. 护筒底端埋置深度:(1) 旱地或浅水处:对于粘性土不小于1.0〜1.5m;对于砂土应将护筒周围0.5〜1.0m范围 内挖除,夯填粘性土至护筒底0.5ni以下;(2) 冰冻地区应埋入冻层以下0.5m;(3) 深水及河床软土、淤泥层较厚处,应尽可能深入到不透水层粘性土内1〜1.5m;河床下 无粘性土层时,应沉入到大砾石、卵石层内().5〜l.()m;河床为软土、淤泥、砂土时,护筒 底埋置深度应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但不得小于3.0m;(4) 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埋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5. 护筒接头处要求内部无突出物,能耐拉、压、不漏水灌注桩完成后,钢护筒和钢筋混 凝土护筒除设计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拆除6. 干处或浅水筑岛,护筒可按一般方法实测定位;在深水沉入护筒应采用导向架等设备定 位,并保持竖直,导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斜孔护筒,应采用相应措施保证其设计斜度(见本节四)7. 护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一般不得大于5cm,护筒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1%.(三)护壁 泥浆第条钻孔泥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