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0882854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三部分内容。1水土流失的形成。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每年失去大量的肥沃土壤。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教材从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在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就要设法去治理流失,进行水土保持。这部分教材按一般规律分析了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要关

2、注其普遍性,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此,这部分教材又介绍了黄土高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课文首先通过图6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接着通过实例印证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项措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们在开发利用黄土高原的过程中,若注意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必将得到改观,农、林、牧业将不断发展。教学思路设计以布鲁纳、林格伦、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彻底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

3、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尝到丰收的喜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的道理。2理解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及相应的措施。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成效。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土地的情感。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形成与治理,水土保持的措施

4、。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人为因素。教学方法1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共同研究为主,精心设计导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过渡,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2精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证明,学习者通过听觉可以获取信息的40左右,通过视觉可以获得信息的75左右,而视听结合可以获取信息的90以上。本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节教学和实际联系紧密,由于我们有的学生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从对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水土流失的实际观察中,获取知识,同时联系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理解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教

5、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的同学在平时和节假日一定到黄河边散过步吧?看着滔滔的黄河水携带着大量泥沙,滚滚东去,你有何感想?可曾想到过河水中大量的泥沙从何而来?如何治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板书62 水土流失的治理【讲授新课】设疑导学请同学们观看黄土高原和黄河的相关录像片,阅读对应课文,回答问题:(播放课件)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多大?每年流失土壤多少吨?学生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教师补充说明课文中是通过沟谷密度来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

6、地貌特征的,那么什么是沟谷密度?学生思考,教师继续说明沟谷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所有沟谷的总长度。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密度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48千米,黄土高原有的地区被沟谷吞食的面积已经达到黄土覆盖面积的1/2。学生回答问题2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流失土壤16亿吨。教师补充说明黄河的泥沙90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河南省陕县水文站多年的观测资料,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千克,暴雨时最多超过600千克。过去流传的“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

7、送这些泥沙,每天装载110万车次,也要一年才能运完。这些土壤的流失,相当于每年损失氮、磷、钾肥3000多万吨,使黄土高原的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难怪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通过这些数字的说明,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憾,增强他们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的迫切性)设疑导学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大概状况,那么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呢?(播放课件)板书一、水土流失的形成学生思考后回答。板书1自然因素: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2人为因素小结过渡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

8、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几个方面。板书植被的破坏自学和讲解学生阅读课文61页第5自然段,并联系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历史上人类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教师可作简短提示。(比如: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出兵南下,占据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秦统一后,派大将军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

9、,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此外,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还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的战场秦与匈奴、两汉与匈奴、五代十国与契丹等;再加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使森林和草原逐渐消失,在降水、风等的影响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学生看表61通过表中的数字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径流减少率越大,径流量越小,从而使侵蚀减少率增大,水土流失量减小。因此,植被破坏加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板书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自学(投影自绘图刀耕火种)学生阅读课文62页第1自然段,参看投影图片,理解、消化。板书开矿播放课件采矿能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并造成大量固体废弃物堆积,如不采取有力的防止措施,不仅危害自己,还会殃及他人。出示东胜神

10、府煤矿区基建和生产期的弃土弃渣量(国统矿中的井矿:1405.7万吨;露天矿:6407.7万吨),新增土壤流失量(井矿:468.2万吨,占排弃量的33.3;露天矿:2639.1万吨,占排弃量的41.2),以及1989年7月21日本区黄甫川、窑野河流域暴发洪水,弃土弃渣堵塞河道,阻碍行洪,造成本区27处煤矿被淹,冲走存煤70万吨,大量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被毁;陕西省铜川市城关二队,因基建和采煤不当造成滑坡,致使50名群众死亡等资料,说明矿区生产对水土流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总结过渡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同学们不难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

11、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板书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设疑导学请同学们自读本部分内容,结合以上所学,思考下列问题:(展示问题)设问1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什么?(答案略)设问2为什么要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学生回答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使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调动他们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去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设问3在黄土高原哪些地区扩大林、草种植面积?(答案略)设问4为什么要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学生回答因为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改变局部

12、地区的气候,从而改变本区的生态环境,使它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设问5什么是四旁植树?教师解答四旁植树指的是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植树。设问6牧区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答案略)设问7牧区超载放牧会带来哪些危害?学生回答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沙漠侵吞。设问8通过以上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设问9联系以上内容,请同学们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想一想,当前西部大开发中,为什么西部地区的首要任务是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学生回答为了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制订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首要任务是退耕还

13、林、还草,恢复生态。因为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又很严重,要想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首先要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以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吸引外资的输入,加速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问10采矿区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答案略)教师补充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我们要有计划地把表土存放好,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以后的矿区复垦工作提供可能。比如:露天矿区,等矿采完后,先对采矿坑进行回填,回填时颗粒由大到小顺序进行,最后上覆表土,

14、压实平整好,再进行生物复垦,提高土壤肥力,恢复矿区耕地,使矿区农业、矿业双丰收。设问11以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中还体现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方针,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回答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应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因为光治理,不开发,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他们就没有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甚至为了增加收入,毁林、毁草开荒,反而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要边治理,边开发。教师适时补充比如甘肃省的庄浪县使75的坡耕地梯田化,陕西省礼泉县大力发展山地果园,使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农民在治理开发中得到实惠,增强了进行水土保持的积极性。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板书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15、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4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自然过渡以上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一般措施。黄土高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又总结出许多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就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的边治理、边开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板书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设问什么是小流域?(答案略)板书1小流域: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图6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板书2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教师讲解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结合,实现了土不下坡、清水长流,达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再加上农业技术措施的实施,三者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最终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读图66再通过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治理方针与成绩,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