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0893063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以南京某高校大学生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召瑞指导教师 魏 丰摘要:本文针对媒体上披露的大学生恋爱消费畸形问题,通过对南京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支出是正常的、理性的。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支撑这种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是: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期望是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这种健康心态和理性行为的形成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同龄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家乡传统婚恋习俗和社会舆论有关。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心理;校园爱情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Stu

2、dent Love Expense PsychologyTaking the Student of A University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Wang ZhaoruiTutor Wei Feng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ends the abnormal question in view of the campus love on the media, through partially draws the conclusion of a university students so

3、cial investigation from a Nanjing university: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nd in the love is normal and rational. Then the utilization related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to analyze the expense psychology which supported this kind of expense behavior, the mainly result

4、i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view and ones own social role expectation conforms to the social mainstream idea. The healthy view and the rational behavior formation concerns of the same age communitys community standard, the hometown love tradition and marriage custom and the public opin

5、ion which received from the socialized process.Keyword: university student;love expense;expense psychology;campus love前言目前大学校园内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不仅有“没谈过恋爱就算没读过大学”的说法,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大学“必修课程”。而近年来,校园畸形消费非常严重,突出表现之一便是“恋爱消费”居高不下,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学生及其家庭本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6、,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消费问题将会导致社会问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恋爱成本”过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将会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

7、济收入,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各个网站上时有评论发表,学者们也开始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针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高消费”、“奢侈消费”、“天价恋爱”等现象提出了诸如谁为恋爱消费“买单”、“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要花多少钱”、“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人”、“恋爱消费占非正常消费的大宗”、“钱、钱、钱,恋爱的命根”、“恋爱高消费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等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定性论述和定量研究。

8、美国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在一个人的青年期或成年早期属于亲密与孤独感阶段,这一阶段个人将经历求爱和建立家庭等事件。顺利地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个人学会和异性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这方面活动的失败,会使个体陷入难以自拔的孤独感。1而当个体结束青年期进入成年期后,初始社会化已经完成,自我形象已经基本确立,人格已经基本定型;个体有很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不但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扮演某种角色,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某种角色。2 97张金学、薛亮和耿显武认为:大学新生中恋爱的普及率和普及速度都在呈现递增趋势

9、,而且从众现象很强烈。2001年6月,笔者对1100名将结束大一学业的学生调查得知,有42.71%的学生有异性朋友,其中有29.43%的学生确认在恋爱。3赵富才认为:当代大学生恋爱支出过度。他说,当代大学生情侣穿名牌、吃高档饭食、出入于歌舞厅等,不仅耗费精力,更需高额费用。他们经常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4 胡艳萍和曾汉元认为功利型恋爱观在女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这种恋爱观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家庭经济条件

10、差,难以承担高额学费,就业压力大,是功利型恋爱观产生的外因,而贪图享受则是其内因。5李永华,鄢庆丰在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大学生恋爱的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为弥补感情的空白,作为一种消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二是为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恋爱的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相互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又逍遥实在等。恋爱消费给温馨浪漫的校园爱情增加了一定的生活费用压力,经济基础是维系大学生恋情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但追根溯源仍基本上是来自于家庭。男生虽渴望爱情,但其恋爱态度相对

11、消极,若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撑,总觉得底气不足,把经济因素视为维持爱情、显示自己潇洒大方的砝码,更有极少数男生想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和维持虚荣;而女生则更注重感情基础,一旦认准就对爱情比较执著,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这也与女生的恋爱观和性观念更为保守有关。调查资料还显示,在大学校园恋爱过或正在恋爱的学生群体中,认为恋爱时消费比恋爱前消费多花1/3以上的占57. 5%,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的占28.0%,只有14.5%的认为比恋爱前少花一些。6罗萍、封颖在2000年6月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98级本科生所做的“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择偶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观念表现出情感性、独立性、现

12、代性、长远性的新特色,同时又表现对传统性别角色理想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他们的择偶观念仍然具有中国传统本色。大学生恋爱中,男生在实际上或者在观念上仍倾向于充当“掏腰包”的角色,在恋爱消费上或多或少地采取主动。调查得知,男生普遍认为采取AA制是“穷酸”,会“很没面子”,由女生付全款则“根本无法想象”。女生一来没有或极少有自掏腰包的切肤之痛,在恋爱消费行为上往往处于受益者一方;二来生性便较为节俭精明,对超前消费自然大摇其头。7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研究角度来讲,主要运用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等理论集中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致力于提

13、出合理化对策。而且,多数研究重视群体的描述性分析,对于个案的理论性解释较少。(2)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群体中出现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3)从研究方法来看,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的占大多数,而定性研究较少。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关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大学生总体的描述性研究。二、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的选取本文选取了南京某农业高校的24位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实施调查。一方面,该农业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农村,且该校学生月均消费额在300元至500元之间的消费水平是最常见的,在一个关于大学生消

14、费水平的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中,月消费额在这个水平的只是“刚够用”的“一般户”,表明该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下,这个与其他院校显著不同的特点是本次研究区别于其他调研的地方。另一方面,这次调查对象是依据男女均等、覆盖四个年级的原则抽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关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的性别、家乡、年级、月消费额和有无恋爱经历的基本情况详见附录A。(二)研究过程本文研究的实证资料是笔者在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后,编制半标准化访谈提纲(详见附录B),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个案访谈来获得的。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

15、撰写论文。对于收集的访谈资料(详见附录C),本研究采取了编码、分类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有系统、有方向的探索。透过分析,找寻出相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者社会行为,进而导出它们及资料与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定性研究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共识的规则或知识也由此产生。对这些规则或知识及其产生过程,很难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定性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它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

16、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2461-462 (三)编码方法1基本变量编码:以每个基本变量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来表示(1)性别编码男(B)、女(G)(2)家乡编码农村(X)、城镇(Z)、城市(C)(3)年级编码大一(F)、大二(S)、大三(J)、大四(Se)(4)恋爱经历编码有(Y)、无(N)2个案编码: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 ,依次类推。3问题编码:问题的答案以英文ANSWER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以数字表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