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0882844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江县成团第三中学教学案 学科 年级小石潭记 班级 姓名 任课教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

2、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二、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的有关知识。2理解本课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特点。3体会作者用词精炼,描写生动、具体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检查预习:正音:篁(hung) 坻(ch) 参差(cn c) 屿(y) 嵁(kn) 缀(zhu) 佁(y) 翕(x) 怆(chung) 邃(su) 龚(gng)四、自学

3、指导一(指导自学互查后教)全班齐读课文,疏通文意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

4、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五、自学指导二(指导自学自查后教)1、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翻译2、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文故事六、当堂训练(自测生评互评师评)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语,仔细加以品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七、课后小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 二 课 时教学目的: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一复习旧知检查学生对全文的翻译情况二自学指导一(指导自学互查后教)研读课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1第四自

5、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

6、情又会流露出来。三自学指导二(指导自学自查后教)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明确: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2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

7、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四当堂训练(自测生评互评师评)1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天涯若比邻2观察你所熟悉的某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五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

8、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教后记成团三中教学案语文年级上 蓝蓝的威尼斯 任课教师:一、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运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景物的能力。二、导入: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放眼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去。今天开始威尼斯之旅。 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 海最强的高雅风景, 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 5 世纪的世界著名城市位 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 118 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9、上。150 多条运 河和 400 座桥梁纵横交错, 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 的独特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 的迷人魅力吧。 三、自读检查:1、掌握生字词。瑰丽( ) 穿梭( ) 绚丽多姿( ) 搁浅( ) ) 祈祷( ) 召唤( ) 鳞次栉比( )器皿( ) 2.解释词语。瑰丽: 类乎: 鳞次栉比: 搁浅: 3.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作者的行踪安排的,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这种写法叫移步换景,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

10、出流水账。四、自学指导一齐读课文,8分钟后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征来写的?2、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特征?3、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 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4、作者在机窗看到的威尼斯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想象出这一幅明丽的画面。五、自学指导二自由再读课文,从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模仿例句完成):例: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 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 明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 , 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

11、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 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 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使游客产生了急于去观赏个究竟的 冲动。六、以“蓝蓝的威尼斯为材料写一篇导游词。七、小结:本文以作者的 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八、教后记:成团三中八年级阿里山纪行教学案 第一课时 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重点:采用移步换

12、景法 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二、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高山青。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引发学生对阿里山的向往近来,我特别喜欢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路上。”随着高山青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跟随吴功正,走进美丽的阿里山。三、自学指导一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有关本次旅行线路的语句。2、一路上,阿里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生发言,归纳完成板书。 森林火车古朴 林海云雾浓稠 深山水潭清澈 原始林区宁静 曲径青苔厚密 古桧神木神奇3、阿里山果然美景纷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对阿里山风光的初步印象,你最想说什么?

13、阿里山风光美如画四、自学指导二析美文: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头之文章。”吴功正先生是当代美学家,遣词造句极为讲究,正是他富于魅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阿里山风光。让我们放慢脚步,驻足观赏。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所描绘的景点的段落,看看有哪些让你怦然心动的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赏一赏。 温馨提示: (1)词语美:(拟声词、叠词、动词、形容词) (2)修辞美:(比喻、排比、反复、对偶、引用) (3)节奏美:(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五、自学指导三悟美情: 1、读着这样优美的文字,你能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深情吗?找出相关句子分析回答:2、旅行,不只是看风景。在阿里山之行中,聪明的你除了欣赏到迷人的

14、风光外,是否还有别的思索和感悟?(可选择下列句式谈谈) 句式例子:在阿里山之行中,我发现了(想到了、明白了、懂得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神木美不美?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2)台湾人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旅游景点有何特色? 自然、朴素的美 (3)台湾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应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成团三中八年级阿里山纪行教学案 第二课时 时间:一、分发阅读材料阿里山风光,进行比较阅读 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座大山组成。从嘉义乘登山火车小时可达风景区。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最高处海拔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合称“五奇”。铁路全长公里,却由海拔米上升到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尚可在几小时内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