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0885133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10月份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和窗四篇小说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B口技是一篇笔记小说,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C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D孔乙己侧重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侧重写人物的语言;窗主要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 瞰_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chn_jn_,丘岗葱绿,美不 胜_收。_ _ _ _三、现代文阅读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

3、考的指示牌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

4、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

5、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王艺锭)3 . 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B当技术在获知的途径上做了减法,我们应给自己的思想做加法。C网络没有改变人的思维实质,只改变了对抵达思考的方式。D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的理性思辨,

6、才能真正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4 . 下列不属于影响人们思考力的因素的一项是( )A“转帖度”成了选择的风向标,“击赞数”成了参考的指示牌。B在思考时,一些人总喜欢走捷径,对复杂的哲理不再感兴趣。C面对庞大的信息,人们只满足于现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D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在人们身边,带来心灵影响。5 .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人之所以仿佛置身迷宫,是因为面对海量观点通道太多而不知如何筛选。B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C只有碎片化阅读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认识,从而转化为智慧。D在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时,更需要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

7、占据空间。课外现代文阅读天上的星星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 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 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 上,躺下去,纳凉是了。“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 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 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 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 星空,一片闪亮。夜空再也不是

8、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 有提着灯笼跑的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 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 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 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 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 一惊。“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月亮出来了。”我说。“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

9、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 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 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 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

10、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 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 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 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 星星都藏在里边吧。6 . 理清选文思路,请根据选文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发现星星:_议星星:_7 . 文中的“我们”有什么特点?请选取三点结合原文事例分析8 . 从修辞手法角度说说选文第(5)段中“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的句

11、子好在哪里?9 . 请找出与第(6)段中“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相照应的句子。四、句子默写10 .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1)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4)_,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大雁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6)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

12、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

13、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注释)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龙门:即禹门口,相传为禹所凿。吕梁:山名孟门:古山名高阜:高山。灭:淹没。穆天子传:古书,书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记载。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隥(dn):登山的石级。上口:入口处。实:同“实”,是。巨阸():巨险。阸:险阻重地。经始:开始。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漱:冲刷,冲蚀。崇深:高峻深邃。返捍:重叠捍护。返:通“反

14、”,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交冲:交相冲激。赑(b)怒:形容气势壮大。浚(jn):通“骏”,疾速、疾驰。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11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2)属引凄异(3)哀转久绝(4)夹岸崇深12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13 . 用四字短语概括甲文中三峡四季的景色特点。14 . 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B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C乙文引用淮南子和穆天子传的说法介绍了孟门山得名的原因。D乙文用简洁又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孟门山秀丽的景色,赞美了租国河山的秀美无比。六、诗歌鉴赏阅读与赏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5 .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